2017/10/5

自行車爬坡硬體心得分享

腳踏車價格可以從幾千到幾十萬,其中的差異並不是只有品牌價值的加乘作用,而是元件等級跟量產規模的差異。

一台自行車的組成,我會簡單分為車架跟傳動系統以及配件三大部分。

車架部分包括了主要的車架、前叉、(避震)、龍頭、把手、煞車、坐墊、座管等。

傳動系統部分包括了變速系統(含前後變速與鍊條)、輪組(含輪圈、花鼓、鋼絲與輪胎、內胎)。

配件部分像碼表、水壺架、車燈、車袋等等。

這三個部分所使用到的元件,依據不同材質、工法、品質自然就會有不同的價格。

像車架常見材質有鋼、鋁、碳纖三種,每一種又分不同等級用料,所以車架價格從十幾萬的鈦合金鋼材、碳纖維複合材料到幾百塊的低碳鋼都有,主要差別就在重量、強度、品牌。

變速系統有近十萬的電子變速跟通勤用的幾百塊,其他元件也都有相當大的價格差距。

所以自行車基本上可以說是一個非常高度客制化的市場,從車架可以配合騎士身體尺寸訂製到自由選配不同元件來組合成一台完整的車,再加上各種不同的配件、衣服。想要一模一樣還真難,即使是專業車隊也會有不同車架尺寸的差別。

回過頭來自行車爬坡的硬體裝置是如何配備?

基本上的原則就是車子輕,加上慣性小的輪組;另外就是騎士的體重越輕越好(以同樣的出力、功率為基準),如果心肺又強就更理想,心臟可以承受更高的踩踏轉速所造成的長時間、高心跳速率。

對使用者來說,從實用角度看,要先確認會想爬哪一種坡?長坡、短坡、陡坡、緩坡...,騎乘的頻率多高?

連續性、長途,累計爬升高度超過2500以上,車子好壞差很多,甚至會影響到能不能抵達終點。

中短距離,省道上丘陵地形緩上緩下、過橋,那車子雖還有點影響,主要差別在快慢,慢慢龜,意志力夠,應該一定到的了終點。

嚴格來說選車硬體規格真的沒有標準答案!往往是因人而異,實務上自行車的規格會跟著主人的狀況進化,從一開始一台 1 萬嫌貴,到騎上癮的時候,可以花8千塊買碼錶,花5萬塊買輪組。

所以如果確定喜歡往高度600~1000以上的山路鑽,口袋深度也夠,建議還是多花點錢直接上碳纖車,重量比較輕,再加上低框輪組+輕量化內外胎降低轉動的慣性,讓力量跟功率輸出到往高度前進上,而不是用在抵抗慣性作用上。

除了車架與輪組,另外要注意變速系統齒比配置,若經常會挑戰陡坡的山路,變速系統要注意齒比是否適合自己的腳力,免得經常要牽車爬山;例如前變可以用三盤(50、39、30)或CT盤(50、34)、後變可以選擇較大齒比範圍的飛輪組合(例如從11~28或32、12~28或32),當腳力不夠的時候,就會很慶幸還有輕檔可以變,不用下來牽車;當腳力夠的時候,可以換飛輪、齒片。

當然口袋深度不夠的就請練另外一種硬體,人!減肥,爬樓梯、深蹲、跑步、重訓等練腳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