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27

要不要繳國民年金?


滿25歲未滿65歲,未就學,未參加或領取勞、農、軍、公等政府社會保險的成年人一律納入國民年金保險,

被保險人必須繳交一定的國民年金保費,

目前(2021)一般國民年金保費個人負擔60%,約 987/月。

國民年金所提供的保障有:

年金:包括老年、身心障礙、遺屬等三種,

一次性給付:生育、喪葬與老年等三種,

目的在提供未參加勞、農、公保民眾在生育、喪葬、老年後經濟上的最低生活保障。

一個法治的社會不該有不勞而獲的不公平狀況,

因此想要領取相關年金或一次性給付,

先繳國民年金保費也是合理的。


在社群團體每每提到國民年金就有人很情緒化的鼓吹大家不要繳,

說以後不見得領得到,沒工作收入還要繳錢,政府搶錢等等…

中華民國在台灣的政體並不是共產主義,

制度上任何政府支出是要編列對應收入預算來源的,

若任意印鈔票發給國民,結果一定是通貨膨漲,金融體系崩潰。

因為國民年金保險有社會保險的特性在,

以可能領取的年金或一次性給付金額來說,一定會比已繳的保費多,

當然同樣那些錢若拿去作其他投資可能可以獲得更高的投資效益,

但是有能力可以輕鬆獲得更高效益的人應該也不需要國民年金這種小錢,

國民年金的精神就是在保障弱勢族群,

弱勢族群在條件上相對本來就很難建立強有力的經濟優勢,

政府對弱勢族群也有提供一定的補助降低甚至免除個人負擔不用繳保費。

如果不用上班參加勞、農、公保,

經濟能力又好,其實繳國民年金保費也沒負擔,

繳的錢以後還是可以領回。

說實在話要繳不繳國民年金都是個人自由,

畢竟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條件狀況需要考慮,

某人的條件不需要繳,但是不代表別人不需要相關的保障,沒有必要叫別人不要繳,相對的如果有能力應該是去了解個人的狀況,協助判斷該如何建立必要的被動收入保障才是。

例如有些人花錢比較隨性,也不會作財務規劃,

那繳國民年金保費等於是強迫儲蓄,

把可能花掉的錢存起來等老年後或生育、喪葬急需費用時有一點錢可以使用。

有人含著金湯匙出生,不用上班也不需擔心沒錢用,繳不繳就無所謂。

如果是家庭主婦或主夫,沒上班,另一半賺的錢挪一些放在政府當強迫儲蓄的費用,

以後不管如何至少都還有一筆錢可以使用。

屬於政府規定範圍內的弱勢族群,應該幫助了解如何申請政府、公益團體補助,儘量降低其個人負擔的費用。

不分青紅皂白的叫人不要繳國民年金保費可能斷了其個人領取給付或年金的機會。

雖然錢交給政府也會怕政府亂搞,但是近十幾年來網路世界中越來越難有秘密,

要躲過金融監督亂搞其實越來越難,

事實上近十幾年政府相關基金的投資效益其實都還不錯,有壓對台積電這個護國神山大寶貝,

光是台積電的漲幅跟市值對基金的規模與獲利貢獻就很驚人,但這麼高的比重也可能是一種危險。

參考資料:

1. 勞動部勞工保險局國民年金簡介

2. 勞動部基金管理局每半年公布項目


2021/4/24

高壓空氣壓力與管徑之最大流量

空壓系統設計過程中經常會面臨到選擇接頭與管路大小的問題,

例如三點組合入口管牙是3/8,三分牙,

從PISCO型錄,標準直通的PCx-03空壓接頭,

管徑 x 是管外徑,可以選16(12)、12(8)、10(6.5)、8(5)、6(4),()內為管內徑,

選了不同大小管徑對不同壓力下的最大流量影響有多大?

直覺上來看,影響最大的就是通過的斷面積,

因為斷面積跟直徑平方成正比,

所以如果以管內徑 4 為基準值 Fv,

內徑 5 是 1.5625 * Fv,

內徑 6.5 是 2.64 * Fv,

內徑 8 是 4 * Fv,

管徑 12 是 9 * Fv,

實際上影響的因素還有:

1. 管路兩端壓力差:決定了流體通過管路的力量,

出口端不同的元件會有不同的背壓,例如氣缸在開啟瞬間背壓應該可視同 0 錶壓,流速快流量大;等高壓空氣進入後,初期流速會被氣缸活塞另外一端的排氣節流閥限制流速造成的活塞壓力限速,直到活塞到底不再活動,空氣流速變零;

出口端若是風刀、除靜電噴嘴、多孔性材質等等,流速會在背壓穩定後形成固定值。。

2. 接頭與管路的形狀尺寸、內表面粗糙度,會增加流體接觸管壁的摩擦力,造成到流體壓力損失,進而影響流速

3. 流體的黏性:影響到在管路中流動的阻力,使用同一種流體,例如高壓空氣可以忽略造成的差異

4. 其他,想到再補…^_^

在網路找到一個圖表,有壓力、管徑流量關係:

圖片來源:Engineering Toolbox網站


3/8"的管徑(9.525mm)在壓力 5 bar(0.5 MPa)下,
最大流量約 10 L/s,約 600LPM (liter/minute);
1/2"的管徑(12.7mm)在壓力 6 bar(0.6 MPa)下,
最大流量約 20 L/s,約 1200LPM (liter/minute)。

不過要注意該圖表資料的實驗條件(不明,我猜是全開口、零背壓)與實際應用的差異,

管路流量供應量要比元件的用(耗)氣量大,

這樣才不會影響到元件的效能。






2021/4/11

股票中的債券:特別股

股票種類其實有很多種,
例如一般買賣的上市、上櫃、興櫃股票,
透過買入股票成為公司股東,
參與公司的盈利、虧損,可以參與股東會投票等等,
這種股票一般稱為“普通股票”;

有“普通”股票,
名稱定義上有對應的“特別”股票,
特別股一般有下列幾點特性:
1. 取代發行債券取得營運資金,但是又不會提高債務餘額。
2. 有發行期限,到期可以發行票面收回,或繼續發行,對有持續獲利的公司來說提供股東更穩定的股價保障;但是公司到期可調整票面利率,通常營運好的公司會調低,反之調高。

補充:2022/30/10看到手中持有的光隆特別股公告變更,變更項目主要是把原本滿5年(107~112)固定加碼利率由4.095%調整為1.095,改為延後兩年調整(107~114),避免原本5%的利率在112年利率會一下子少掉3%!!!
這對持有特別股的股東是好事,也避免公司特別股會在111年度被持有股東因為預期利率下降、投資報酬率降低而拋售特別股;這種公告調整方式保留了公司調降利率較低成本的可能,但是對股東確實是另外一種潛在風險,難怪光隆特別股的股價去年一直停在票面價以下,直到最近才回到票面價以上,若該公司的經營能力與對票面利率的承諾不變,往後可能每隔兩年就變更一次,可以長期持有,賺取高於定存的利率,但是還是有風險^_^。

3. 股權沒有參與公司股東會的權利,無法影響公司的經營決策,不會稀釋原有普通股股權的經營權,但是會影響股東權益分配,參考6。
4. 依發行票面利率在特定條件(有盈餘分配時)給付特別股股東股息。
5. 應發股息有分累積型跟不可累積型,差別在虧損年度未發放股息是否會在往後有盈餘時發放,多數特別股是不可累積型。
6. 要發放普通股股息前必須先依票面利率分配特別股股息,但票面通常也會註記不可參與普通股額外的盈餘分配,所以普通股分配股息變動會比特別股大很多。
7. 可註記到期是否可轉換為普通股,多數是不行。

特別股的以上這些特性與其說是股票,更接近債券,
所以在上市櫃股票市場交易中,其實特別股的交易很冷,交易量一天了不起幾百張;
主要投資對象以長期(至少1年以上)投資賺取利差為主。

台股中的特別股利率幾乎至少3%以上,甚至最好到5%,
加上穩定的股價特性,
在銀行低利時代,
某個程度上獲利會比定存好,
但是還是會有公司發不出特別股股息或公司倒閉股票變壁紙的風險存在。

所以要投資特別股還是要注意該公司的營運狀況,
不能當作定存、政府公債、黃金擺著不管,
不過至少不用擔心像普通股股票上下波動那麼大。

例如像大聯大的普通股跟特別股去年至今的股價變化:


普通股股價一年內高49.9,低37.6,
特別股股價一年內高51.1,低49.25。

不過像光隆跟光隆甲特相比,
因為普通股票本身冷門,股價變動其實也不高:
光隆普通股一年內高點46.2,低點39.2,股息連續7年在3左右,殖利率比特別股更好
光隆甲特一年內高點51.1,低點48,跟配息2.5僅有0.6的價差
光隆甲特因轉換普通股後數量銳減,於2023/07/19停止上櫃

特別股股價一年內的高低差幾乎大概就是配息金額,
也就是配息後買入,在來年配息前賣出,
大概就是賺配的股息減去手續費跟交易稅,
參與配息大概就是賺配息金額減去所得稅跟健保補充費1.91%(如果有超過單次配發2萬)。

所以特別股與其說是股票更像是債券或者是高利定存。

特別股這些特性適合有多餘資金配置在定存、債券、基金等低風險資產外的其他選擇。

目前(2021/4)市場上可以買賣的特別股,票面利率超過3.8%的至少有以下13檔:
股價參考日期:2021/4/9

其中像台新、富邦、裕融、中租、和潤等金融業發行的特別股在政府金融監管,歷年普通股也都有配息(特別股優先於普通股配息),應該算是相對安全的投資對象,可以獲得比定存高的利率,只要注意的是買入時間點與價格在相對合理範圍即可。

坦白說,如果錢放在定存,可能還不如買一些穩定賺錢公司的特別股放著,等每年配一次股息,會比定存利率好很多。

或者也可以找一些投資標的為特別股的基金,應該都會比放定存好。

甚至若有低利房貸1.5%以下可借,
貸款來買特別股賺利差也不錯,
不過要仔細算清楚有沒有能力應付每個月要繳的利息或本息攤還金額,
畢竟配息每年只有一次,
貸款利息跟本金是每個月要繳,
如果等不到領配息就被月繳貸款償還金額追著跑日子也很難過。

不過如果是年輕人還是應該把資金放在一些比較有高成長性的股票或ETF上,
放債券特性的特別股股票可能太過保守了。

投資有賺有賠,以上僅供參考。

註1 . 2022很特別,美國FED對抗通膨到9月累計升息9碼,預計11月再升息3碼,到2023最高可能到4.6%的利率;這造成特別股的投資報酬率相對美國公債差,尤其再加上美金對台幣的匯率狂升,以及台海地域性風險提高,使外資大量賣出台股轉回美國公債,一向平穩的特別股也受到影響,富邦甲特、台新戊特等向來穩定溢價的金融特別股股價都在9月升息前後罕見的下跌到接近發行價,後來甚至跌破發行價(敢進去買以後應該就賺到了),裕融甲特甚至短暫跌破發行價,中租甲特在除息當天上漲後股價也是一直停滯不動。



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本人無關。


特別提醒:網頁上的投資社團廣告都是詐騙,千萬不要點進去加社團。




2021/4/10

木工、自攻、機械用螺絲的差別

五金行其實有分成兩種,
對應居家的水電五金行:在螺絲部分常見的有木工螺絲、自攻螺絲、水泥用的膨脹螺絲等等,其他生活雜貨也都會兼著點賣。
對應工廠生產設備、廠務的機械五金行,銷售產品項目就比較會專精在某些項目,
例如軸承、空液壓元件等等,看老闆專精項目,
相對的在賣螺絲的方面會以公制機械螺絲為主。

因為一般民眾是以居家修繕為主,所以水電五金行的數量遠比對應工廠的機械五金行數量來得多,
台灣最出名的應該就是特力屋,
其他規模較小的連鎖五金包括像晉茂、振宇等等,
甚至像一些生活大賣場如小北、勝立也都會兼著賣水電五金,
現在連寶雅都加入賣五金,成立了寶家,
還有很多區域性的小型五金百貨商店也都會賣,
畢竟螺絲這種小五金零件在家裡很常會用到,
而且毛利高,進貨幾乎多以重量算價格,分裝後後以顆在算價格,毛利率高,不賣可惜。

想要買公制的機械用螺絲在這些水電五金行相對選擇就比較少,甚至買不到,畢竟術業有專攻。

如前述,水電五金賣的螺絲主要以木工跟自攻螺絲為主,
自攻螺絲用最多的就是牆壁上開關的開關盒(板金),
另外就是塑膠件的固鎖孔,
因為板金厚度通常有限,常見的厚度從0.6、0.8、1.0、1.2、1.6、2.0等等,
在一般節省成本考量下,通常會直接攻通孔,
再使用自攻螺絲直接在軟金屬板金孔或塑膠件切出螺紋,
但是板金厚度有限,攻牙的有效螺紋長度通常也有限,承載負載時要小心最大力量的限制,
講究跟麻煩一點的會在板金上引孔攻牙、或使用拉帽、焊接螺帽等等。

圖片來源:CNS4306


木工螺絲又不太一樣,

圖面來源:CNS網站,CNS4227


主要原因在於木材的材料特性有方向性,
木材中的纖維提供沿纖維方向較高的強度,
因此使用螺絲鎖進木材時如果螺紋距離太近,
纖維被破壞成碎段時,螺絲螺牙咬住的木材材料強度其實會很差,
另外除非較大的孔,木工螺絲通常不需要先鑽孔,直接鎖,
讓木材在螺絲鎖入過程中產生擠壓,
如果螺紋間距太小,鎖入的抵抗力量會很大。

木工螺絲標稱直徑(d1)跟螺紋間距(P)
以 4mm標稱直徑 P=1.8跟機械螺絲 M4的 P=0.7相比
木工螺絲的Pitch大了1.1,大了超過1.5倍


機械螺絲在螺絲跟螺紋孔兩邊材料的機械強度通常都很好,
加上在組裝微調上的需要,
通常螺紋間距會比較小,
有分一般螺紋(粗牙)跟細螺紋(細牙),還有微調整用、防鬆脫的極細牙,
常見的一般固鎖用途沒有特別聲明的情況下多數使用粗牙,
微調應用時則會使用細牙,
在 DALSA 線掃描相機上看過M90xP0.5的螺紋,
螺紋徑是螺紋間距的180倍,
在螺紋軸向的推、拉力換算成螺紋切線方向上的推拉力很小,
相反的切線方向轉動只需要很小的力量就可以產生很大的軸向推力,
由於在螺紋面上的正向力很大,
正向力乘以磨擦係數後得到很大的摩擦力可以抵抗螺紋切線方向推力,因此可以防止鬆脫。

機械螺絲還有一種相對木工跟自攻螺絲比較少見的是反牙或逆牙螺絲,
用在雙向調整或抵抗正反向作用力/力矩的應用上,
像自行車腳踏板的固定螺紋其中一邊就是反牙。

有趣的是各種螺絲都有分英制、公制規格,
但是在台灣機械螺絲慣用公制,
例如 M4xP0.7xL16,
其中M4指得就是公制外徑4(實際上會略小一點,
P0.7指得是螺紋間距為0.7mm
L16指得是不含頭部長度16mm。

自攻跟木工螺絲則以英制為主,


參考資料:
1. CNS4227,木螺釘螺紋
2. CNS4306,十字穴平頭自攻螺釘


存股選擇參考:金融股

多數人一開始對金融相關的公司的認知主要就是一個一般存款(+貸款)、使用信用卡相關的銀行跟郵局,或者是農會、信用合作社等等,

出來上班後第一次自己買了一份終身壽險,多了壽險公司,

開始買股票後再多了證券公司,

這三大類的金融相關公司應該是一般大眾最為熟悉的金融公司,

這些金融公司很多也會在台灣上市、上櫃,

因此一般人也可以透過買賣這些公司的股票參與公司的經營獲利分配領取股息、股利,

或者是買賣股票賺取價差,

在股票市場上這些從事金融相關業務的公司會列在金融股的類別中。


金融股的相關業務對現代人來說就像基本的水電一樣,

已經變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份,

大部分的上班族薪水都是透過銀行從公司帳戶轉帳到自己的帳戶,

就算是自營的攤販為了安全也會選擇把賺來的現金存到銀行,現在應該很少人會把賺來的現金放到麻布袋裡塞到床下放著,

搭車刷悠遊卡、一卡通等電子票證,

購物用信用卡、行動支付方便又可累積紅利、點數優惠,也省去收受紙鈔、銅板的不方便或偽鈔、僞幣的風險,

買房子、買車貸款,

買賣股票投資,

買保險以防萬一兼投資。

對現代人來說,

想要完全避開所有的金融業務其實還真的不太容易,

所以金融股公司的業務在現代社會中會有一定基本上的需求存在,

也就是金融公司的業務是有持續存在性的,

不會像有些公司的產品可能會消失不見;

由於金融公司業務上的敏感性,

台灣政府也不會放任金融公司亂來跟倒閉,

特別設立金管會將金融監督功能從財政部的業務中獨立出來,

股票投資相對一般產業的公司因公司倒閉,股票變壁紙的風險會比較低,

因此金融股就適合成為進行長期投資、穩定的好選擇。

加上近幾年流行打造被動收入概念盛行,

存股投資選擇中,金融股可以算存股族的必備標的之一。

但是不同金融業務的公司獲利能力還是有所不同,

即使同樣是銀行也會有不同獲利能力的差別,

想投資金融股還是要看一些資料,好好研究一下。

金融股可以依據業務分為以下幾種:


由於市場規模經濟的概念也適用在金融相關公司的身上,

金融公司會透過整併不同業務的公司進化成為金控集團,

試圖涵蓋更大的業務範圍,以提供客戶更完整的金融服務。

部份大型金控甚至被政府(金管會)列入大到不能倒閉的大型金控,例如富邦、國泰、中信、兆豐、合庫,再加上第一,總共有 5+1 間規模大到倒閉會動搖國本的金控,

參考連結:四家金控提前達標政府資本適足率要求

這5+1大到不能倒的金控就被政府要求比一般金融公司更高的監理措施標準:

普通股、第一類資本、及資本適足率得最終各達到11%、12.5%及14.5%的水準,

雖然這些要求會增加金控的營運成本或影響發放股息、股利的能力,

但是也意味著這六家金控在長期運作上的穩定性,

相對的在投資該金控股票公司出問題的風險也會比較低,

所以相對很適合保守型、只求賺取高於定存之獲利的存股族;

如果有發生股票市場不合理下跌的情況發生,

這5+1間金控的股票應該就可以放心撿便宜買入存著,

例如有投資達人透過累計存500張兆豐金股票,市值約1400~1600萬,

每股每年若配1.5現金股息,

一年就可以領75萬股息,

平均每月超過6萬,贏過不少上班族的月薪。

目前台灣上市櫃的金控除了前述的 5+1 大到不能倒的富邦、國泰、中信、兆豐、合庫、第一以外,

還有華南金、開發金、玉山金、台新金、元大金、新光金、國票金、永豐金、日盛金等共15間金控,

其中富邦在2021/3成功購入日盛超過51%的股權,2023年3月完成合併,15家金控剩14間。

由於至今台灣仍少有金控完整平衡涵蓋五大類金融服務,

或多或少會偏重某類金融服務,

所以雖然名稱是綜合業務的金控,

但市場上還是會將其放在某類金融股中。

例如:

國泰金控旗下最大的國泰人壽,保險業務佔國泰金 47.82%@2019,

富邦金控旗下的富邦人壽(原安泰人壽),保險業務佔富邦金 55.37%@2019,

新光金控旗下的新光人壽,保險業務佔新光金 52.3%@2019,

這三間金控的保險業務營業額跟資產規模都大於銀行業務,

註. 開發金控2021併購中國人壽,保險業務佔整體比例提高,

分類上就被定位在偏壽險類型的金融業。

元大金跟日盛金則是以證券投資相關業務為主,分類上屬於證期類的金融公司,

尤其是元大金在投信ETF發行量跟期貨交易量上都是穩居龍頭領導地位,雖然也有銀行放貸跟人壽業務,但是相對證券、投信營業額的比例不高。

近年來富邦跟國泰、第一也致力發展 ETF 基金相關業務,

雖然基金規模不及元大的0050跟0056兩檔ETF,

但是也從2019年開始成功發行了幾個規模龐大的 ETF,例如00878跟00900等,

越來越接近綜合金控;

至於像其他的兆豐、第一、合庫、台新、玉山、華南、開發、國票等金控以存放款業務為主,

算是銀行類的金融公司,

比較特別的是國票金,以票券為主。

中信金應該是目前最接近綜合金控的,

中信金原本以中國信託銀銀行的存放款業務為主,

房貸放款排名前五大,參考連結:金管會房貸前五大排名

幾年前在好市多聯名卡加持下,

中信的信用卡也是第一名,因此來自消費金融業務的信用卡手續費、利息收入也不少,

後來被國泰世華搶走才掉下來,

但以發卡量來看還是名列前矛(第二,僅次於取得好市多聯名卡的國泰世華),

在併購台灣人壽以後,

壽險業務也大幅增加,

但是比例上又不像國泰、富邦那麼重,

再加上還有租賃類的龍頭中租(不過持股比例較低),

在現有各大金控中應該算是比較接近綜合型的金控集團,

可惜是中信金賺錢效率不高,而董監平均酬勞卻高局台灣第一,加上歷年配息不夠大方,在存股族中的形象其實不太好,

以5+1大金控來說,股價僅小贏受政府影響大的合庫金,小輸第一金。


金控之外的銀行業務類型偏重在地區性或工商業存放款,規模相對金控比較小,

例如彰化銀、京城銀、聯邦銀、上海商銀、台中銀、高雄銀、台企銀、王道、遠東、安泰等等,

比較特別的是華票銀屬於票券業。

除了金控跟銀行以外,

上市櫃金融股中數量比較多的就是證券期貨交易類的券商,

統一證、群益證、致和證、宏遠證、康和證、大展證、福邦證、大慶證,都是以股票交易經紀為主,

另外比較特別的還有以期貨交易經紀為主的元大期跟群益期兩家。


再來是保險類的股票,

有旺旺保、中壽、台產、新產、中再保、第一保、三商壽、台名等,

其實營運類型跟規模都跟人壽為主的國泰、富邦差了不少,甚至也遠比不上未上市櫃的南山。

再來是租賃業的上市櫃公司,

有和潤、裕融跟中租三間,

比起前述的金融公司,

租賃這一塊業務相較之下算是藍海,

利差大,且幾乎都一定有擔保品,例如汽車、設備等,

這三家的股價目前都遠勝前述的金控、銀行跟證期、保險類金融公司。

票券類的公司有國票金跟華票銀,

提供票券周轉融通,在台灣自然人客戶現在很少人用支票,主要對應客戶以開立支票作為支付工具的工商業為主。

不同金融股的主要盈利特性不同,

受政府金管會對資本充足性的要求也不同,

像保險比重高的金融股就算獲利高,盈餘也不能拿太多出來配股息給股東,必須保留給未來作為保費支出的“預備金”,所以像富邦金跟國泰金雖然在2020盈餘 EPS  8.54 跟5.41,但是配股息(2021配股利息為(3+1跟2.5)都不可能太多,盈餘配發比率很少超過50%;在2022碰上美國政府升息,持有債券評價現值下降,加上防疫險虧損,幾家壽險金控在2022的表現就很差。

存股族最愛的兆豐金、玉山金,EPS只有2出頭或不到,但是盈餘配發率(股利加股息)幾乎每年超過50%以上。





不過存股要注意時間點,畢竟金融股也會有循環週期,

像保險為主的國泰、富邦在股債市行情好交易損益就有很好,

反之碰上市場大空頭時也會變差,高低點價差甚至會超過一倍,

如富邦金在2018~2020之間,股價都在38~50出頭,2020EPS大賺超過8,2021EPS大賺超過12,股價最高到85.7,

在循環週期高點時就不適合存股,
甚至應該賣掉手中的存股,等下一波循環,
以免賺了股息卻賠了價差。


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本人無關。


特別提醒:網頁上的投資社團廣告都是詐騙,千萬不要點進去加社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