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9

設備組裝配線配管作業與代工

台灣一般民眾應該都很熟悉像鴻海、和碩這些電子代工組裝廠商,
或者是像台積電、聯電的晶圓代工廠商,
“代工”產業的核心技術就是強大的製造技術與生產管理服務能力,
製造技術像台積電就是半導體製造技術,對材料、製程、機台、儀器、廠務設施等投資與個別的技術掌握能力與整合,
鴻海、和碩的製造技術就是大量的零件組裝技術。
管理服務能力就是展現在龐大規模的工廠場地利用效率、人員、進出料、各類協力廠商、庫存管理等等。

製造技術需要投入資源建立廠房、動力空調設施、生產設備、檢驗儀器、生產模具與夾治具等實體資源,
管理服務能力也需要投資適當的軟體,
例如ERP、MES、PDM、PLM等等,
以有效管理數量龐大的人員與物料、廠務設施、設備等,
所以這些大型電子代工廠透過一定規模的資本支出,建置相關製造技術能量與服務管理能力後其實無形中就可以大幅墊高競爭門檻。

除了熟知的晶圓與電子組裝代工以外,
其實各行各業都有很多"代工"業務,
像汽車產業,和泰幫台灣豐田代工、裕隆幫日產、納智捷代工、福特幫馬自達代工,三陽工業幫現代汽車代工等等。
在食品工業也有很多,
像近年熱門的名人乾麵,其實幾乎都是出自食品代工廠。
甚至這些代工會以專業設備區分分成製造、組裝、包裝不同流程的代工。

至於設備產業有沒有代工?
當然有!!!

但是設備產業通常樣式多量少、生命週期長、使用客戶專業要求高,
製造與組裝對機台性能與品質影響很大,
代工現象不如消費性產品那麼普遍而發達,
設備代工廠有一些就是師傅工,藉著在設備維護、維修經驗搭鐵皮屋開個簡陋的鐵工廠,
幫忙焊機身裝組件開始,
隨著經驗累積與時代進步,設備代工越作越大,
有些也會開始做一些修改設計、新設計成為設備廠,
當然也有一些是從不同商機看到機會介入,
例如:
北部的有東野精機從鋁擠型與相關配件產銷跨足設備組裝代工,
勝晟精密從零件製造到組件、設備組裝代工,也找了一些工程師作機械設計,從設計、製造、組裝可以全包。
有些則是由合作關係展開,
把製造組裝委託給合作伙伴,例如梭特委託惠特代工LED等相關設備,
從南到北各種大大小小的設備代工廠很多,
其中有些會專門配合某些大廠,
例如第一份工作在華映精機廠的時候,
像勝晟、金映等算是比較大的代工廠,
甚至母公司大同自動化(後來獨立成尚志精機)也幫忙代工,
其他還有廣運也承接過華映精機的設備代工。

電子大廠如和碩、鴻海等,有些自動化設備也都是部分是設計後委外代工製造組裝。

一些知名的國外設備大廠如應材等,也會將設備或模組委外代工組裝,
例如南部的公準精密從鋁件加工跨足到幫應材作模組組裝代工,
新竹的帆宣從廠務、設備開發到幫ASML代工模組等等,
要通過這些國際大廠的組裝代工要求其實不容易,
必須要經過一連串的財務、場地、設施、技術與程序作業審查才有機會,
換個角度看,能通過這些要求也代表公司必須經過一番轉型、調整與強化才能滿足這些要求,
透過承接這些大廠設備、模組代工訂單來其實是可以快速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不過有此遠見的老闆很不容易,
因為要先花一大筆錢,但是訂單卻不一定很快就可以接得到!!!




設備組裝代工廠在硬體資源上通常需要有包括廠房、組裝工具與量測校驗儀器等等,
另外可能會備好基本的五金材料,例如螺絲、螺帽、墊圈、銷、扣環、空壓接頭、空壓管、線材、接頭等等,
廠房設施規格要看想作的設備要求,
例如半導體設備,廠房至少要有潔淨室,以空調將組裝空間與外界環境隔離,
如果要作到製程測試,還要提升到對應的無塵室等級,
但很少見,維護成本與作業對設備代工廠太高、太麻煩。

設施上會有一些簡單的加工機器以便於即時修改,
通常至少會有鑽孔機、砂輪機,有的會有切斷機、車床、銑床,如此一來零件修改就不用送出去,廠內直接改就可以,速度效率會快很多。

至於人力部分會分成正式編制的組配人員跟點工的外包商或臨時編制人員,甚至工讀生,有點像營造廠跟工班的關係。
就之前看過的例子,配電的部分幾乎都是外包,
看過一些配電外包碰上景氣好時賺了不少,
老闆包一個大案子下來幾個月時間就可換輛雙B,
買車都可以直接用現金付清^_^

有一些專業項目例如直線滑台的軌道校平行度作業等會有專業廠商帶著雷射干涉儀配合,
組裝後測試也可以找專門作振動量測的,
這樣可以省下投資專業工具與養專業技術人員的成本,
這些專業廠商數量不多,會在許多設備廠、設備代工廠中轉換提供專業服務。

設備代工業務賺的主要是提供場地、勞務等,
有時再多代為請購市購件跟製造加工件的管銷(過手)費用,
但是現在很難賺這過手的錢,
委託的業主越來越精,常會選擇自己採購供料,以降低過手費用產生的成本,
不過也不是絕對的,
因為有些設備代工廠因為有量,而會有比業主更便宜的供貨來源,加上過手費用後搞不好還比業主自行採購還便宜,
所以其實可以雙管齊下進行評估供料成本何者划算。

參考:










2021/12/12

20211029 宜蘭冬山一日遊

自從北宜高通車後,

宜蘭就像大台北地區的後花園,

不塞車一個小時出頭就可以到,

離開雪隧瞬間就來到一個與雙北市區完全不同景觀的環境,

可以放鬆心情的吃喝玩樂,

所以北宜高幾乎每逢假日必塞車,

假日早上塞台北往宜蘭,下午塞宜蘭往台北;

其實台北往宜蘭方向的塞車,

在過了石碇隧道後的賽塞車其實塞得很冤枉,

因為車道數不變,

中間有僅有一個坪林交流道,車輛不多,

完全就是塞在三種原因:

1. 進隧道光線變暗,車輛駕駛自動減速,速差造成虛擬紅燈現象漫延到數公里甚至十數公里後。

2. 進入隧道的車輛因光線暗行駛速度慢,自動拉長了跟車距離。

3. 離開隧道瞬間光線變亮刺激放慢速度,同樣造成虛擬紅燈現象。

不然其實離開雪隧後,車道數變多,部分車輛離開北宜高下頭城、礁溪,其實行車速度通常可以提高不少。

不過回程接就悲劇了,

收假日會有來自花東及宜蘭各地的北返遊客車潮,

加上國道三收假也會有來自基隆、北海岸、東北角、九份等景點的大量車流,

北宜高、木柵、新店車流再匯入後,幾乎是一路塞到中和、土城。

所以雖然宜蘭好玩,但是想到塞車就怕,

假日基本上都不敢去。

因此特別請假挑週五早上上班車潮0900過後出發,週五晚上1930國道三下班車潮減少後回板橋,來避開塞車。

這次的路線計畫以宜蘭冬山為主,

早上直接到仁山植物園逛(去了才知道原來要先爬山),

以下照片是仁山植物園"山頂"的"莊園":伊莉莎庭園

風景跟氣氛還不錯,

適合喝個下午茶、咖啡,

但是要先爬一小段山路。





中餐到龍贊鍋物吃火鍋,


雙人套餐650,份量多,
吃不完打包回家再加料又是一餐

下午去冬山河生態綠舟逛,消耗熱量,





去順進蜜餞讓老婆買個過癮,

以上行程都在冬山鄉;

往北去壯圍跟烏石港、頭城看海、吃晚餐再回家,

後來因為台二線壯圍往烏石港方向塞車,

改去礁溪泡腳、用餐、逛街再上北宜高。
湯圍溝公園旁有很多泡腳店




2021/9/16

螺絲、螺栓與墊圈

在台灣螺絲、螺栓慣例上以直徑大小作區分,

小直徑的稱螺絲,大直徑的稱為螺栓,

因為電工、電器使用的“螺絲”通常比較小,所以相關從業人員會習慣稱呼“螺絲”,多使用圓頭或平頭的一字或十字,近來在行動裝置上會看到配合使用6角星芒狀的起子。

建築、土木跟廠務設施用的比較大,相關從業人員會習慣講“螺栓”,多使用外六角。

在機械設備業因為常用尺寸從M3到M16,

使用的螺絲以承頭居多,另外有搭配外六角、平頭、圓頭、無頭(止付)等,

習慣上都是直接講規格承(平、圓)頭MxLy,很少會去加上螺絲或螺栓的稱呼。

怎麼稱呼其實都還好,只要相關業界習慣就好。

螺絲或螺栓搭配使用墊圈大概有幾個用途:

1. 防止金屬螺絲傷害到被鎖固件,這經常在一些木材、塑膠、陶瓷、玻璃材質上的固鎖用途看到,上漆的金屬件也會用到,通常使用金屬(鋼、不鏽鋼)或塑膠(尼龍、PP等)平墊圈。


圖片來源:MISUMI網站

2. 分散螺絲頭對被固鎖件孔邊緣的壓力,例如M4承頭螺絲頭部直徑約7mm,孔通常開4.5,若螺絲偏單邊0.25mm,螺絲頭對材料孔邊緣的壓力在大(1.5)小(1.0)邊差了0.5,差了50%,若加上墊片就可以分散一點壓力,避免小邊的孔邊緣材料使用壽命較短,通常使用金屬材質平墊圈,平墊圈有分大小外徑、厚度規格對應不同鎖緊力分散的要求。

3. 密封用途,使用軟材料如EPDM、NBR、矽膠等製作之墊圈,可以在鎖緊時變形,提供螺絲頭vs墊圈跟墊圈vs固鎖物間一定的接觸壓力,可以抵抗一定壓力的液體或氣體滲漏的程度,達到密封的效果。

4. 絕緣用途,使用絕緣材質墊圈、螺絲隔離電(FRP)、熱(PTFE)元件。

5. 防止鬆脫用途,承受螺絲軸向反覆作用力的固鎖用途,會因為力量反覆作用方向與大小變化,而一直改變螺絲與螺紋間的預作用力,當鎖緊力不足時,螺紋之間會產生間隙,螺絲就會鬆脫、旋轉而失去固鎖的作用,因此會加上彈簧墊圈消除反覆作用力造成螺紋之間產生間隙,一般常見圈狀斷口螺旋變形的彈簧墊圈,另外有使用盤型錐狀的墊圈、楔形墊圈等等其他特殊防鬆脫墊圈;如果確定不會拆裝,甚至可將螺絲與固鎖件之直接焊死,或上環氧樹脂膠固定取代防鬆脫墊圈。

常用彈簧墊圈

盤型彈簧墊圈

楔形墊圈


Nord Lock 展示螺帽在震動下鬆脫的影片

6. 補償尺寸,螺絲太長了一點,可使用平墊圈補償螺絲頭部與固鎖物之間的距離,或者是直接設計一個厚墊圈用車床車出準確的厚度與內外徑補償需要的距離。

墊圈的使用看起來是小事,

實際上的應用變化卻很多,

不過在多數一般用途上經常被忽略,

尤其在機械上使用沉頭孔時,通常會不使用墊圈直接鎖,

但其實設計上可以讓沉頭孔多1、2mm深,搭配彈簧墊圈、防鬆脫墊圈,甚至或故意使用彈簧墊圈在鎖緊過程破壞鋁合金陽極處理層,讓元件、螺絲導通形成接地效果。

雖然墊圈只是小東西,但是碰到一些動態防鬆脫、絕緣、密封、應用時還是要小心注意。

另外是有些特殊環境可能要用到特殊材質(例如PEEK)的墊圈。


一般金屬材質平墊圈通常是以特定厚度金屬薄板沖壓成型,

通常沖切入刀面的邊緣會比較圓滑,

出刀面的邊緣會比較銳利,

使用上看需求將銳利面向材料或螺絲,

例如要保護漆面,就應該把圓滑面向漆面,銳利面向螺絲頭。

2021/8/28

羽球的一些簡單規則跟場上的禮貌

2021年延期舉辦的東京奧運可以算是台灣羽球界大放異彩的一年,

男雙有麟洋配在排名、統計數字不好的情況下意外的敗了第一場,然後再一路過關斬將的贏了印尼、日本的高手,最後金牌戰更屌打中國組合,以毫無懸念的勝分差距贏得台灣史上首面奧運羽球金牌;

再來是戴資穎頂著BWF女單積分排名第一跟第二種子身份,一路也是過關斬將,直到金牌戰才以些微差距,失誤略多的情況下很可惜的輸給中國陳雨菲拿到銀牌,但是跟泰國依瑟儂與中國陳雨菲這兩場球打得非常精彩。

瞬間網路上羽球運動開始大紅大紫:

沒在運動的Youtuber大放厥詞評論小戴金牌戰,

各界活動邀約麟洋組合出席,Uber 再推了幾個小戴跟陳漢典的廣告,

新聞、Youtube上也大量的增加各類羽球相關影片。

最近也開始經常看到小朋友背著羽球拍出入安親班,

很開心有這麼多人關心羽球活動,有機會讓政府重視羽球活動並提供更好的羽球活動使用空間,長期來看應該是好事。

每項運動都有其特色,

包括羽球!

新進的球友如果要去有畫線的正式球場參加活動,

應該要了解跟熟悉一些基本上的羽球規則*1,與球場上的禮貌,

例如:

場地線在單雙打、發球上的意義跟規定;

單打偶數分發球在右手邊
球必須發到對角紅框內

單打奇數分發球在左手邊
球必須發到對角紅框內

雙打偶數分發球在右手邊
球必須發到對角紅框內
相對單打,寬度較寬,深度較淺
雙打奇數分發球在左手邊
球必須發到對角紅框內
相對單打,寬度較寬,深度較淺

發球完成後,場地有效範圍會從接發球區擴大到全場:

雙打有效範圍是全部區域

單打有效範圍,少掉左右兩側

發球時擊球高度不可超過115公分,

球拍擊球瞬間拍頭必須向下,

不能像網球那樣高拋擊發球;

發球必須打在球頭,不可擊打羽毛,

比賽得分的計算方式:

擊球過網只要有在對方場地界線(含線)落地得分,

單邊擊球只能一次,

第二次擊球算為違例,

過網擊球,人擊球後過網都算違例,

得分方可取得發球權,

得分後發球,偶數分場地右邊發球,奇數分場地左邊發球;

其他一般就沒什麼特別的規定。

球場上的禮貌包括:

打球時若發生近身球,觸網後翻過網得分等運氣球都要跟對方示意,

得分後不要面向對手歡呼等等;

觀賽或經過場地旁時,最好保持與場地邊線有0.5~1公尺以上的距離,免得跟在場上的球友打靠近邊線球時發生身體碰撞;

休閒運動場館有時會看到場邊觀賽的親友幾乎貼著場地線,其實是蠻危險,可能就會被場內球員救球時撞到,或影響到球員的活動。


另外球場上自己製造、產生的垃圾要自己記得帶走:

連世界第一的球后都會把自己製造的垃圾帶走,一般球友更沒藉口亂丟垃圾吧!?


打球開心、開心打球!


解封後總算可回到場上打球。


參考資料:

1. 國際羽球規則















2021/8/22

心智圖,Mind Map工具分享

求學、服役、就職過程中碰到過各種形形色色的不同人材,

以求學階段來分類,

這些人材有準院士、博士、碩士、大學、專科、高中、國中的,

每個人的天份不同,

情緒管理、感知、溝通協調、記憶、理解、組織、分類、邏輯思考的能力也都不同,

自然在生活、工作表現也有所不同。


其中很容易在群體中有表現的,

常常是具備有良好組織、分類、邏輯、敘事能力的,

具備以上能力的在機緣來時,

有更大的機會在短時間內展現出優、特點脫穎而出。


在教育訓練市場上,有很多不同的課程旨在強化不同的能力,

有幸上過一次“心智圖”的課程,

在利用人對圖像、顏色分類比文字更直覺與容易記憶的特性,

可用來強化對特定主題事物的組織、分類與邏輯上的管理,

例如:

材料分類有金屬、聚合物、陶瓷、複合材料四類,

這樣的文字描述其實比不上圖像式、顏色分類的圖表如下:


圖表方式加上顏色分類來表示會有更好的效果,

尤其是再對應更多細節的時候,

圖表與顏色分類的優勢會更明顯,如下:



初步有了概念後資訊時代的好處就是有軟體可以幫忙,

目前個人主要使用的心智圖軟體是 Xmind,

有電腦跟手機版,有分免費跟加值付費的版本,

個人使用經驗上,除非是很專業的簡報用途,多數時候免費版本就很夠用了。

使用上也很簡單方便,

在手機上隨時可以把突如其來的想法趕快利用軟體整理一下,

對我這種有點年紀,記憶力越來越差的很有幫助,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下載使用看看。



2021/7/18

Inventor Nastran 集中質量的應用

質量與力量的作用在一般的結構靜力分析上效果差異不大,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可以將元件的質量乘以重力加速度後換算成作用力,

設定上拿掉元件,將作用力放在元件結合面上替代結構重量的負載,

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減少元件幾何,

降低網格與元素數量減少計算上的負擔。

左邊手臂使用集中質量
右邊手臂使用力負載
兩者結果相似

但是質量代表的是慣性作用,

在模態或動態分析上,使用力負載取代質量的做法就不可行,如下圖示:

Mode 1. 14.77Hz,左邊手臂集中質量效應

Mode 2. 33.96Hz,右邊手臂力負載效應

Mode 3. 34.60 中間手臂無負載狀況

集中質量的效應明顯帶來較低Mode頻率值,符合模態基本公式中質量m增加降低模態頻率的效應:



Inventor Nastran 中提供了一個"集中質量",Concentrated Mass功能,

可以用來替代元件的質量慣性作用,

可減少元件的幾何,同時不影響質量的慣性作用。


Inventor Nastran的"集中質量"是用以取代不存在的元件,也就是不存在的幾何,

應用上必須先建立"連接器"跟"工作點",

以用來設定質量的位置(工作點)與作用幾何(元素)的連結。

點選功能表中的連接器或瀏覽器列中的連接器滑鼠右鍵新增連接器,

會跳出連接器設定對話視窗,如下圖示:

步驟 1. 將類型改為剛體(Rigid),

步驟 2. 從屬圖元選擇質量作用的幾何面或邊緣或點。

步驟 3. 獨立頂點選擇元件的質心位置(要先在模型中建立工作點)

如下圖示:



在已完成剛體連接器設定後,建立集中質量就相對簡單,

從瀏覽器列中的物理屬性下找到"集中質量",以滑鼠右鍵點選新增,

點選剛體連接器中的工作點,設定作用質量數數值即可,如下圖示:


在模擬上,集中質量可以用來取代一些不是模擬計算目標元件的質量重力效應,

可以減少網格與元素數量加快模擬計算速度,並減少幾何問題造成的網格分割失敗與計算收斂上的影響。


2021/6/20

讀書心得分享:自私的基因

“自私的基因”這本書出版已經很久了,

第一次看的時候是在剛出來上班的第二年,

公司規定一定職位以上的員工,

每週一晚上要到集團總公司學校的體育館聽教授校長董事長講"國富論",

其實老先生也是好意,想分享自己的心得給員工,

但是個人資質駑鈍實在聽不懂,

為了想充分利用那 2 個小時的時間,

那段時間就在公司圖書館借書帶著看,

其中一本印象很深的就是“自私的基因”。


生物行為中,最明顯的就是“吃”,

再來是“繁殖”,以及繁殖後衍生的"養育”;

這些行為的目的都是在增加自身基因的被複製與傳遞、存在的機會,

為什麼強調“行為”!?

通常會認為"行為”是生物有意識的動作表現,

但是看了書才體認到一點:

基因要能夠生存並被複製繁衍下來,

這些有益於表現出適合基因生存與被複製的動作,肯定在自然環境中就是有優勢的行為,

所以具備優異進食、繁殖的行為的生物個體的基因會比較容易在自然界中存活下來,

作者推論出很多的生物行為其實都是基因“"自私”選擇的結果,

這裡面的“自私”行為甚至包括了相同或類似相近基因群組裡不同生物個體間的合作、犧牲、奉獻行為。

在多數哺乳動物群體中,經常都是母系社會型態,

這也算是是基因自私的結果,

因為群體中的個體會認為至少確定族群中其他個體的基因至少有一半的來源來自相同的母親或母親的姊妹,

群體合作可以確保至少有一半相同或相近的基因有更大的存活機會,

獅群中常見新的雄獅擊殺原有群體中的幼獅,目的也是在於要增加自己基因透過繁殖增加被複製與繁衍存在的機會。


自認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能擺脫基因自私的影響?

其實透過教育似乎有點效果,但是潛意識裏面還是很難免的。

例如小孩不喜歡吃酸、辣、苦、臭的東西,

這是反映出在食物保存狀態下基因的選擇行為,

酸、臭代表了食物可能已經腐敗,

進食到酸、臭的食物可能會導致個體消化系統受損而死亡,

所以基因在自然界中的演化,

會讓可接受酸、臭食物的個體因為生存機會降低而逐漸消失,

同樣的苦、辣等刺激性味道代表有毒素,

進食後可能會造成短暫或長期的機能喪失,

同樣的也降低了生存機會而讓可接受苦、辣等刺激性味道食物的基因逐漸消失,

但是人類在取得相對其他生物體的優勢後,

食物來源大增,生存也相對容易,

酸、苦、辣、臭的味道變成非必要的生存選擇因子,

但也僅限有程度的狀況,

很多味道基本上都還是會觸發基因的本能將食物嘔吐出來或排斥遠離,

所以不喜歡酸、臭、苦、辣等食物與其說是人心理上的選擇,

更多是來自於基因潛藏對食物安全的選擇結果。

另外像許多人類社會中,

對母親的姊妹、兄弟相關親屬會有更強烈的親切感,

有時也是源自於哺乳動物是透過母親懷孕產下下一代,

母親的親屬在與自己的基因有更高的相似確定性,

相對的,父親的兄弟、姊妹等親屬可以肯定母系基因來源不同,父系基因不確定,非同源相似基因導致降低了親切感。

但是基因的自私選擇會擴展,

所以在更多非同源或相似基因群體環境中,所謂“他鄉遇故知”的現象也反映了基因自私選擇表現出在行為上。

人類歷史上強而有力的君王,不論東西方,

這些君王幾乎少有例外的建立了“後宮”,

確保自己的基因可以被更多的異性接受並被複製繁衍下來,甚至走到近親繁殖的階段,

據說成吉思汗的基因透過眾多后妃與領地擴張,出現在蒙古曾經統治過的地區眾多民眾身上。

男性較強的侵略性也跟基因的自私選擇有關,雄性必須爭取與雌性的交配機會才會有機會讓自身的基因被複製與繁衍,

相對的女性需要強壯雄性的保護,與合作養育下一代,演化出性格上的服從與合作特性,

不過這在人類文化演化後又形成新的變化,

雄性的優勢象徵體能轉而被社經地位取代,

一夫一妻的制度讓女性也必須與其他女性競爭取得自身基因更好的機會。

這些推論其實都在解釋行為受基因自私選擇的影響,

對唯心論者來說,這應該是讓人非常不愉快的想法,

不過也是有趣的觀點,有興趣可以借來看看。

參考:

自私的基因

圖片來源:天下文化


名人的基因,成吉思汗

2021/6/16

好文分享:工具機的精度


FB上看到高手分享的文章,

好文給大家參考。

原文連結:FB
作者:徠通科技梁瑞芳副董事長。

以下是本文:

在我的行業裡有一家日本精度最好的公司做了一款機器有三個編號, 一般等級的精度是3um, 中等級的是2um, 最高等級的是1um, 這三型機器的外觀、結構、零件都相同, 只有機台的編號不一樣,但是價格相差了一倍, 據說最高等級的機器是選出來的,而不是做出來的,生產時誰也無法保證可以做出一台精度1um的機器;

最近在研發一台超精密的機器, 目標就只定在成品加工精度可以做到3um以內, 可想得知, 加工的零組件精度也一定要在3um 以內, 最後所有的零件組合誤差也都在3um內, 才有機會達到目標的精度。第一件事就是去問了加工廠, 可以把線軌承靠面的直線度控制在3um之內嗎? 所有的加工廠都回答: 沒辦法, 那我在反問, 可以把握的是多少? 10um大概是比較能夠拚拚看的精度,再問最近中部新進的一台售價1.1億元的德國機器, 他們回覆是5um有把握,3um不接單;看來, 想以加工的方法來達到所要的精度是不可行的。

一台機器最後展現的精度, 是所有可能的誤差累積所表現出來的, 整機加工表現的誤差來源有:  

1. 機械結構的誤差: 結構受到自身重量及負載的移動變化會使材料做不同程度的變形,進而產生誤差;這個結構誤差在設計時,以有限元素法分析即可知道有多大,台灣有些廠商看不懂有限元素法, 只是拿它來做型錄用的, 機台的誤差大到0.5mm 也放到型錄上去;結構設計在全平面不同負載、不同位置之下誤差會有變動,不能考慮單點的結構誤差,工作台全平面與刀具端的誤差能夠做到3um以內就算是非常的厲害了。



2. 傳動系統的誤差: 包括螺桿、線軌、滑塊與線軌配合間隙的誤差,即使是c1等級的螺桿也有5um的節距誤差,最高等級的線軌(UP級)自身兩個平行面的平行度誤差也有2um,滑塊與線軌的間隙想要移動順暢單邊也要有3um以上間隙, 二隻線軌的組裝若1米要求在3um之內的平行度及直線度, 組裝師傅必定翻臉的,然而高精度的機械, 其整機設計與組裝就是要想辦法去消除這些總合誤差, 做到3um±3 以內,才有機會做到最終的整機要求。

3. 回授及控制的誤差: 控制器命令輸出驅動馬達, 再以光學尺回授, 現有最佳的光學尺其保證誤差能在3um 內, 不過這個誤差是來自光學尺的刻度,只要光學尺組裝沒有問題, 它是固定的誤差, 可以透過控制器的誤差補償予以消除;至於命令的輸出與實際動作的lag,那就是控制器的性能了,高精度的加工,通常是在乎做不做的出來而不是做的快不快。

4. 組裝的誤差: 機器的直線度,垂直度, 平行度, 平面度…以及各個零件, 移動組件的總合誤差, 一般要控制在5um 內即算是非常好的機器了

5. 溫度的誤差: 鐵對溫升的影響, 每1℃即有11.7um/m的變形量, 在加工過程中, 因能量的轉換而產生局部的熱變形, 造成刀具或工件的熱變形, 這一直是工具機的痛, 即使有熱補償功能, 也只是大範圍的補償, 無法做小面積的補償,高精度加工的最好方法還是犠牲速度去控制加工的溫升, 使其小於0.5℃的變化,讓精度可以維持。

6. 材料的變形: 材料從鑄造出來, 內部會有很大內應用, 完全不調質, 其變形量可以大到以mm計算;經過多道退火、深冷的處理, 這個變形量可以幾乎不計,前題就是要花大錢去做多次調質。

7. 夾治具及人為操作誤差: 加工時夾治具是否對稱,夾持的力量是否均勻, 環境是否有震動或其它的干涉… 都會影響加工的精度,這就是大家號稱大立光的競爭力在建廠時就與他人不同的主因了。

8. 其它, 如量測、環境的因素所造成的誤差: 每次客戶要求做精度加工的檢測時, 我的第一個問題即是用什麼測? 在那裡測? 環境溫度幾度? 多年前有次機器賣到浙江金華去, 售服人打電話回來說客戶要求精度, 並且驗收標準2um, 我心想死了, 隨後一反想這個地方要如何做2um 的檢驗, 問了客戶他說他們有游標卡尺, 我笑了一下, 告訴工程師不用煩惱, 最後客戶很高興的收了他心中的2um 機器。 


學過統計的人都知道,以上的每一項誤差都有一個變動範圍, 假如中間值為m, 標準差為s, 則機器最後呈現的誤差量

E= m1+m2+…mn ± √[((3s1)2+(3S2)2+…(3Sn)2)/n] 

以上面討到論m1+m2+…mn 這些誤差即有2+3+3+3+5+…>15um的誤差了,所以整機設計時, 要考慮到中值最好能夠正負誤差相抵如(-2)+(-3)+(-3)+3+5=0 或者是以補償的方式做誤差減低來提升機器的精度,這在機器的系統設計時就要考慮完整;一台機器有固定的誤差, 只要能夠重現就不是問題, 可以透過補償方法降低, 真正困難的是這些誤差變動不一, 也就是標準差的分佈範圍太大無法控制, 在如此眾多的誤差來源之下,如何做到這幾十個誤差的變異量加總起來的總誤差變異量能控制在±3um 以內, 亦即每個誤差的變異量都需要控制在1um之內, 否則是無法達成機器精度的總目標, 這才是真正困難的挑戰。    

所以, 台灣的工具機產業要整體提升, 不單是整機廠提升即可, 供應商伙伴的零組件、加工精度也要跟著能夠提升起來, 整機廠對供應商的要求不是故意要刁難, 只是希望大家能提升擺脫低價的競爭; 不過, 以我小小的公司要去推動這個事是力有未逮,最好還是能由政府或工研院出面,從加工開始提升大家的水準。


2021/6/14

板橋傳統市場

新增一篇黃石市場的簡介:黃石市場


這一篇文章適合給住在板橋與周邊的朋友,列舉蒐集到的板橋傳統市場名單作參考。

快速連結:板橋傳統市場地圖(開啟google map)。


在電視媒體上經常看到全聯、家樂福的超市廣告,

其他還有各式各樣的超市、大型賣場,

例如楓康、頂好、愛買、大潤發、好市多,以及各地方的特有連鎖超市,

這些超市跟大型賣場提供乾淨、整潔、有冷氣的環境,販售種類從生活用品到生鮮蔬果都有,

營業時間幾乎從早到晚,甚至有24小時經營,

很多年輕一代對這些市場非常的熟悉。


在這些超市、大賣場出現以前,

民眾主要購買生鮮蔬果的地方還是以“傳統”市場為主,另外就是攤販,

鄉下人口密度低,甚至是小貨車載著生鮮蔬果穿梭鄉間小路兜售。


像我這種有點年紀的,

小時候讓媽媽拉著進市場東看西看,

採買完回家前路邊攤販吃點小吃,

傳統市場不僅是採買生鮮蔬果的好地方,

有時還會勾起一些小時候美好又簡單的回憶。


板橋發展算早,長期以來又是新北市(台北縣)政府所在,

板橋人口總數多,超過55.4萬@2021,

比縣級的嘉義市(27.03萬)、基隆市(37.19萬)、新竹市(44.82萬)還多,

甚至接近花蓮(33.34萬)加上台東(22.45萬)兩個縣全縣的人口總和(55.79萬),

以人口數來說可說是全台灣第一大的區,

在台北縣升級新北市升級前也是全台人口數最多的縣轄市;

以人口數除以土地面積的密度24051(人/km)全台灣第五(次於新北永和38300、蘆洲27237、台北大安26390、高雄新興25428),

要餵飽這麼多人口,生鮮蔬果需求的供應量自然也很大,

所以傳統市場在板橋發展的很早。

根據新北市政府市場處的資料,

板橋一共有 3 個公有零售市場跟 13 個集合攤販*1,

註. 以下市場說明後括弧內為Google Map連結,點選後可以直接開啟Google Map進行路線規劃。

3 個公有零售市場:

A. 黃石公有零售市場(中繼市場)

B. 湳興公有零售市場

C. 後埔公有零售市場

13個集合攤販市場:

1. 新翠攤集區 (朝陽市場)

位置:四維路269巷39至49號、42至54號,279巷41至49號、40至50號,289巷1至2號、44至45號(269巷90號,89號)

核心營業時間:07:00-14:00

2. 港德攤集區(幸德市場)

位置:中正路236巷1至67號、2至96號

核心營業時間 07:00-14:00

3. 民權攤集區

位置:民權路202巷1至27號、2至28號

核心營業時間 07:00-13:00

4. 幸福攤集區(幸福市場)

位置:幸福路17至49號、20至58號、漢生西路89巷1弄1至27號、2至28號

核心營業時間 07:00-13:00

5. 新埔攤集區(新埔市場),推薦

位置:文化路一段435巷7至71號、10至78號,民有街13至3號

核心營業時間 07:00-14:00

6. 青翠攤集區(青翠市場)

位置:民治街52巷11至19號、20至56號,96巷1至27號、2至28號

核心營業時間 07:00-13:00

7. 百壽攤集區

位置:文化路一段188巷5弄9至17號、7弄11至45號、14至42號,9弄21至39號、68至126號

核心營業時間 07:00-13:00

8. 新興攤集區(湳雅市場)

位置:新興路9至59、22至72號

核心營業時間 16:00-24:00

9. 湳雅夜市(板橋湳雅夜市),

位置:南雅東路1至87號、2至120號

核心營業時間 16:00-24:00

其實不能算是傳統市場,就是台灣標準的夜市。

10. 國慶攤集區(國慶黃昏市場)

位置:國慶路149巷5至45號、6至46號

核心營業時間 15:00-20:00

11. 國泰攤集區(國泰市場)

位置:國泰街77至105號、66至108號,75巷2弄前段、76巷2至34號1至23號,92巷2至28號

核心營業時間 07:00-13:00

12. 華徳攤集區(瑞億、華德市場)

位置:四川路二段47巷2弄2號至8弄16號、47巷1號至11號、99巷35弄22號至10號、35弄9至13號

核心營業時間 07:00-13:00

13. 海山攤集區(海山攤集區)

位置:長安街138巷1弄11至79號、10至290號

核心營業時間 07:00-13:00


單純從以上官方的數字來看,板橋有16個傳統市場,

其他沒在官方名單上的:華江市場、埔墘(興隆)市場、松柏市場、龍興市場、福德街市場(與湳興市場相接連)、重慶黃昏市場(與國慶黃昏市場相接連)等。

不過因長期發展與受人口變化、腹地大小影響下,

這16個傳統市場的名稱區分其實並無法直接反應出板橋傳統市場的現況。

以湳興、黃石、後埔三個公有零售市場來說,

這三個公有零售市場靠近傳統認知的板橋市中心區域,

板橋三個公有零售市場:黃石、湳興、後埔位置示意圖

板橋發展過程市中心區域外人口成長速度高於市中心,

三個公有零售市場離其他區域太遠肯定難以服務到其他區域,

其他區域勢必會有機會成立區域性的市場,以供應鄰近區域的需要。

另外隨時間長期發展,生意好的市場週邊難免會聚集更多的攤販,這些攤販包圍並逐漸分掉原有市場的業績是必然的,

有些市場距離太近,也難免會合併或搶走生意,競爭力差的市場自然消費人群會減少,攤商減少成為惡性循環,最終可能被淘汰掉。


以我居住地點最近的湳興、黃石、新興這兩個公有零售市場加上一個攤販市場,

三個根本可以視為一個大型傳統市場區域,其中連接的後菜園街、福德街、中興路在早上開市的時間也充滿了各式攤販,

黃石、湳興、新興
黃石、湳興公有零售市場跟新興攤販市場
紅色是黃石市場跟衍伸的(宮口街、後菜園街、文昌街)攤販市場
綠色是福德(街)市場
橘色是湳興公有零售市場跟新興攤販市場與衍伸的中興路攤販市場
紫色是晚上營業的湳雅夜市

老牌的黃石市場包括了原有黃石公有零售市場、宮口街、後菜園街、文昌街,

湳雅(湳興)市場包括了湳興公有零售市場、新興攤集區、中興路跟部份的南雅東路(晚上變成湳雅夜市)。

湳雅市場因為有許多肉品、蔬果批發商進駐,

前一天晚10點就開始有豬肉進貨進行分切,

晚上11點開始就有蔬菜水果等卡車開始進貨,現在大部份已經轉移到板橋果菜批發市場,

臨晨4、5點就開始有來自其他板橋市場甚至樹林、土城市場的攤商來進貨,

早上7、8點後客群從批發轉零售,

也有許多肉品、生鮮蔬果批發商對鄰近的餐廳、熟食攤販供送貨,

因此湳雅市場在價格、種類上比黃石跟後埔更有競爭力,

這十幾年來把黃石跟後埔兩區的傳統市場人潮吸走不少,

甚至還有來自樹林的婆婆媽媽搭公車來採購,

湳雅市場的人潮間接的也促進了連接黃石跟湳雅的福德街形成另外一個攤販自治區(福德市場或稱板橋市場)。


後埔公有零售市場人潮已經衰退很多,原本市場外面大華街的攤販幾乎已經完全消失,加上跟湳雅距離太近,人潮很多都被拉過去。


黃石市場的生鮮採買人潮也幾乎都被湳雅拉過去,人氣就靠幾個知名熟食攤商如高記生炒魷魚、老曹餛飩、阿海跟葉家莊雞肉、謝家肉羹(油飯)、林立食堂等撐著,

黃石公有零售市場建築從2020年底開始重建,

重建過程中政府另外在板橋第二運動場旁興建了新的黃石中繼市場(只開到中午)離㓓雅更遠,生意也明顯變得更差。

鄰近不遠的民權攤集區人潮被㓓雅、港德(幸德市場)拉走,

幸福攤集區被幸德、湳雅、新埔、新翠夾擊,也被拉走不少。


另外在埔墘、江子翠區域因為靠近台北,發展速度甚至超過原市中心區域,

其實也都有成立攤販自治區,各自有區域內的埔墘(興隆)市場華江市場

但新北市場處網頁上都沒看到,實際上這兩個傳統市場都擁有不少的消費人群。


另外在板橋與樹林交界的浮洲地區也有一個龍興市場

至於跨過大漢溪靠近樹林的板橋區,離樹林火車站附近,樹林最大的保安市場比較近跟方便。


國慶攤集區所在的區域也是板橋人口快速發展的區域,區域內人口數大幅成長,

國慶攤集區定位為黃昏市場與湳雅不同,生鮮蔬果銷售市場時間與湳雅錯開,增加了許多熟食攤位,消費人口以一般消費者為主,

有些蔬果類攤販的價格比湳雅更殺,但是品質跟新鮮度感覺比較差一點,一分錢一分貨。

範圍除了原來的國慶路149巷再增加了連接的重慶路290巷(有另稱重慶黃昏市場、府中後站市場)。


其他還有新北市政府利用四汴頭抽水站旁的水利地另外興建了果菜批發市場

真正的是作果菜批發,水果都是一箱箱賣,完全沒有雞豬牛海鮮可買,

這在市場處網站上也看不到。


我比較常去的還是家裡附近的湳雅、黃石,跟時間上比較方便的重慶黃昏市場。

偶而會去幸德、新埔市場。


後續再介紹自己知道的幾個市場有名的攤位。

很多知名餐飲、小吃其實都在這些傳統市場內或周圍,


有機會去把板橋各地的傳統市場走一趟,體驗一下多元、傳統的生活!


如果有網友知道板橋其他的市場也請不吝留言告知。




參考:

1. 新北市政府市場處-板橋區

2. 板橋傳統市場地圖,開啟google map。

2021/5/23

校正回歸、快篩試劑、疫苗

2021/5 中旬台灣的疫情突然爆發,

5/15的官方記者會宣布確診180例,

瞬間嚇壞全台灣所有人,

接下來這一週每天動輒2、300例,

到了週六 5/22 下午記者會,

更是驚聳的來了個321例+400例“校正回歸”案例,

等於一天多了721個確診總案例數,

其中新增的400例“校正回歸”到上一週,

使上週每天的2、300例修正變成2~400例

註:後續5/24、25校正回歸每天都是近300例。

瞬間全台灣民眾炸鍋!!!

不相信的民眾跟在野黨開始放砲,

包括故意蓋牌掩飾、刻意讓總統就職紀念的 520 不會太難看等等…

各種陰謀論在網站討論區跟社群體中滿天飛,

連台北市長都出面幫解釋檢驗量大,時間差難免,也提出建議,連結

坦白說,政府掌握法令制定與人、錢資源調度的絕對權力,

面對民眾的質疑,政府出面解釋讓民眾放心本來就是應該的,連結

執政黨支持者當然也會提出各種說詞幫政府跟心目中的抗疫英雄緩頰,

也有執政黨議員以快篩試劑檢驗結果複檢後僞陽性 100% 佐證地方主要採檢方式快篩跟中央確診方式的PCR檢驗方式結果不同來幫緩頰想甩鍋給地方,連結

但是打口水戰要如何解決現有問題?


這就是台灣目前政治環境有趣的地方,

每次的意見衝突,有時就有讓專業知識出現普及的機會,

像前一陣的CT值,連結

一下子,PCR檢驗、抗原快篩、抗體快篩的資訊也開始慢慢被傳遞,

如果大家因此願意多花時間去了解這些名詞的意義,

無形中生物、醫學檢驗專業資訊就有機會因此普及,這是好事。

唸過一年生物系,加上也有專業的內線消息,

試著以自身觀察到、比較平衡的角度來幫大家分享些個人想法。


早期採檢確診順序是:

1. 地方執行單位(醫院、衛生局)取得檢體,同時紀錄被檢者的基本資料

2. 送檢驗單位,一開始是將檢體透過專業物流統一送到CDC(疾病管制署)的“檢驗及疫苗研製中心”進行PCR檢驗,後來相關業務透過認證各地檢驗單位(主要是醫院醫檢部門或法人實驗室),把檢驗確認的工作分散到各地區,以增加並分散檢驗能量加快檢驗的速度

3. 檢驗陽性後通知地方衛生局進行疫情(傳染途徑)調查

簡單說PCR檢驗,

PCR 處理檢體跟檢驗時會比較麻煩一點,要打碎採檢樣本細胞讓病毒現身,以不斷複製基因片段,比對符合基因順序來驗證病毒濃度,最後以需要的複製次數(ct值)來表示檢驗到病毒基因的機率,ct值越低表示病毒濃度越高;

這時候就有一個麻煩,

每個人被採檢時的受感染病程不同,採檢檢體的取樣位置,剛喝過水、飲料等等,都會影響到採檢病毒量不同;

剛開始受感染跟身體產生抗體後,病毒濃度低,檢驗的ct值可能都很高,

如果剛好在一個模糊的數值地帶,例如35~40,

要負責檢驗的人說是陽性或陰性其實很難,

必須二次採檢或輔以被檢者身體反應症狀進行判斷,確診的時程就會被拉長,

所以“校正回歸”有沒有道理?

每天都要報數字,但是有些資料就是來不及確認完成,

確認後要不要補正“校正回歸”?


再來在疫情進入三期後,中央開放地方縣市政府採檢,

縣市政府對應疫情不比先前的狀況,

必須求快進行傳染途徑阻斷,

用PCR確診太慢、太花錢了,不可行!

理所當然就必須選擇所謂的“快篩”技術,

快篩的概念就類似像驗孕棒,

只要將檢體點在試紙上,看看是一條線還是兩條線來快速判斷是否有“被感染的可能”?

如果有,就先將人隔開,避免感染其他人,隔開後再採檢體作比較精準的 PCR 檢驗,

沒有就解除隔離,

有就繼續隔離,後續進行觀察與治療。

快篩其實也有分類,參考醫藥公司網站有分:

Anti-body試劑:身體受感染後會產生抗體消滅病毒,如果患者的抵抗力贏了,病毒消失不見,所以PCR會驗不到,此時就必須以抗體檢測來確認是否有被感染過,或者是打疫苗後有沒有效果。

Anti-gen跟Anti-gen ELISA試劑等:這是用在受病毒感染,病毒還有活性的階段,適合用在受感染未痊癒的狀況。

以現階段防堵傳染途徑優先階段來說,適合的快篩試劑以Anti-gen類型為主,

但是一樣會碰上檢體病毒量夠不夠的問題,所以很可能出現僞陰性;

另外是檢體有沒有受污染可能產生僞陽性?

更根本的是快篩試劑敏感性、專一性夠不夠?

會不會把一般的冠狀病毒(流感)當作COVID-19產生僞陽性?

這些不確定性會不會影響所謂的“確診”認定?

快篩後再作 PCR 檢驗確認要不要時間?

說實在相關檢驗人員都忙翻了,吃飯都是空檔隨便抓點東西填肚子,公務體系的加班費也不比勞工有加成,從去年到現在已經很多人受不了離職,還能怎樣?連結

因此從技術、PCR 檢驗能量來看,“校正回歸”坦白說其實是對的作法,

只是這幾年來政府文青、口號式說詞在這一次引起強烈的反感,

其實就講清楚困難,所以必須“修正”、“補正”、“更正”之前公布的數字,

或者就是歸入當天數字,但是註記延誤的數字與對應日期就好,

搞一個“校正回歸”讓人在疫情失控下剛好成為人民對政府疫情控制不滿的箭靶;

確診者的數量在檢驗時程的延誤或再次複檢後的修正是合理且應該的,

請大家務必體諒相關掩醫護、檢驗人員的辛苦,

“民”逼“官”,不良的“官”就只會出一張嘴逼基層作事的“員”,

其實阿中部長對下屬已經算不錯了,有一些官的嘴臉更是不堪。


至於阿中部長講的採檢、確診資料登錄、通報無效率、延誤的系統性問題,

我覺得唐鳳應該試著了解一下,

找關貿把系統優化一下,減輕基層人員處理資料的負擔,

聽說去年系統更新後比舊系統還難用、麻煩、又不穩定,

這個問題在傳染病通報系統上已經存在超過一年了,

趁這一次好好解決檢驗資料登錄、通報、彙整、分析效率差的陳年老問題,

包括有些儀器設備電腦甚至還在WinXP系統這類不可思議的狀況。

改善系統把數據修正的時間、數量比例更加精進改善,

修正好各類問題後可讓檢驗結果應用在疫情變化趨勢得到更即時的數據,以利於採取正確的判斷。


另外有人質疑過去一年的“嘉玲”是蓋牌、假的,

過去這一年多的時間“嘉玲”究竟是真還是假?

就我知道的訊息,

早期檢驗的樣本真的很少陽性,

現在樣本中檢驗到的抗體也真的很少,

以有採檢檢體的檢驗結果來看,

過去這一年多各階層的防疫努力成果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沒採就…

可惜從華航諾富特、Sexy Tea、Lion king開始,很明顯的破功了!!!

從 7+7 改 5+9 改 3+11 的行政措施改變有沒有影響?我覺得有!

為什麼要從 7+7 改 3+11 ?

目前政府的態度很明顯想冷處理這方面的關聯性。

感染到出現症狀平均 5 天,

若 3+11 未即時檢出的被感染者沒被隔離,又外出活動就成了防疫破口!

有些人還在扯長榮航也適用3+11沒事,肯定跟 3+11 沒關係…

Sexy tea 跟 Lion king 則代表人民在長期本土“嘉玲”下防疫意識降低,進一步使破口擴大!

但是現在浪費時間跟資源在爭執過去的錯誤已經沒有意義,

更重要的是要阻斷疫情擴大。

大家一起努力防疫,出門該帶口罩就戴口罩,該洗手、噴酒精就作,少出門,相信幾週內疫情應該就會降下來。


至於打疫苗建立群體免疫進而開放國境,就靠政府努力了,

疫情爆發至今已經一年多了,

台灣疫苗施打率全球最低,

政府的責任是完全無法迴避的,

一直甩鍋給對岸阻擋台灣取得疫苗,又不拿出有公信力的證據證明,打這種口水戰是沒有意義的事;

近年不斷強調跟歐盟(法、德)、美、日外交關係大幅改善,那疫苗取得的狀況那麼糟怎麼解釋?

然後對岸說要願意幫忙,

陸委會竟然直接回“不要假好心”???!!!

怎麼會有這種官員在檯面上講這種蠢話?

心裡面這樣想沒關係,民間人士這樣講也沒關係,

代表官方發言的這樣講話像地痞流氓對幹的方式一點幫助都沒有!!!


參考資料:

分生檢驗技術,台灣醫事檢驗學會

關於COVID-19的這半年前,關於檢驗的兩、三事,Case報導

COVID-19快篩檢驗試劑,尖端醫



2021/4/27

要不要繳國民年金?


滿25歲未滿65歲,未就學,未參加或領取勞、農、軍、公等政府社會保險的成年人一律納入國民年金保險,

被保險人必須繳交一定的國民年金保費,

目前(2021)一般國民年金保費個人負擔60%,約 987/月。

國民年金所提供的保障有:

年金:包括老年、身心障礙、遺屬等三種,

一次性給付:生育、喪葬與老年等三種,

目的在提供未參加勞、農、公保民眾在生育、喪葬、老年後經濟上的最低生活保障。

一個法治的社會不該有不勞而獲的不公平狀況,

因此想要領取相關年金或一次性給付,

先繳國民年金保費也是合理的。


在社群團體每每提到國民年金就有人很情緒化的鼓吹大家不要繳,

說以後不見得領得到,沒工作收入還要繳錢,政府搶錢等等…

中華民國在台灣的政體並不是共產主義,

制度上任何政府支出是要編列對應收入預算來源的,

若任意印鈔票發給國民,結果一定是通貨膨漲,金融體系崩潰。

因為國民年金保險有社會保險的特性在,

以可能領取的年金或一次性給付金額來說,一定會比已繳的保費多,

當然同樣那些錢若拿去作其他投資可能可以獲得更高的投資效益,

但是有能力可以輕鬆獲得更高效益的人應該也不需要國民年金這種小錢,

國民年金的精神就是在保障弱勢族群,

弱勢族群在條件上相對本來就很難建立強有力的經濟優勢,

政府對弱勢族群也有提供一定的補助降低甚至免除個人負擔不用繳保費。

如果不用上班參加勞、農、公保,

經濟能力又好,其實繳國民年金保費也沒負擔,

繳的錢以後還是可以領回。

說實在話要繳不繳國民年金都是個人自由,

畢竟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條件狀況需要考慮,

某人的條件不需要繳,但是不代表別人不需要相關的保障,沒有必要叫別人不要繳,相對的如果有能力應該是去了解個人的狀況,協助判斷該如何建立必要的被動收入保障才是。

例如有些人花錢比較隨性,也不會作財務規劃,

那繳國民年金保費等於是強迫儲蓄,

把可能花掉的錢存起來等老年後或生育、喪葬急需費用時有一點錢可以使用。

有人含著金湯匙出生,不用上班也不需擔心沒錢用,繳不繳就無所謂。

如果是家庭主婦或主夫,沒上班,另一半賺的錢挪一些放在政府當強迫儲蓄的費用,

以後不管如何至少都還有一筆錢可以使用。

屬於政府規定範圍內的弱勢族群,應該幫助了解如何申請政府、公益團體補助,儘量降低其個人負擔的費用。

不分青紅皂白的叫人不要繳國民年金保費可能斷了其個人領取給付或年金的機會。

雖然錢交給政府也會怕政府亂搞,但是近十幾年來網路世界中越來越難有秘密,

要躲過金融監督亂搞其實越來越難,

事實上近十幾年政府相關基金的投資效益其實都還不錯,有壓對台積電這個護國神山大寶貝,

光是台積電的漲幅跟市值對基金的規模與獲利貢獻就很驚人,但這麼高的比重也可能是一種危險。

參考資料:

1. 勞動部勞工保險局國民年金簡介

2. 勞動部基金管理局每半年公布項目


2021/4/24

高壓空氣壓力與管徑之最大流量

空壓系統設計過程中經常會面臨到選擇接頭與管路大小的問題,

例如三點組合入口管牙是3/8,三分牙,

從PISCO型錄,標準直通的PCx-03空壓接頭,

管徑 x 是管外徑,可以選16(12)、12(8)、10(6.5)、8(5)、6(4),()內為管內徑,

選了不同大小管徑對不同壓力下的最大流量影響有多大?

直覺上來看,影響最大的就是通過的斷面積,

因為斷面積跟直徑平方成正比,

所以如果以管內徑 4 為基準值 Fv,

內徑 5 是 1.5625 * Fv,

內徑 6.5 是 2.64 * Fv,

內徑 8 是 4 * Fv,

管徑 12 是 9 * Fv,

實際上影響的因素還有:

1. 管路兩端壓力差:決定了流體通過管路的力量,

出口端不同的元件會有不同的背壓,例如氣缸在開啟瞬間背壓應該可視同 0 錶壓,流速快流量大;等高壓空氣進入後,初期流速會被氣缸活塞另外一端的排氣節流閥限制流速造成的活塞壓力限速,直到活塞到底不再活動,空氣流速變零;

出口端若是風刀、除靜電噴嘴、多孔性材質等等,流速會在背壓穩定後形成固定值。。

2. 接頭與管路的形狀尺寸、內表面粗糙度,會增加流體接觸管壁的摩擦力,造成到流體壓力損失,進而影響流速

3. 流體的黏性:影響到在管路中流動的阻力,使用同一種流體,例如高壓空氣可以忽略造成的差異

4. 其他,想到再補…^_^

在網路找到一個圖表,有壓力、管徑流量關係:

圖片來源:Engineering Toolbox網站


3/8"的管徑(9.525mm)在壓力 5 bar(0.5 MPa)下,
最大流量約 10 L/s,約 600LPM (liter/minute);
1/2"的管徑(12.7mm)在壓力 6 bar(0.6 MPa)下,
最大流量約 20 L/s,約 1200LPM (liter/minute)。

不過要注意該圖表資料的實驗條件(不明,我猜是全開口、零背壓)與實際應用的差異,

管路流量供應量要比元件的用(耗)氣量大,

這樣才不會影響到元件的效能。






2021/4/11

股票中的債券:特別股

股票種類其實有很多種,
例如一般買賣的上市、上櫃、興櫃股票,
透過買入股票成為公司股東,
參與公司的盈利、虧損,可以參與股東會投票等等,
這種股票一般稱為“普通股票”;

有“普通”股票,
名稱定義上有對應的“特別”股票,
特別股一般有下列幾點特性:
1. 取代發行債券取得營運資金,但是又不會提高債務餘額。
2. 有發行期限,到期可以發行票面收回,或繼續發行,對有持續獲利的公司來說提供股東更穩定的股價保障;但是公司到期可調整票面利率,通常營運好的公司會調低,反之調高。

補充:2022/30/10看到手中持有的光隆特別股公告變更,變更項目主要是把原本滿5年(107~112)固定加碼利率由4.095%調整為1.095,改為延後兩年調整(107~114),避免原本5%的利率在112年利率會一下子少掉3%!!!
這對持有特別股的股東是好事,也避免公司特別股會在111年度被持有股東因為預期利率下降、投資報酬率降低而拋售特別股;這種公告調整方式保留了公司調降利率較低成本的可能,但是對股東確實是另外一種潛在風險,難怪光隆特別股的股價去年一直停在票面價以下,直到最近才回到票面價以上,若該公司的經營能力與對票面利率的承諾不變,往後可能每隔兩年就變更一次,可以長期持有,賺取高於定存的利率,但是還是有風險^_^。

3. 股權沒有參與公司股東會的權利,無法影響公司的經營決策,不會稀釋原有普通股股權的經營權,但是會影響股東權益分配,參考6。
4. 依發行票面利率在特定條件(有盈餘分配時)給付特別股股東股息。
5. 應發股息有分累積型跟不可累積型,差別在虧損年度未發放股息是否會在往後有盈餘時發放,多數特別股是不可累積型。
6. 要發放普通股股息前必須先依票面利率分配特別股股息,但票面通常也會註記不可參與普通股額外的盈餘分配,所以普通股分配股息變動會比特別股大很多。
7. 可註記到期是否可轉換為普通股,多數是不行。

特別股的以上這些特性與其說是股票,更接近債券,
所以在上市櫃股票市場交易中,其實特別股的交易很冷,交易量一天了不起幾百張;
主要投資對象以長期(至少1年以上)投資賺取利差為主。

台股中的特別股利率幾乎至少3%以上,甚至最好到5%,
加上穩定的股價特性,
在銀行低利時代,
某個程度上獲利會比定存好,
但是還是會有公司發不出特別股股息或公司倒閉股票變壁紙的風險存在。

所以要投資特別股還是要注意該公司的營運狀況,
不能當作定存、政府公債、黃金擺著不管,
不過至少不用擔心像普通股股票上下波動那麼大。

例如像大聯大的普通股跟特別股去年至今的股價變化:


普通股股價一年內高49.9,低37.6,
特別股股價一年內高51.1,低49.25。

不過像光隆跟光隆甲特相比,
因為普通股票本身冷門,股價變動其實也不高:
光隆普通股一年內高點46.2,低點39.2,股息連續7年在3左右,殖利率比特別股更好
光隆甲特一年內高點51.1,低點48,跟配息2.5僅有0.6的價差
光隆甲特因轉換普通股後數量銳減,於2023/07/19停止上櫃

特別股股價一年內的高低差幾乎大概就是配息金額,
也就是配息後買入,在來年配息前賣出,
大概就是賺配的股息減去手續費跟交易稅,
參與配息大概就是賺配息金額減去所得稅跟健保補充費1.91%(如果有超過單次配發2萬)。

所以特別股與其說是股票更像是債券或者是高利定存。

特別股這些特性適合有多餘資金配置在定存、債券、基金等低風險資產外的其他選擇。

目前(2021/4)市場上可以買賣的特別股,票面利率超過3.8%的至少有以下13檔:
股價參考日期:2021/4/9

其中像台新、富邦、裕融、中租、和潤等金融業發行的特別股在政府金融監管,歷年普通股也都有配息(特別股優先於普通股配息),應該算是相對安全的投資對象,可以獲得比定存高的利率,只要注意的是買入時間點與價格在相對合理範圍即可。

坦白說,如果錢放在定存,可能還不如買一些穩定賺錢公司的特別股放著,等每年配一次股息,會比定存利率好很多。

或者也可以找一些投資標的為特別股的基金,應該都會比放定存好。

甚至若有低利房貸1.5%以下可借,
貸款來買特別股賺利差也不錯,
不過要仔細算清楚有沒有能力應付每個月要繳的利息或本息攤還金額,
畢竟配息每年只有一次,
貸款利息跟本金是每個月要繳,
如果等不到領配息就被月繳貸款償還金額追著跑日子也很難過。

不過如果是年輕人還是應該把資金放在一些比較有高成長性的股票或ETF上,
放債券特性的特別股股票可能太過保守了。

投資有賺有賠,以上僅供參考。

註1 . 2022很特別,美國FED對抗通膨到9月累計升息9碼,預計11月再升息3碼,到2023最高可能到4.6%的利率;這造成特別股的投資報酬率相對美國公債差,尤其再加上美金對台幣的匯率狂升,以及台海地域性風險提高,使外資大量賣出台股轉回美國公債,一向平穩的特別股也受到影響,富邦甲特、台新戊特等向來穩定溢價的金融特別股股價都在9月升息前後罕見的下跌到接近發行價,後來甚至跌破發行價(敢進去買以後應該就賺到了),裕融甲特甚至短暫跌破發行價,中租甲特在除息當天上漲後股價也是一直停滯不動。



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本人無關。


特別提醒:網頁上的投資社團廣告都是詐騙,千萬不要點進去加社團。




2021/4/10

木工、自攻、機械用螺絲的差別

五金行其實有分成兩種,
對應居家的水電五金行:在螺絲部分常見的有木工螺絲、自攻螺絲、水泥用的膨脹螺絲等等,其他生活雜貨也都會兼著點賣。
對應工廠生產設備、廠務的機械五金行,銷售產品項目就比較會專精在某些項目,
例如軸承、空液壓元件等等,看老闆專精項目,
相對的在賣螺絲的方面會以公制機械螺絲為主。

因為一般民眾是以居家修繕為主,所以水電五金行的數量遠比對應工廠的機械五金行數量來得多,
台灣最出名的應該就是特力屋,
其他規模較小的連鎖五金包括像晉茂、振宇等等,
甚至像一些生活大賣場如小北、勝立也都會兼著賣水電五金,
現在連寶雅都加入賣五金,成立了寶家,
還有很多區域性的小型五金百貨商店也都會賣,
畢竟螺絲這種小五金零件在家裡很常會用到,
而且毛利高,進貨幾乎多以重量算價格,分裝後後以顆在算價格,毛利率高,不賣可惜。

想要買公制的機械用螺絲在這些水電五金行相對選擇就比較少,甚至買不到,畢竟術業有專攻。

如前述,水電五金賣的螺絲主要以木工跟自攻螺絲為主,
自攻螺絲用最多的就是牆壁上開關的開關盒(板金),
另外就是塑膠件的固鎖孔,
因為板金厚度通常有限,常見的厚度從0.6、0.8、1.0、1.2、1.6、2.0等等,
在一般節省成本考量下,通常會直接攻通孔,
再使用自攻螺絲直接在軟金屬板金孔或塑膠件切出螺紋,
但是板金厚度有限,攻牙的有效螺紋長度通常也有限,承載負載時要小心最大力量的限制,
講究跟麻煩一點的會在板金上引孔攻牙、或使用拉帽、焊接螺帽等等。

圖片來源:CNS4306


木工螺絲又不太一樣,

圖面來源:CNS網站,CNS4227


主要原因在於木材的材料特性有方向性,
木材中的纖維提供沿纖維方向較高的強度,
因此使用螺絲鎖進木材時如果螺紋距離太近,
纖維被破壞成碎段時,螺絲螺牙咬住的木材材料強度其實會很差,
另外除非較大的孔,木工螺絲通常不需要先鑽孔,直接鎖,
讓木材在螺絲鎖入過程中產生擠壓,
如果螺紋間距太小,鎖入的抵抗力量會很大。

木工螺絲標稱直徑(d1)跟螺紋間距(P)
以 4mm標稱直徑 P=1.8跟機械螺絲 M4的 P=0.7相比
木工螺絲的Pitch大了1.1,大了超過1.5倍


機械螺絲在螺絲跟螺紋孔兩邊材料的機械強度通常都很好,
加上在組裝微調上的需要,
通常螺紋間距會比較小,
有分一般螺紋(粗牙)跟細螺紋(細牙),還有微調整用、防鬆脫的極細牙,
常見的一般固鎖用途沒有特別聲明的情況下多數使用粗牙,
微調應用時則會使用細牙,
在 DALSA 線掃描相機上看過M90xP0.5的螺紋,
螺紋徑是螺紋間距的180倍,
在螺紋軸向的推、拉力換算成螺紋切線方向上的推拉力很小,
相反的切線方向轉動只需要很小的力量就可以產生很大的軸向推力,
由於在螺紋面上的正向力很大,
正向力乘以磨擦係數後得到很大的摩擦力可以抵抗螺紋切線方向推力,因此可以防止鬆脫。

機械螺絲還有一種相對木工跟自攻螺絲比較少見的是反牙或逆牙螺絲,
用在雙向調整或抵抗正反向作用力/力矩的應用上,
像自行車腳踏板的固定螺紋其中一邊就是反牙。

有趣的是各種螺絲都有分英制、公制規格,
但是在台灣機械螺絲慣用公制,
例如 M4xP0.7xL16,
其中M4指得就是公制外徑4(實際上會略小一點,
P0.7指得是螺紋間距為0.7mm
L16指得是不含頭部長度16mm。

自攻跟木工螺絲則以英制為主,


參考資料:
1. CNS4227,木螺釘螺紋
2. CNS4306,十字穴平頭自攻螺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