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率!
毛利率的計算公式其實很簡單:
毛利率 = (銷售收入 - 銷售成本) / 銷售收入
其中銷售收入很單純,就是賣出去產品收到的錢。
至於銷售成本,通常可能包含直接的材料、耗材、人工等製造費用,
對零售業來說最簡單的就是進貨成本,
例如一箱未洗選雞蛋進貨價格是12公斤480,1公斤40,
換算台斤約20斤,成本1斤24;
零售銷售價格是1斤40,
顧客上門買一斤雞蛋銷售收入是40,
銷售成本一斤雞蛋是24,
毛利率 = (40-24)/40 = 16/40 = 40%,
如果1斤48,毛利率就是50%。
但是賣雞蛋的成本還有雞蛋破損、包裝塑膠袋、人工、房租、水電等等,
把這些間接成本全部加進來一起算後,得到的才是純益,
所以不要覺得進貨一斤成本24賣給終端消費者40元貴,毛利率40%高,
因為很多隱形的間接成本還沒加上去。
間接成本越高,毛利率就會抓越高,不這樣根本是作白工。
每次看到新聞在說進貨成本多少買價多少是暴利,都覺得有點無厘頭,有這麼好賺你爆料幹嘛?!還不趕快跟著操作大賺特賺?
以前都是單純的工程師,不太管銷售數字相關計算,
第一次作銷售計算是到軟體公司當PM,
老總教我銷售軟體的銷售成本跟預估售價,
舉例來說:
軟體進貨成本是1,000美金,
現在匯率是32.5,現在實際進貨成本是1,000*32.5=32,500;
但是一整年內匯率會上上下下,
預估匯率風險抓匯率35,那成本就改為1,000*35=35,000;
假設每套銷售過程會有5,000的直接成本,內容可能是軟體授權申請、安裝、包裝等等費用,
成本進一步改為40,000;
也就是給業務的軟體銷售成本是40,000/套。
所以銷售成本要怎麼定?定到多細、多少項目?
這可是公司機密,在公司組織章程中也不會寫進去,
只有老闆、PM跟會計才知道,連業務都不知道銷售成本究竟包含那些?
有了銷售成本,那建議售價要定多少?
公司希望銷售毛利率有50%,
那軟體的銷售目標價格就是80,000/套。
假設要留空間給業務降價,
那公司對外給的軟體價格就定在100,000,
業務跟客戶談的時候可以最多打打8折賣,銷售收入就是80,000,
毛利率就是(80,000-40,000)/80,000= 50%。毛利率超過50%的業務有額外獎金^_^。
但是銷售一套軟體賣80,000究竟能賺多少?
80,000-32,500=47,500?
如同前述提到賣雞蛋的簡介成本,
剛才銷售成本裡沒有包括公司房租、水電、人事、應酬、交通、停車、會計師、健保、勞保、退休金提撥、教育訓練、辦研討會、參加展覽、下廣告等等各式間接支出的費用成本。
這些加上去以後47,500剩多少?
如果銷售量不佳,只有一套肯定虧錢,沒有一定的銷售量根本無法攤掉這些間接成本費用並產生純益。
回頭來看新聞,
TSMC魏董表示以目前的技術領先地位可以維持毛利率。
這我絕對相信,
以目前台積電的先進晶圓代工製程技術幾近壟斷的地位,擁有銷售定價權利的,
只要銷售成本中不要把效率低的間接成本放進去,維持毛利率絕對是沒問題,
但是效率低導致的額外間接成本會不會造成淨利益率下降?
我想這就有待觀察跟時間才能證明。
註.
在台灣每個人幾乎都是台積電的直間接股東,
既然是股東,關心台積電的發展提出自己的疑慮與想法應該是受民主法治保障,
又不是對岸,這不能講、那不能說,一提出疑慮就要被質疑立場,被清算、被鬥爭?
幾乎每個人都是直間接股東的原因很簡單:
新制勞退基金、舊制勞退基金、勞保基金、公務人員退休基金、公務人員保險基金裡面都有持有台積電,
就算是非勞工、軍公教人員,只要有繳國民年金、農保費、健保費的,繳的錢都會進到政府對應的基金中,而這些基金很少沒有持有台積電股票的,
畢竟台積電是台股佔比超過30%的公司,
除了部分特定主題基金會避開持有以外,大部分的基金都會或多或少的持有台積電以參與台灣主要的經濟成長動力來源。
甚至全世界各國家政府的各式基金也很難避免會直間接的持有台積電股票,
這些外資持有台積電股份的比例甚至是長期超過70%以上,
若以股份比例來看,台積電早已經不是單純的台灣公司,
所以台積電、美積電、歐積電、日積電、韓積電?
世界積電好了,
類似名稱的世界先進積體電路股份有限公司已經被台積電併購成為集團中一份子很久了^_^。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