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8/31

PCB 2018年全球前100 大

PCB(印刷電路板)是3C產品跟各式會用到電子零件產品不可或缺的重要零件,
隨著 PCB 機器設備取得越來越容易,
相關產業幾乎是遍地開花,
2018年產量相對2017多了 5.6%,今年2019就不好了,預估會比 2018少 0.9%。

無意間看到對岸整理的資料,2018年前十大 PCB廠商有5間是台商。

分別是臻鼎、欣興、健鼎、華通、瀚宇博德。

其他詳細資料可參考原文網址:PCB資訊網

圖片來源:PCB資訊網

圖片來源:PCB資訊網

圖片來源:PCB資訊網
中國大陸生產數量佔了大多數 (54%):


以上資料係參考 PCB資訊網,如有侵權冒犯疑慮請不吝通知移除,謝謝!

設備客服工程師的訓練重點

機械設備公司賣出去的設備通常會有兩種售後服務型式:
透過經銷/代理商,
直接服務。

還有一種是放生不管...

售後服務在技術上的支援主要就是靠客服工程師 (簡稱 CSE,Customer Support Engineer),
同樣是處理設備問題,
客服工程師跟設備工程師有點像又有很大的不一樣;

設備工程師通常是客戶端的編制,
主要任務就是當設備出問題的時候:
1. 排定設備保養維修作業與時程週期。
2. 叫設備 Vendor 的業務或客服工程師來處理問題,並監督與控管時程。
3. 在過了保固而且沒有簽維護合約的情況下,或者是被設備廠放生時,試著自己處理設備問題。

要當設備工程師當然是要待在有錢出維護費,
或者是有擴產可能有條件可以叫設備 Vendor 進廠處理,這樣工作上就會比較輕鬆,
如果被逼到必須自己更換、零組件、改程式那就辛苦了,
不過自己動手作學到的技術也會比較多,不會 40 歲以後只剩一張嘴

客服工程師會接到客戶或自家業務電話時就是設備運作有問題,
所以客服工程師的任務就是:
1. 安撫客戶(有時會由業務負責)
2. 了解狀況、判斷問題可能原因
3. 提出解決方案
4. 解決問題

各家設備供應商在解決"安撫客戶"的方法最常見的就是提供 24小時 On Call 的客服工程師,
跟客戶說什麼其他的自動系統回報管理機制,
都很難比得上直接派一個人在最短的時間內直接面對客戶,
所以在半導體、FPD 等產業中的先進設備廠商通常會依客戶配置專屬的客服工程師駐廠,
或者是在附近租辦公室以便於可快速對應,
當然客戶是必須付出代價的,例如是每年一定比例的機台售價金額作為設備維護費,
費用當然就會跟合約內容中的工作項目、備品、耗材等等相關,
據說有時甚至會高達設備購買費用的15%以上,
對設備供應商來說,這是一筆持續穩定的收入費用,
可以用來支撐公司的基礎運作,
但是在低價、低階、成熟、舊設備上就很難有這種模式,
因為相關客戶通常會因為對費用很敏感而不願意花這種錢,
寧可賭一把等設備出問題時叫維修再付錢,
所以有些設備公司就很難見到客服工程師這種編制,
通常會由製造組立甚至機構、電控設計人員兼任,
像以前我待在公司內部的設備開發單位時,在工作上就是研發兼客服。

既然有錢的客戶付了維護費用,設備 Vendor 自然就會有經費預算請對應的客服工程師駐廠 24 小時On Call,
這“想要享受好服務”跟“必須付出代價”兩者之間是有相關的;
如果想要設備 Vendor 作保固外的售後服務又不願意花錢,
設備商即使“被迫”配合,後續還是可能會有其他衍生問題會跑出來。

所以為了"服務客戶",客服工程師的編制是不可或缺的,
只是在編制上要擺在哪?業務部、客服部、技術部?
相關預算費用要如何認列以便於計算績效?

離題了!

回到標題,客服工程師需要那些技能教育訓練?
所以公司應該提供那些教育訓練?
這個問題經常是台灣本土設備廠商作的很糟糕的一塊,
就我之前聽到的一些狀況,有些設備廠商為了降成本、保護 RD…
根本是將客服工程師當作是 disposable 的;
但其實這是很糟糕的狀況,
如果沒有把客服工程師訓練好,
除了客戶問題可能沒能處理好以外,還很可能會變成"抓耙子",
吐槽自己家設備,本來沒事都會變成有事!!!

客服工程師的技術教育訓練跟機構、電控、製程工程師不同,
必須比機構、電控工程師更瞭解客戶的產品、製程、良品與不良品的檢驗標準,瑕疵、不良與製程條件、設備相關設定的關聯性等;
要比製程工程師熟悉設備的架構、組成、操作設定與機構調整等。

我認為客服工程師應該要學的主要項目至少應該有以下:
圖片使用 xmind 建立
歡迎下載原始檔案,擴充、補充、修正、改進
也很希望能將修改過的分享給我

其中對台灣設備廠來說製程相關的部分往往是最大的問題,
國外頂尖的製程設備廠商在產品製程開發的能力上甚至是超過產品生產製造廠商,
我以前碰過一個案例是 LCD 製程中的 PI 噴墨塗佈製程,
在日本設備開發廠商實驗室中可以看到動黏度量測,
但是作為生產製造廠商在使用 PI 液作為材料其實是沒有在管 PI液的動黏度特性的。

另外一個例子是在評估蝕刻設備時找公司內生產單位工程師跟其主管討論設備功能規格條件,
問到蝕刻液的溫度控制條件,
知道是幾度,但是為什麼要這個溫度?上下容許範圍是多少?對應機台蝕刻時間對製程品質好壞的影響關係?
可惜也是一問三不知!

所以如果對製程原理跟條件不熟悉,
一旦生產品質不良該如何解決問題?

如果使用設備進行生產廠商不知道這些製程因素,
很明顯的就是必須仰賴設備供應商的客服工程師協助排除問題。
當然如果設備牽涉的製程原理過於複雜,
這些製程問題工作可能會有另外的 FAE team 或 RD 等二線單位負責進行更深入的研究與提出解決方案,
但是不可否認的一點就是客服工程師要能夠釐清問題是材料、製程設定、設備參數設定,甚至是否為設備整體架構的問題,
這樣才會可以有效率的處理掉客戶的問題,
自然也才能讓客戶付設備維護費付得情願。

製程相關的知識牽涉範圍廣而複雜,
必須視產品而定,有機會以案例另外分享。

其他設備相關的部分剩下硬體結構組成設備操作使用(程序與軟體操作設定),
這些部分對設備廠來說理論上應該不會是大問題,
基本上資料都在手上,就看要如何整理跟進行教育訓練,
不過因為 CSE 被視為 disposable ,所以一些細節多一點的圖面、程式碼、資料都不會給 CSE,有時會造成 CSE 不熟悉設備在處理問題上浪費很多時間、金錢,這在保守商業技術機密跟教育訓練資訊提供上確實是兩難。

硬體上主要就是:
機台模組的認識:可以分成載入出、製程機構、傳送機購三大類,其他就是一些結構體、外罩、動力盤、控制盤以及配件等。
關鍵元件:認識與操作設定。

軟體上就是介面、帳密、程序、設定、記錄等。

以上列舉的都是大項,必須根據每一台不同設備去展開所有的細項。

就像之前作設備開發管理展開細項的概念一樣,
展開的越細,客服工程師學得越多,相對負擔也會越重,
所以年資"老"還是有佔到一點"看得多"的優勢。


但是不要忘了新的資訊工具可以幫助工程師快速的學習與累積經驗,
有好的系統分類、整理、檢索工具(專家系統),對設備問題處理會有幫助,
這也是未來 AI 導入後,客服工程師競爭力的嚴苛考驗,
以後搞不好會出現客戶帶著智慧眼鏡,搭配擴增實境功能看著設備局部,口說提出問題,
系統就會自動出現相關維護歷程、問題紀錄、問題處理方法等資訊。
這時候只會轉達問題的客服工程師就沒甚麼用了,
一些沒辦法針對新問題彙整、進行處理的客服工程師就準備等著被淘汰,
還好要到這種狀況應該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不是技術上不可行,是人(客戶的接受度)的觀念、系統建置成本、設備廠效益影響評估還需要時間進化。

在軍事武器、汽車上的自動診斷系統都已經行之有年,
所謂的技師現在就是負責更換的部件,問題判斷已經交給系統處理,
這在 3~40 年前應該也會被很多"師傅"視為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從事相關客服工程師工作的好自為之...

2019/8/24

Inventor 參數與 iLogic 表單應用 張力計算

工程上經常會有一些物理上的力量、幾何等計算工作,
這些計算很多時候會用到三角函數關係,
通常工程師會手繪幾何草稿,
給參數、列關係式,
推導得出公式後再使用計算機輸入數值得到計算結果。

跟幾何有關係的部份除了使用三角函數作計算以外,
也可以使用作圖的方式進行,
在進入 CAD 電腦輔助繪圖的時代以後,
在電腦上作圖、量測線長比手繪更方便、精準,
所以其實大可以將以前的手繪方式改成電腦繪圖,
再加上參數功能,可以更方便的去計算不同的角度對應結果數值。

例如可以用來將滾輪 Load Cell 讀值換算成料帶張力值:
使用 Inventor iLogic 表單輸入"水平"與"垂直"夾角角度與"張力值"計算"張力"


計算式放在參數表中:
在參數表中直接使用長度比例替代三角函數計算張力
這種模式很適合用在一些固定結構組合型式的機構設計計算應用上,
尤其是搭配 iLogic 表單功能,等於可以取代以往手繪或者是在 Excel試算表上的作業。






2019/8/23

Google Sheet (試算表、Excel) 表格凍結功能

最近在看Excel擷取網頁資料功能,
結果查到 Google Sheet(試算表)有支援擷取股票、基金等金融資訊的功能:
GOOGLEFINANCE(代號, [屬性], [開始日期], [結束日期|天數], [間隔])
可以將一些資訊擷取到 Google Sheet中,
在手機上可以很方便的叫出 Google Sheet 看一些資訊,
有關用法可以參考 Google說明

但是表格資料一多,
拉來拉去看不到列、欄標題很不方便,
手機版的 Sheet 找了半天沒看到“檢視”,
不相信沒有這個功能,
上網找看看有沒有類似 MS Excel的凍結窗格功能,
可以保持欄、列標題固定顯示在左、上側。

果然 Google 沒讓人失望,如下圖示:

點選要固定顯示的一列,
點選不放就會出現“凍結”指令

同樣的選擇左邊需要固定顯示的欄,
一樣點選不放就會找到“凍結”

完成兩個凍結之後就可以在拉動表格時同時保留標題欄、列,如下:

結束…

2019/8/17

Inventor 參數表

3D CAD發展的時代是在程式語言邁入物件導向之後,
因此物件的概念自然而然會被應用在 3D CAD 軟體的開發過程中,
幾何物件中的"參數"自然而然就變成是一種標準的存在,
Inventor 在建立零件與組合模型的過程當中會帶入許多"參數":

建立草圖幾何時可直接輸 入參數值
也可以後補輸入跟修改數值
建立特徵(擠出)時可以輸入參數
或使用預設值,後面再修改
建立約束時可輸入數值
碩使用預設值,後面再修改

而這些參數在模型檔案中會整合在"參數表"內,如下圖示:

零件的參數表
組合參數表
如上圖示,參數表可以有四類參數屬性:

模型參數:
使用者參數跟其他功能自動加入的參數。
例如上面例子中,
模型參數包括從 d0~d18,這是在幾何建立過程中 Inventor 自動加上去的參數。

其他功能自動加入的參數:
例如上表中的"靜態分析:1",
這是執行應力分析後自動帶入的負載資料 sa_0~2,而且這些參數會被加入到"模型參數"中。

以上這兩種參數都是在執行軟體過程中自動產生。

如果使用者想要擴增模型的參數關聯設計功能或其他用途,可以加入"使用者參數" 跟 "外部連結Excel檔的參數",如上圖示。

這些參數在參數表中可以看到的欄位有:
使用者
單位/類型
方程式
標稱值
驅動規則(只有零件中才有)
公差
模型值

匯出參數
註釋

一般單純建立模型或進行組裝設計的使用者其實可以不需要管以上這些表格欄位的內容,
實務上也真的很多自動化設備設計開發的使用者從來不用參數表;
但是如果想要作一些"特殊"的應用來提升重複作業的設計效率,
這些欄位其實是有不同的效果可以搭配在進階的設計功能中使用。

以下逐項作介紹:

使用者:
這是比較後期版本才加上來的功能,主要就是會列出該參數會影響到那些特徵或約束關係等等,其實一般設計上不太需要,除非該參數被關連到其他的幾何、約束等。

單位/類型:
一般設計上主要重點通常是在幾何尺寸,
所以一般在"模型參數"中,Inventor 會自動根據使用者使用的尺寸標註方式選擇長度 (mm) 或者是角度 (deg) 單位,另外會用到如配合陣列數量的無單位(ul);
還有在使用靜態分析、動力學模擬時會有力量(N)、質量(kg)、時間(sec)等單位出現;
至於其他單位類型在模型參數幾乎完全用不到。
單位類型如下:

參數單位/類型:第一層
參數單位/類型:展開傾斜度(角度)跟無單位的第二層

在進階應用上是可以指定這個參數的單位,
當進行不同參數的方程式運算後如果單位不對,
參數表會以紅色字體警告,但是數值跟單位運算還是會進行,如下圖示:

Testg 單位是 g,在方程式中輸入的是 1 mm,會以紅色字體警告
TestR 單位是 W,在方程式中使用 Test*Testg 的結果,單位mm-g,與 W 不符,以紅色字體警告。

方程式:
這個欄位最常用的就是“常數”,也就是直接填數字進去,
也可以使用參數作基本的四則運算、乘冪,跟函數如下:

把計算結果當作參數值。

標稱值:
如果方程式中是常數,標稱值欄位就跟方程式欄位相同,
如果是參數方程式,就是計算結果值。

公差:
用來指定標稱值加上容許公差轉換成模型值的計算方式,包括使用標稱值、上限、下限跟中間值四種設定方式,一般預設值是使用標稱值,舉例來說若每個參數的公差都是 +- 0.1,分別使用不同設定,可以得到的模型值如下:
紅色"-" 表示使用下限作為模型值
藍色"+"表示使用上限作為模型值
綠色三角形符號表示使用中間值作為模型值
黃色圓圈表示使用標稱值作為模型值
模型值:
標稱值加上公差設定的計算結果,會真的套用到模型中改變尺寸。

鍵:
用來作為標示為關鍵性數字,一旦勾選,

在使用 iPart (iFeature、iAssembly)等功能,

或作為 iLogic 元件在組合中置入時,


勾選為"鍵"的參數會在選單中自動出現,
一般設備零件設計上幾乎不會用到。

匯出參數:
功能很單純,勾選匯出參數後,這一個參數就會自動出現在 iProperties 的自訂欄位中,除非在設計上有共同規劃某些屬性資料應用,坦白說一般機械設計元件上也很少會用到。
參數表勾選 Width 跟 Height兩個參數為匯出參數

在 iProperties 自訂頁籤中會自動出現 Height 跟 Width 兩個參數
有趣的是類型應該是數值卻被套上文字,應該是受單位 mm 註記影響

註釋:
可以加上相關參數的用途等說明。

對很少使用參數設計的使用者來說,以上這些說明其實跟廢物沒兩樣,其實完全不會影響到一般的設計作業,這也是多數機械設備使用者對參數表一直很陌生的原因。

但是如果要做經常性的尺寸變更設計,不論是零件或中大型組合,使用參數設計可以大幅節省設計模型的作業時間,這時候參數表用得好就很有幫助,
但是產生圖面又是另外一回事,必須搭配 iLogiv的功能。

通常開始作參數設計才比較會機會用到接下來的另外兩種參數類型:
"使用者參數" 跟 "連結EXCEL參數",姑且將兩者稱之為自訂參數。

設計上可以把一些重要參數放在自訂參數中,
幾何設計時就使用這些自訂參數作為基準值進行計算得到設計上的標稱值。

例如輸送機可以使用外部EXCEL定義長、寬、高,
相關零組件設計上使用的尺寸跟長寬高有關係的就可以,
後續另外再作介紹有關使用者參數跟外部Excel參數連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