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5

鋁擠型簡介

之前提過設備常用的金屬材料之一就是鋁合金,
鋁合金因為有質輕、不易鏽蝕、易回收利用等特性,在各行各業都用很多,
例如一般消費者經常接觸的飲料罐、電子鍋內鍋、炒菜鍋、雪平鍋、杯子等等。
交通工具上汽車輪圈、自行車車架的鋁管、零件、輪圈、水壺架等等,
醫材、運動器材的高壓氣筒、鋁管、零件等等,
建材門窗骨架、電子業散熱片、外殼等等,

至於鋁合金材料在設備上的使用主要有四種形式:
塊材加工,銑削、鑽孔、研磨等;
板材加工,雷切、鑽孔、折彎、焊接等;
擠型應用,切斷、鑽孔、組裝等
鑄造件,銑削、鑽孔等;
至於鋁合金棒材幾乎沒看過用在設備結構上,
設備上用到圓棒狀、圓柱狀、管狀的材料幾乎都是用SUS303、SUS304、SUJ等,強度、精度跟耐磨性比鋁合金棒、管好很多。

鋁擠型算是在各行業應用機會都很多的材料,

在設備常用在精密度要求不高的設備機架結構上,如下圖示:

圖片來源:東野精機網站,連結


鋁擠型材斷面例,
圖片來源:東野精機網站,連結


鋁擠型被廣泛應用的原因有:
1. 模具簡單、便宜
2. 加工長度幾乎只受場地限制,結構用的鋁擠型通常是4米或6米
3. 斷面形狀設計變化多,可兼顧強度、外型、後續組裝等需求
4. 擠型後加工可進行陽極處理、烤漆等表面處理表現不同顏色且在一般應用情況下不易腐蝕
5. 其它…

早期設備的鋁擠型多從日本進口,例如日本的SUS,有非常多種鋁擠型材相關產品,網站連結,時至今日其產品種類遠超過台灣廠商。
圖片來源:SUS網站


另外像設備五金常用的日本三住MISUMI也有各式各樣的鋁擠型材可以選用,網站連結
圖片來源:MISUMI網站


後來陸續有不少台灣廠商投入生產、設計,如連結:工商快訊,鋁擠型廠商

在第一家公司上班時,因為輸送機設備用到的鋁擠型量很多,仿日廠設計找了台灣廠商(鋰隆)給修改過的斷面圖製作需要的鋁擠型。

這種模式其實很多,
給斷面,報模具價,談年用量跟計價方式,只要有一定的量其實算經濟實惠。

除了設備用的機架等,
其它包括建材的鋁窗、踢腳板、溫室玻璃房骨架、運動器材、散熱鰭片都可以作,
隨著投入廠商越來越多,產業的發展也逐漸變大,也逐漸轉移到中國大陸去生產、製造,甚至研發應用到很多家居用品,
模具費用也越來越有競爭力,
現在已經很少聽說用日製品,品質好,但是貴…。

甚至一般消費者上拍賣網站就可以買到鋁擠型跟相關配件,
收到零件再自己組就可以。

鋁擠型風行的原因跟良好的相對低溫成型流動性有很大的關係,
可以設計出支撐性強、質輕的斷面形狀應用在結構支撐用途上,
以下是設備上常拿來用的6、8系列鋁擠型斷面:


以上圖片來源鋰隆公司網頁:連結

這些斷面幾乎已經是工業標準,很多情況下多家廠商的鋁擠型混著用可能都分不出來^_^。

後來比較常參考設計使用的是東野,東野是易發精機的子公司,
易發作設備用到很多鋁擠型,就乾脆設一家公司作鋁擠型,
還可賣其它廠商,分攤模具、設備費用,
材料量大也更好談進料成本,
東野的鋁擠型相關產品選擇比鋰隆多,提供有斷面尺寸、2D圖面跟3D模型可以下載使用,
註,易發跟東野都是用Inventor作設計。
東野鋁擠型網站:https://www.efc-tono.com
東野另外有提供機架組裝,也有延伸至鋼管焊接機架的製作、設計服務。

其它鋁擠型廠商有的是從材料業進來作,
也有從代理銷售轉過來作鋁擠型,
或是代工製作機架、輸送機跨過來作鋁擠型,
或掛牌賣跟提供設計、組裝服務,
畢竟對岸現在有很多製作廠商有設備可以接斷面設計圖製作。

鋁擠型的製作可以參考如下影片:

How are Aluminum Extrusion Made?,連結

實際上不同廠商規模不同,能夠處理的最大斷面、長度不同,擠出後的拉直尺寸精度控制、材料時效處理、陽極處理、表面烤漆等會有不同。

也有專門模擬分析軟體可以跑模具的“擠出”過程模擬,如下影片:
鋁擠流動模擬,連結

鋁擠型當結構件算是經濟實惠的選擇,
不過相對價格並不會比鋼管焊接結構便宜、穩定、耐振動,
在使用上還是有點其適合的應用領域,
精密設備上很少會用鋁擠型當底座,精度跟穩定性還是遠比不上鋼管焊接加上花崗岩平台的結構,
更多是用在外框、輸送機、精密度要求不高等的結構應用上。

2024/10/17

設備元件供應商亞德克

亞德克,AirTAC,台股代號1590-KY。

設備(空壓)元件生產廠商,

主要產品原本是以空壓元件為主,
後來新增導軌元件

亞德克主要經營項目一開始專注在標準氣壓元件的製造、銷售上,

後來新增軌道的部份,原因很簡單,一些滑軌氣缸用到的軌道元件佔整體成本高、用量大,自己作再加往外賣,划算。

AirTAC主要銷售市場大部份在中國。

坦白說以前作設備開發設計在選空壓元件時其實從來不會考慮AirTAC的東西,

他們家的空壓元件產品選擇較少,

直覺上對台廠的品質也有疑慮,

在第一份工作時,公司主要使用的空壓元件廠牌是KOGANEI,原因是公司的合作日本公司產線有用,除一般標準品外有針對CRT生產線推出一系列適用的產品,公司跟KOGANEI代理商配合也熟,除非KOGANEI沒有不然不會用其他家的空壓元件。

這種慣用的現象在導入資訊化料號、庫存管理的公司很常見,因為同樣功能的東西若出現新廠牌甚至供應商可能都要新建料號,這對庫存、倉管、採購系統來說會被認為是找麻煩的事。

但這是一體兩面,

曾經為了降成本被罵沒事找新廠商、新供應商的市購品增加庫存、採購管理系統麻煩;

然後在檢討設備成本時被罵設計時花公司的錢都不當錢,不會主動找替代品降成本。

也就是公司、主管想罵你時,不管怎麼作都可以找出理由罵你^_^。

台灣設備商以往信任日本製作的品質,使用空壓元件主要會以日廠SMC為主,

偶而會用到CKD、KOGANEI等其他日廠產品,

部分以歐美廠商為主要客戶群的設備廠會使用歐美系品牌空壓元件,例如歐系的Festo、美系的Park等等。

這十幾年許多大廠會給中國或台灣廠商代工,中國與台廠的品質陸續改善,其實一些標準或替換性高的產品可以給台廠試試,例如我用過的有Mindman(金器),Chelic(氣立可),還有本篇介紹的AirTAC(亞德克)。

亞德克主要根據地在中國浙江寧波,設有研發、中心跟製造工廠,總樓板面積高達83萬平方公尺,製造工廠有47棟標準廠房;其它廣東、台南也有製造工廠,分別是3棟4.5萬平方公尺跟7棟18萬平方公尺。

2023年營收比重:

氣動執行元件47.63%,氣缸類

氣動控制元件21.05%,閥類

氣源處理元件5.77%,過濾調壓等,俗稱三點組合、兩點組合

其他25.55%,包含線軌、空壓接頭等產品

公司規模看起來很大,但是坦白說產品選擇性遠比不上SMC等大型日美歐廠商,

不過類似功能規格的產品價格確實夠競爭力。

價格有競爭力的主要原因除了轉作量大的標準品以外,

另外一個主要原因之一來自於其銷售模式為直銷,少掉中間代理商的層層費用。

肥水不落外人田的一條龍模式,從設計、製造、組裝、銷售幾乎全部包辦,可能就只缺採礦煉製材料跟設備開發^_^。

配合上有一點不錯的是可以申請測試品,如果往來還算密切,測試品通常不會收回,直接就送給客戶,

有問過原因,因為給客戶測過以後收回也不敢賣,狀況難以掌握再拿去給其他客戶測怕會有問題,即使重新整修也不敢賣,就乾脆不回收了。

這一點在找替代品進行測試上真的很方便,拿到的都是新品,也不用趕著測試還回去;

有的廠商很省,老是拿一些舊的樣品在測,測試不理想到底是樣品老舊的問題還是產品的問題?

當然一方面這也是因為Airtac主攻量大標準品,單價相對低,承受得住這種測試品消耗,畢竟只要OK,後面會有一定的量。

我拿來用也是主要以一些相對條件要求不是那麼高的應用上,

用過線軌、交叉滾子滑排、薄型氣缸、導軌氣缸、手動閥、兩點組合、空壓接頭等等。

要求高的應用還是會以SMC為主。

個人經驗分享僅供參考。

2024/10/13

健身產業隱藏的問題

最近看到一篇有關健身房教練的社會新聞:

竹北虐童健身房負責人IG遭肉搜 14字自介惹怒網友,聯合新聞網,2024/10/9

相關受害的小朋友狀況令人同情與不忍。


我相信有很多健身教練很專業、人品也很好,

人多不免會有些壞蛋、人渣,例如上述新聞中的兩個禽獸不如的東西!

但就自己幾次接觸過的經驗,

對這個行業的從業人員會有比較保留的態度,會仔細多觀察。


健身這個產業在經濟發展與教育程度成長到一定程度以後,

會因為重視個人健康與外觀形象而有顯著的發展機會,

人都喜歡好看的,包括自己的體態,

也希望自己身體健康、強壯;

但是人同時會有懶散的習慣,

當年齡過了青少年時期以後,

熱量、營養的攝取不再是用來作為身體成長,

一旦飲食習慣不改,

攝取同樣的熱量就會轉變成脂肪、贅肉,

導致身材改變;

所以健身產業會有一定的需求存在。


自己的經驗就是在15歲前身高抽高停止前,

怎麼吃都不會胖,

上了高中後身高固定在171就沒什麼變,

體重倒是開始慢慢增加,

從國中畢業約53公斤到高中畢業上成功嶺前已經來到63公斤,

上成功嶺一個半月,飲食受到控制加上每天早上跑3000,

離開成功嶺時體重回到55公斤,

此時的體力應該是在人生巔峰最好的時期。

剛上大學被學長帶著、後來被同學拉著吃宵夜,加上交女朋友後打球、游泳的運動量減少,

大學畢業前體重漲到65公斤;

研究所兩年傍晚會去打球、游泳,自己一個在外租房,加上課業、兼家教也很忙,體重有慢慢下降到61、62公斤。

服役時是兵工科預官,後來又留校當教官,

這種非戰鬥兵科體能訓練要求不多,

只有每週六早上一次跑3000,

還好軍中伙食就是…

體重大概就維持在63~65之間。

退伍後前兩年娶妻生子母親過世,

上班忙,幾乎每天加班,

老婆也不愛運動,

有好幾年根本都沒什麼在運動,

體重算緩慢上升到67、68左右,就差不多維持在這個範圍;

我算是體重增幅還好的,

一個大學隔壁班同學跟我在同公司同單位,一年的時間體重多了超過十公斤^_^。

隨著年齡增長,運動量很難大幅增加,

飲食習慣沒改的狀況下,體重就一路隨著年齡緩慢增加到75左右XD;

隨著身邊長輩生病到離世,

用體重太輕沒生病本,來安慰自己那就不要特別去減肥了^_^。


待過五家公司,其中三家有設簡單的健身房,公司希望同仁能在工作繁忙之餘兼顧運動健身,

但是一般有家庭的,加班、下班後要趕回家,怎麼可能去用公司的健身房措施?

就是不知道單身住宿舍的同事有沒有在使用?

沒有運動、健身就是自己懶散的問題,不要怪東怪西的。


跟健身從業人員的接觸始於有一次公司主管塞了一個公司集團內學校老師轉介的碩班畢業生,

男生,長相普通,但年輕人身材體型很好,

聊了下狀況,果然有固定在健身房健身,讚!

但是,工作、學習似乎不是很用心,每天下班急著走…

忍了幾個月問了下工作狀況與想法,

原來晚上有在健身房兼教練,所以下班會急著離開;

面談過程勸健身房當教練能賺錢?有什麼前途?

希望能多用點心思在公司工作上,

後來該員表示想離職專心作健身教練,

了解了一下健身教練工作狀況,

深歎自己還真是沒有見識、孤陋寡聞^_^。

那時候(2002左右)健身房開始在流行,

尤其在台北市東區的健身房有很多(女)顧客,

工作內容可比在工廠作設計有趣太多了^_^。

圖片取自高雄萬豪酒店官網


舉例來說,在工廠上班作機構設計女生很少,更很難談得上有漂亮、年輕、未婚單身的,

在工廠上班、加班壓力大、工時長、運動少,

多數工程師鮪魚肚幾乎是標準配備,

就差立正站好往下看得到腳指頭跟看不到腳指頭的差別^_^。

工程師打扮單調樸實(甚至邋遢),

這種形象找女生聊天會被嫌,

若眼睛再亂瞄、動手,很容易被懷疑有不良企圖,小心被告性騷擾。

相對的在健身房工作容易保持好身材、體型健碩,

再把頭髮梳的整整齊齊、保養好皮膚,當個帥帥的花美男教練,

教女客戶健身時,調整健身姿勢,摸一下小手、膝蓋、手肘、肩膀,那是心花怒放、小鹿亂撞…

當然也有女教練,大叔也很愛…

這是潛藏在生物基因的本能,沒有對錯,只是最後那道界限,

教(長)得好的健身教練自然會吸引異性客戶排隊上課,

空閒時間還能一起出遊休閒(運動),

逢年過節過生日"小"禮物不斷,

比在工廠上班被主管、客戶釘好太多了。

了解後我都想轉行了^_^。


40來歲在軟體公司上班,

公司總經理有段時間身體檢查數字不好開始想要運動,

我入職介紹說愛運動騎車、打球,

就找我一起騎車,

曾經去過大溪、石門水庫、陽明山3P、環大台北、北宜公路等等,

也打過羽球,

總經理後來迷上了健身房,有美眉教練^_^,

一次員工活動就安排了全公司員工跟眷屬半天的健身房體驗。

坦白說自己愛運動,知道運動其實是有學問的,

如何長時間騎車,打羽球如何握拍、發力、跨步,其實都有技巧,有人教絕對會比自己亂來好,

健身也是,每個人都有慣性的動作,導致常用的肌肉會比較強壯,

透過健身教練指導可以強化訓練平常比較少用到的肌肉群來強化身體素質,這是無庸置疑的,所以從來不排斥上健身房;

趁著這一次也帶了不愛運動的老婆去體驗,

後來討論過試著去了解健身房會員時,

健身房安排的健身教練是個花美男,

油腔滑調的推銷入會買課程,

老婆一整個就覺得不舒服,

加上費用也不便宜,就拒絕了,

乖乖的去爬山走步道^_^。


後來有一次到新竹附設有連鎖健身中心的大潤發,

期間我肚子不舒服進廁所,

努力解放中聽到兩個年輕人在討論如何提升自我能力吸引女顧客買健身課程,

一聽之下,乖乖不得了!

這兩個健身房教練不知道幫竹科園區工程師貢獻了多少頂綠油油的帽子^_^?!

好囂張!就在公共場合說這些有的沒的,就怕別人不知道他們屌大勇猛?

原本對健身教練不好的印象變得更差了。


想想也是,健身教練靠什麼賺錢?

就是拉會員入會跟課程收入。


入會是一次性的,

固定團體課程就是鐘點費,除非名氣大不然只靠鐘點費應該有限,要有點會帶氣氛、人來瘋的個性上團體課程會比較熱鬧有趣,不是每個人都行;

一般要賺錢當然就要從客戶買單個人課程去爭取,

如果客戶願意額外花錢在自己身上就更好了;

在這個工作場合圈子裡一旦氣氛形成,

道德會逐漸被工作氛圍所改變,然後就變成習以為常,

比賺錢多、比客戶多、比拿下的客戶貢獻值,

行為、道德、價值觀就有可能逐漸扭曲。

但是最多就是淫亂、貪財,畢竟很多時候是妳情我願,

但像新聞上凌虐兩個未滿六歲的兒童,還拍手機影片留念,這就過了。

這種人應該進監獄受逞罰、教化試試能不能改變,

如果無法改變,出來以後應該還是會繼續為自己的利益危害他人。


個人是覺得健身這個產業圈子應該好好改變一下,

儘量回歸專業健身,不要變成危害社會安定的亂源。

少子化問題越來越嚴重

 最近看到新聞:

最慘龍年!往年催生效應沒浮現 國慶寶寶也變少

預估龍年(2024/2/10~2025/1/28)出生人口數約13.4~13.5萬,

比上一次龍年出生人口數約少10萬!!!

很嚴重的變化趨勢。

再看國發會的人口推估:

圖片來源:國發會人口推估網站:https://pop-proj.ndc.gov.tw/ 

預估到2035年,0~4歲的幼兒人口數(上圖男女生數相加)不到60萬,

就近四年2021~2024的出生人口數都少於15萬,

看來已經提前十幾年就達到國發會的推估值^_^

照這樣的趨勢下去,

這是比中國打台灣還嚴重的國家危機!

到2070年,0~4歲的幼兒人口數不到30萬,

也就是2066~2070年出生新生兒平均不到7.5萬(上圖男女生數相加)或許太樂觀了!

經濟體普遍缺工、缺人,

軍隊能有多少兵力?

真有戰爭發生怎麼打?

真要打大概就只能靠AI跟機器互打^_^

2024/9/26

股票質押借款投資

特別提醒:網頁上的投資社團廣告都是詐騙,千萬不要點進去加社團。



投資股票可以使用的財務槓桿工具很多,
可以跟券商融資買入股票、融券賣出股票、買賣選擇權、使用各種貸款等等。

其中貸款部分基本上可以分成兩種:
無擔保品的信用貸款跟有擔保品的房貸、車貸跟股票質借等。

坦白說家裡對使用金融負債作投資的觀念很保守,
借錢買賣股票一直被視為是風險很高的狀況,可以說是禁忌…
所以從年輕開始買股票幾乎都是拿閒錢買股票,
好處是比較不會受股市波動影響,
不管漲跌波動買了就放著。

隨著年紀漸長,看、聽多了一些投資商品與資訊經驗後,
才慢慢可以接受使用金融負債進行投資有機會讓資產成長的速度加快。

金融負債有分好壞,
如果借到錢拿去吃喝玩樂、買車、買奢侈品,這種負債是不好的金融負債,會造成財務負擔,資產會越來越少。
如果借錢是拿去投資,投資在價值會穩定增加的理財商品上,只要有一定正利差存在,收取的利益大於利息支出,這種是好的金融負債,資產慢慢增加。


試算過拿無負債的房子辦理財型房貸買低風險低波動低利率的ETF或特別股,
拿配息繳30年平均攤還房貸確實是有正的現金流,
也就是拿30年平均攤還貸款的錢去投資,
取得的配息繳完房貸平均攤還金額後還有剩一點點,
理想中舉例試算如下表:
以30年房貸200萬,利率2.5%,平均攤還計算,每月繳7902,年繳約94829,
買特別股如聯邦銀甲特,以2024/7/15市價51.3計算可以買38871股,
每股每年配息為2.630625元,一年可以領配息102558,繳完貸款還可以剩7425/年,
如果把所得稅扣抵8.5%計算加入,剩16117/年,
繳完30年貸款以後,無負債,資產多出38871股聯邦銀甲特。
註. 聯邦銀甲特有發行被收回的可能,或調整利率的可能,真要放30年可能不太容易^_^。


繳完30年平均攤還貸款金額後,手上就多一批股票,
雖然投資報酬率只有利差約2~3%,
但是總比沒有好,就是用時間跟量去凹複利效果,長期下來有機會贏通膨,當然也不一定要凹30年,覺得差不多了就把股票賣一賣還掉貸款也行。

但這是在有 0 負債房子資產前況下試算出來的理想情況,
只適合那些有一定資產的人,應該很難適用在多數人身上;
適合人可以輕易用房子取得低利成本的資金的人來輕鬆賺利差的錢。


同樣的,手頭上如果有不會在短期內賣出的股票,
其實也可以拿去跟券商或銀行當擔保品抵押借錢出來投資,
這種方式就稱為股票質借貸款。

研究了一下股票質借貸款的遊戲規則,
發現股票質借貸款的好處就是方便快速,
例如手頭上有 1 張鴻海,2024/07/24市價值20萬左右,可以借6成,12萬,
利率看跟券商/銀行可以談到多低,一般若條件不好就是用融資利率約 6.4%,如果是這種利率就不要想拿來做長期投資,划不來;
好處就是撥款快,以我使用的中信證為例,今天營業時間內跟券商申請,明天早上1000前就會進帳,利息每天計算,還款時本息一次付清。
元大、群益證券的更快,最快當天30分鐘就可以撥款,每個月5日要繳利息;
每家券商的規定、費用、利率不同,可以多比較。
跟房貸比,好處就是只還息不還本金,資金利用率更高

除了利息費用以外,每家券商的規定都不同,
像元大證要收每張 1 元的撥券費用,金額低的股票成本會比較高一點,有的券商收的撥券費更高,例如10元/張;
中信證是跟我說他們只有利息費用,其他都不用,但是他們家的利息費用較高XD。

股票質借每家券商的規定都不同,如果會用到可以比較看看。

程序上可先跟往來券商申請開立借貸戶,取得額度與權限,
很多券商質借系統做得很方便,可以直接在APP上設定擔保品(股票)、申請貸款金額、還款等操作,
中信證就不行,都要透過營業員,據說是2024/9以後有關質借的在APP功能才會上線,。

股票質借另外的問題是維持率跟貸款期限。

貸款期限依規定是半年,可以展延兩次,也就是簽一次合約可以借一年半,
早期一年半到了就要還款重借,那就必須賣股票來還錢,
後來改成可以用換約借新還舊的方式進行,就可以避免掉被迫賣股的期限限制問題。

另外一個比較需要注意的是維持率;
通常借款初始是能借股票市值的6成,
例如 5 張鴻海假設市價200,市值為100萬,可以貸借的金額為60萬,
維持率的計算方式是股票現在市值/借貸金額 = 100萬/60萬 = 166.67%,
所以初始借貸時的維持率在166.67%,
當維持率低於130%時,就必須增加擔保品或還款,不然會被券商/銀行強制以市價賣出,俗稱"斷頭"。
貸款金額60萬,維持率130%,股票市值約78萬,
5張股票計算回推股價約 156,
也就是用200元的鴻海去質借,當股價下跌至156以下時就會有維持率不足的問題發生,
就必須增加擔保品或還款,
所以對已經漲高的股票或波動大的股票,質借的維持率就很容易會出問題,
只要股價跌超過 22% 就會有面臨維持率不足的風險問題,
萬一跌個兩天停板,第三天就很緊張了,
如果維持率不足,券商或銀行將會以市價單(跌停價)將所有擔保品賣出以取回借貸金額來確保債權。

8月初的股市大跌,融資跟股票質押投資的應該都很緊張…

還有一個問題是真的在試的時候才發現,
質借的股票會有額度限制!
比如說鴻海質借張數限制是1萬張,當質押張數已經到1萬張時就不能將股票作質押,這個限制要很小心,如果已經先買了股票,交割款不夠時想要質借可能會有無額度可質借的狀況發生,千萬不要有那種為了利息趕在交割前一天才辦質借,萬一額度滿了交割款若不夠就會有違約交割的問題,一定要先確定可以借得到再買。
像我手上最多的00937B就不能借😭😭😭。

因此股票質借有方便快速的優點,缺點是利率較高跟擔保品股價下行時維持率的問題。

有些大股東因為股票不能隨便賣,也會利用股票質借貸款套現金出來作其他投資,
例如:


圖片資料來源:公開資訊網站


對一般人來說,股票質借困難的地方就在於找到適合自己的"價值會穩定增加的理財商品"。

如果去買波動大的金融商品,
加大的財務槓桿可以獲取更加龐大的利潤,
相對的也可能產生更大的虧損。

例如在股市高點拿股票去質押借款投資是高風險行為,
一旦股市下行,跌幅超過22%就會面臨維持率不足的問題,
因為使用了財務槓桿,實際本金跌幅會超過22%,
例如買了100萬股票借了60萬後再買60萬股票,此時有160萬的股票跟60萬的負債,
看起來好像還好...
但是當作為擔保品的股票價值下跌超過22%時,擔保品就會被斷頭賣出,假設能拿回78萬,但是扣掉還貸款60萬,實際只能拿回78-60萬,剩下12萬。
雖然還有借錢買的60萬股票,但是因為價值也會跌掉13.2萬,帳上損失13.2萬,若停損賣掉剩下46.8萬,
總共拿回12萬+46.8萬,等於58.8萬,合併損失是41.2萬,不計交易手續費跟交易稅,
以100萬的本金計算,虧損是41.2%,幾乎是股價跌幅的2倍損失。

所以拿波動大的股票質押再買波動大的股票是很大的風險,
好的時候可以賺很多,但是不好的時候也可以賠很多,
所以股票質借貸款其實也很危險,
在不對的時間進場買不對的股票下場會很慘,千萬要小心。

想要拿股票質借貸款,建議要挑波動小又在低階期的股票去押,

例如在升息階段末期、或降息階段初期的債券ETF,
剛除完息的金控特別股(中信證券只能借4成,新光證只能借3成),
這些質押標的價值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下跌超過22%的機率幾乎是0,
比較就不會有維持率低於130%的風險,
拿這種可預見一段時間內上漲大於下跌的質押標的,質押借出來的錢去作投資相對就是安全的,
另外這些標的本身的殖利率通常會超過貸款利率,在還貸款利息上也不至於產生問題,比較能夠抵抗股市短期劇烈波動下行的風險問題。
其他像電信股中華電、台灣大、遠傳也有類似的優點,不過這些電信股最近已經漲了一波超過20%,雖然接下來跌超過22%的機率低,但是誰能保證?

註. 目前主要是試著拿已經有的債券ETF去作質借,貸到的錢買債券ETF、特別股,主要就是想賺2~3.5%利差跟放大降息時債券ETF資本利得的獲利。
假設本金100萬,買債券ETF,然後質押借出60萬,
再買債券ETF再質押借出36萬,反覆作到最後一筆借4萬,總計可借出140萬,
加上原有的100萬,合計持有240萬的債券ETF,
其中236萬押給券商、銀行當抵押品,
假設放一年,債券ETF受惠降息漲10%,持有一年利率4.5%,利息收入10萬8,
貸款利率2.5%,應付利息3萬5,
出清所有債券ETF,價金是264萬,利息所得10萬8,總計274.8萬,
還掉貸款140萬,利息3萬5,剩下131.3萬,
扣掉本金100萬,獲利31.3萬,投資報酬率31.3%,
相較原本的100萬利得10%加利息5%共15萬,
投資報酬率率相當於多一倍,
試算僅供參考。

至於其他股票就看著辦,連台塑四寶今年都跌的稀里嘩啦的,買賣風險永遠都在!

所以想拿股票質押貸款作投資要非常小心挑選標的,並控管可能風險,必要時停利、停損,才能真正賺到錢。

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本人無關。

特別提醒:網頁上的投資社團廣告都是詐騙,千萬不要點進去加社團。

2024/9/24

來自Linkedin的詐騙

作白領工作,稍微有點英文基礎的應該都有Linkedin的帳號,
我曾經透過Linkedin收到過來自中國廠商、美國廠商的工作邀約,
還有一些是獵人頭公司,
工作性質都是偏產品設計與製造領域。

但是,最近收到掛著美女照片的朋友邀請,
看對方工作地點常常都在日本、新加坡、香港,
工作性質偏美容、室內裝修設計等等,
通常我這種不認識,工作性質差異大的都是直接按拒絕。

有一次來了一個朋友邀約,美女照片,工作地點在新加坡,作室內設計,名字好像有點印象;
因為以前待CAx銷售公司的時候教過很多人,
一時間覺得會不會是已經教過的?
想說也沒什麼事,就按了接受,
沒想到很快就跟我私訊要聊天,。

老熟男就這點糟糕,
掛著年輕妹子照片的要加好友聊天實在很難忍心拒絕^_^。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尤其是這種來自陌生年輕妹子對老熟男的親切問候,
合作生意?
貪你的肉體、帥氣作朋友?
白癡才相信好吧!?
就是想要騙錢。

閒閒沒事,就看妳想玩什麼花樣?

一開始閒聊,會簡單介紹自己工作性質、興趣,
有一段失敗的感情、目前是單身。

三餐問候,問忙不忙?在幹嘛?怎麼沒有馬上看跟回訊息?

回我在打羽球沒看手機。

她也喜歡打羽球,有機會一起打球。

可以啊!
來找我就帶妳去打球。


有一個現象就是會一直問一些問題,
一方面表達關心,
一方面想蒐集資訊、拉關係。

然後會貼去吃飯、逛街的照片。

靠!?這麼漂亮的年輕妹子?不放圖了,怕有個人影像權利的問題。

Google智慧鏡頭功能真的是好用,
下載照片丟上搜尋引擎,還真找到是個女星照片,

回覆照片說真漂亮,應該有很多追求者?

回我說沒有很多追求者啦。

回頭看Linkedin邀約訊息,該帳號已經無效:




確定是詐騙!

所以收到Linkedin朋友邀約,記得隔幾天要確認一下帳號是否有效,如果帳號失效,通常肯定是詐騙的帳號。

真的是太無聊了,明知是詐騙,還繼續聊^_^

聊了一堆543的,慢慢開始切入正題了:

『有在理財投資嗎?』

有!

股票、基金、黃金、外幣、債券都有。

『你的理財還蠻多元的!』

知道就好,還想繼續騙嗎?

她也有作理財,分享一個好消息,貼了一張單給我看,BTC期貨合約交易,一單賺8千多美金,

我回說有賺錢要記得作善事,
像我上個月設了一筆連續48個月捐款給家扶,貼了截圖的單給她看,
告訴她可以捐錢給家扶中心、聯合勸募中心、中信託希望之火等等,還貼了連結官網給她,告訴她捐錢記得上官網免得被騙…

然後告訴她昨天有賺了8千多鎂,要趕快捐一點才能繼續賺大錢,期待她貼個捐款單給我看,

回說她每年會捐20%的收益,都是定期定額小額捐款,
隔了一段時間貼了一張收據給我看:

我一看捐贈人是財團法人一起夢想公益協會,手寫單據,金額21萬多!!!
再上網查一下,應該是從網路下載的圖片,
更加確定就是詐騙!

馬上回說妳開設了一個財團法人?好厲害!?

快穿幫了,
後來乾脆把這張收據的圖片收回了^_^

還不死心?

再跟我說多賺點可以多捐一點錢作公益,

然後再釣我問想不想知道她賺這筆單的錢怎麼算的?

後來我一直告訴她現在詐騙很多,小心不要被騙了,還直接跟她借錢,然後就不理我了…^_^







難得我今天有心情胡說八道的^_^。

其實這些透過Linkedin的詐騙蠻專業的,
應該受過不少訓練,
先拉攏關係,投其所好、展現專業、分享投資賺錢的機會,吸引資金投入,然後…
相信有不少人一時不察可能會上當,
分享給網友,要注意。

註.
最近又碰到一個,暗示她是詐騙以後,還不放棄,話術還蠻多的,會利用人的心理:
要學、試新的投資工具、
傳統金融商品收益有限、
可以小額(USD700)投資試試…
如果稍微缺錢、想賺錢的很容易就上當了,千萬小心。
切記要分清楚"投資"、"投機"跟"賭博"的差異。



2024/9/23

中國產業補貼利弊

出來工作至今經歷過幾次全球高科技產業的大挪移,
主要產業價格秩序破壞者幾乎都是中國。

個人印象中最早的就是影片媒介從錄影帶轉VCD、DVD到網路影音,
1996年兒子出生時台灣還有很多VHS錄影機,主要錄影機廠商都是傳統日本家電廠Sony、Panasonic等,街頭上也有不少錄影帶出租店;
中國經濟開始發展時剛好迎來光碟產業開始發展,
中國的影音媒介直接略過錄影帶進入VCD,
整個國家傾全力盜版複製全球各國的熱門影片,
那時候去中國、東南亞出差最常帶的禮物就是盜版影音光碟,
過程中意外扶持出一家台灣知名的IC設計公司:聯發科,
聯發科那幾年靠賣VCD、DVD播放器的晶片方案給中國廠商組成播放器狠狠賺了一大筆,同時把日本的錄影機產業整個幹掉;
還好後來聯發科有成功轉進智慧型手機處理器(市場也是以中國為主)。
網路速度上來以後,影音內容從光碟片轉到電腦硬碟,有一段時間很流行用P2P軟體搜尋下載影片,然後中國陸續產生了幾個盜版影音網站,直接以線上串流技術提供影音服務,然後影音光碟就被網路速度提升、線上串流技術、智慧型手機三大因素幾乎完全取代。

手機的快速發展跟降價也跟中國有關,
中國地方大,牽有線線路的成本很高,私人與家用通訊器材幾乎是直接跳過有線電話(台灣稱市話)進入全面使用無線行動(智慧型)手機,
中國品牌手機靠內需市場就可以把市佔率衝到全球前十,
除了Apple iPhone靠封閉式作業系統與品牌定位撐住一定市場佔有率以外,
開放授權的Google Android系統讓中國手機廠商搭配聯發科處理器吃掉一般手機、黑莓機、Window Phone的市場,
連曾經是最早投入作智慧型手機的HTC都被打到趴,
聯發科的手機晶片方案又是"大功臣"。

除了影音媒介從錄影帶、VCD、DVD到VOD,手機以外
其他很多產業只要被中國盯上,其他國家相關產業幾乎都被打到趴,
例如台灣曾經的產業重點LED、TFT LCD,太陽能板也是,
其他還有高鐵、隧道開挖設備、建築設備等等,
這兩年又多了一個電動車,連傳統油車日、德、美大廠都受到影響,
8.28萬人民幣約台幣38萬不到,
38萬台幣在台灣買不到新車…
圖片來源:上海五菱宏光網站


相關的上游產業如鋼鐵、泛用塑膠(PVC、PP、PE、PC、PS、ABS、壓克力)、鋁、鈦、磁鐵等等也是。

中國政府在各產業發展過程中影響很大,
提供相關土地、基礎建設、資金、稅務的優惠與補貼,使中國製產品的價格競爭力遠超過其他國家,相當程度影響到各國自有產業的發展,
早期還可以靠品質差異拉出品牌與產地差異化,
但是隨著個開發國家人口老化、勞動力不足,產業移到中國進行生產,同時也把製造技術、管理技巧導入中國,
加上中國自身龐大人口、市場的強化競爭誘因快速提升相關產品的品質與技術,再加上原本的經濟規模產量優勢,
幾乎把各國製造業打到趴;
只能靠戰略管制限制增加中國取得新材料、新設備與新技術的速度,
但是在龐大人口基數支撐發展與政府補貼下,很多被管制的材料、設備與技術遲早會被突破;
這兩年在半導體產業上的管制,成功限制中國在28奈米以下先進製程的晶片發展速度,
但是中國成熟製程的廠商投入量驚人,包括台、韓、日、美、歐相關的半導體成熟製程廠商接下來應該會面臨很大的新增產能競爭壓力。


回到標題,中國產業補貼的壞處很明顯:
大幅削弱世界各國相同產品的競爭力與產業;
好處是讓全世界消費者取得相對價格便宜的產品。

以TFT LCD為例,當年剛引進台灣製造時,一片15"筆電用的TFT LCD面板超過USD165,32"的TFT LCD電視要價超過5萬台幣、70吋以上的電視要超過50萬台幣,
在中國政府補貼廠商瘋狂投入生產後,現在一台86吋的小米電視不用4萬…
圖片來源:PCHome24購物網站


這在20年前是無法想像的價格。

如果沒有中國政府補貼廠商瘋狂投產,大尺寸TFT LCD TV絕對還在很高的價格。

一個產品的產業發展跟投入資金規模會有很大的連動關係,
投入(補貼)多、競爭多(經濟規模)自然就會促使該產業快速發展,

好到消費者,傷到小型製造商。

關稅保護、政府補貼只有中國政府在作?

這些保護跟補貼究竟好到誰?

😅😂🤣



2024/9/8

分享:買賣自己上班公司的股票

特別提醒:網頁上的投資社團廣告都是詐騙,千萬不要點進去加社團。


生涯待過5家公司,

一家未公開發行,

另外四家屬公開發行上市櫃公司,

在上班時對公司的營運狀況自然會有較外界更多貼近實務面的資訊。


在第一家公司上班時就碰過來電話亂轉分機問公司運營狀況,想藉此取得內部訊息^_^,

外面的人問內部員工有關營運的訊息自然是想作為股票買賣的參考,

多數員工應該都不太敢說什麼,

不過電話多打幾個總會矇上愛講話、愛抱怨的,

從對話裡自然可以找出一些有用的訊息,

例如工作作不完、很忙、狂加班等,就知道公司實際營運狀況應該是有訂單在趕的,

有訂單在趕就表示有營收,

有營收、有毛利率就有獲利;

如果員工很閒沒事作,那就是公司沒單,沒營收…

那股價就可以有一些參考方向…


上市櫃公司內部人絕對有機會比外部人取得更多內部訊息,

作為股票交易參考自然會更有利,

政府對公司一定層級以上的主管會有股票交易限制,對獲取內線消息進行不當獲利也有罰則,

所以明目張膽進行內部交易狀況也很少見,

但是我也相信利用內部訊息的不公平交易狀況絕對存在。

一般公司員工雖然買賣受到的限制比較少(幾乎沒有),加上財力通常也很有限,對股價相對影響能力也很有限,通常獲取的訊息比較片面、晚,想靠這些內部訊息賺股票交易財其實也不容易。

自身的體驗是股價的波動除了公司營運的基本面以外,更多是來自於資金的流動所影響。

在第三家公司工作時感受最明顯,

當時的狀況是3D列印很熱門,

只要公司的業務內容有機會掛上3D列印相關,

市場就會給予超過市場本益比平均值的估值,

公司股價從36.45不到一路漲到近193.5,


但是公司有沒有來自3D列印需求相關技術、設備、材料的營收?


沒有!!!


硬要扯上關係就是公司主要業務內容是機構設計軟體的代理、銷售與服務,

其中代理的軟體可以作3D模型設計,

但是作3D列印主要用的軟體很多,主要也不是用公司所代理的軟體,而是另有其它^_^…

就這樣在一段短短時間內股價就一路上去,

作為一般員工,假設手上有股票的,看到股價漲過歷史高點,

甚至股價超過以往歷史高點兩倍以上時會不會想賣股票?

公司營運沒什麼變化,股價漲過以往最高點甚至一倍,

我想只要是正常人應該都會想賣^_^,

賣了以後就錯過後面還有一大段的資金所推升的上漲行情,不過至少有賺;

有幾個厲害的主管、同事利用這一波上漲出脫持股狠賺了一筆。

後來資金行情退潮後,股價就一路向下修正到合理的本益比、股價淨值比。


另外一種狀況是工作很忙,公司也有賺錢,沒什麼變化,股價卻一路慢慢由高點下行,

看著手中持股想說之前多少錢都沒賣,公司營運又沒什麼變化,股價跌多幹嘛賣?

甚至一路買進股票,期待有一天回到高點,結果就被套住了。

所以個人的經驗是會避免買公司股票,

容易因為知道基本面,卻忽略資金面而被套,或者很難賺到大波段。


像最近狂漲的設備股,問了些行業內的朋友,每個都覺得股價漲得太瘋狂了,

手中持有的除非是高管受到限制,很多都已賣掉一部份,也不敢買進,然後看著股價神奇的持續往上…

看著遠超過大盤本益比、淨值平均值的設備相關公司股價,

只有一個感覺:

Jack,真是太誇張、太神奇了!


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本人無關。

特別提醒:網頁上的投資社團廣告都是詐騙,千萬不要點進去加社團。

2024/8/17

使用共通語言的禮貌

從小家裡講台語為主,一直到上幼稚園才學講國語,
記得以前外婆看電視最喜歡看歌仔戲,因為她只會聽講台語、也不認識字,其他節目、連續劇講國語的她都聽不懂,自然就不喜歡看。
小學時印象中還有在學校講台語要處罰的規定。

在台灣使用語言也因為隱含有身份識別而帶有有潛在的族群劃分與政治意識,
包括賴總統都會刻意在特定場合使用台語全程演講;
以往也曾經多次碰到被念台灣人為什麼不講台語?
最特別的是大學有一次搭火車碰到一個德國中年婦女,很堅持用台語跟我溝通,而且還會很生氣的念我是台灣人為什麼不講台灣話?!
碰到外國人先用英文是正常的吧?
知道來台灣已有一段長時間會嘗試用國語試試能不能溝通也是正常的吧?
畢竟很少聽說有外國人來台灣專門學台語的^_^

我在軟體公司的時候跟中南部的客戶常常用台語討論CAE的需求、概念,
有一次同仁等我掛電話後特地跟我說他第一次看到用台語討論CAE,強!

^_^

因為姓氏的關係,加上國語還算標準,初見面的人常以為我是外省籍,
其實我是在正港的台灣人家庭長大,母語是台語,混合北部跟苗栗海線的腔調跟用語。

在碰到老婆的親戚、長輩時會出現跟老婆講國語,跟親戚長輩講台語,國台語不斷自動切換的現象…

跟老婆慣用國語溝通的原因很簡單,
我們是在大學認識的,一開始就是用國語進行溝通,
所以國語自然就成了我們兩人之間的共通語言,
但是碰到老婆的親戚、長輩喜歡講台語就會自動切換成用台語。

在台灣因為講閩南話的人數多,多數人應該都蠻習慣聽台語(一般用語),有時也會試著用台語跟人套近關係。

一直到在桃園上班時,
有一次跟工廠師傅套關係講台語,
結果弄巧成拙,反而惹師傅不高興,
他是客家人,聽得懂大部份的台語,但是不是只有會講台語的閩南人才是台灣人,
客家人講客家話也是台灣人!
還有原住民、新住民…

閩南人講台語就想代表所有台灣人?

其實客家族群跟原住民族群長期被欺壓的很不爽,
沒事就想用講台語套近關係,台語其實是閩南話。

我承認長年以來生活環境中以會講台語的長輩居多數,所以會有這種台灣人講台語的習慣性認知,在這次踢到鐵板後,認真思考了一下,除非確定是拿台語(閩南話)當母語的,不然先用國語比較不會冒犯到人家。

另外一次特別的經驗是去英國出差,在正式會議後,會議室裏閒聊時,跟同事自然的切換成用中文溝通,稍後英國人就抓空檔問是否需要給我們私密空間討論事情?
驚覺發現在有跨國人員共處的環境中,使用非共通性的語言會被認為是有討論的事情不想讓他們知道,所以用他們聽不懂的中文在討論;
其實我們兩只是因為講英文不熟悉才會直接習慣性的用中文討論比較快,並沒有刻意要讓其他人聽不懂;
所以這是一種很不得體的行為!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 共通語


這也是經驗不足所致,分享出來給有類似機會的人參考、注意。

2024/8/14

身世重要嗎?

人生父母養,身世重要嗎?

對像我這種凡人來說,身世應該不會有什麼關鍵性的影響。

但是相信對有些特殊人士來說非常重要,


以下為個人故事分享,沒興趣請跳過,

繼續看的就當作一篇小故事。


爸媽結婚時年齡分別是31歲跟27歲 (實歲計算,以下同),

在民國4、50年代這算是很晚婚的,

婚後第4年、第9年有了一女、一子,

這在當年也算是罕見的晚跟少,

從小當學生時只覺得爸媽的年紀比大部份的同學父母大了10歲上下,

小時候懵懵懂懂也不覺得有什麼,

只是偶而會羨慕有的同學父母很年輕、家境很好。


碩二將近畢業時母親檢查出直腸癌要開刀,

抱著論文草稿在醫院陪母親住院、開刀到出院,

開完刀那晚整個晚上握著母親的手不敢放,

就怕狀況比預期更嚴重會撐不過去,人就沒了…

還好檢查結果範圍應該沒擴散開,

術後持續上醫院追蹤著CEA指數狀況。

服役退伍當年26歲,

想說母親身體不好,父親也過65歲,

趁退伍日到正式上班日有四天空檔,

跑了一趟兵役課想申請獨生子父母重病年邁免點教召,

註. 隔年碰上中國兩顆飛彈,國外媒體以為兩岸要開戰^_^

問了程序申請了戶口謄本去辦理被拒絕,

說必須要有全戶手抄本的謄本,

包括父、母親雙方的都要有才行,

但是因為母親的全戶手抄謄本要去苗栗通霄才能請,

那時才剛上班,不敢請假就算了,

想說不會這麼巧被教召,後來也運氣不錯只被點召了兩次。

第一次看到全戶手抄謄本時,看到姐的資料出生別註明是"肆女",

心想不對,仔細再看還有生父母名字,姐是領養的!

雖然很早就隱約知道這件事,

但是在家裡一直沒有公開講過,

看到當下證實以後心裡還是蠻驚訝的。

看了我的,沒異狀。

但是結婚後9年才生下我,這也太久了…


退伍後兩個月母親再驗出肺腺癌,醫生說剩半年到一年,

趕快辦著訂婚、結婚,拍了一組全家福照片:


也很快有了小孩,一對雙胞胎兒子,

有一晚凌晨時分,在客廳搖著嬰兒躺床*2,等兒子睡覺,

母親應該身體不舒服,起來走到客廳喝水,

看著我說要早點睡,

幾天後,當了一個半月的阿媽走了,

還記得臨走時在醫院床上看著我不捨跟恐懼、不甘離開人生的眼神,

有段時間很自責沒照顧好母親…

接下來的人生就忙著上班賺錢養家,沒有空去想太多。


最近姐突然以很奇怪的態度跟我說有件事不知道該不該跟我說?

我回都這把年紀了,

沒什麼是不能接受的。


『你也是領養的,但當時應該是改了出生證明資料,登記是父母親的名字。』

兩個無血緣來到同一個家庭的姐弟


乍聽之下有點驚訝,

曾經懷疑過在那個年代父母親只生我一個兒子、年齡差距大這種少見的狀況,

但是跟父母親相處也不覺得有異狀,

畢竟誰會有經驗分得出來跟自己相處多年的父母親是不是親生的?


尤其是印象中從小跟母親一直都很親,




謄本上也註明是生父母,

所以也從來沒有想過、懷疑過自己是不是父母親親生的。


仔細想想,

難怪從沒聽過父母親描述懷孕、出生、嬰兒照顧時期的狀況,

難怪我的名字沒有照家族的命名慣例,第二個字都是固定的“正”,

難怪…

其實一切早有痕跡,也是夠遲鈍的^_^…


問姐什麼時候知道的?

她念國中時她的生父母有來找她,

兩邊家裡一起吃了頓飯,

私底下,生母問她養父母對她好不好時,有提到我也是領養的,

所以她國中時就知道,只是沒證據,也不想說。


直到父親重病,幾次急救、癱瘓在床時,

小阿姨跟她說,我是領養的這件事要跟我說,免得以後老的都走了沒人講、沒人知道,她才確定我也是領養的。


姐、我跟二姨的女兒都是透過我二姨以前當護士時的關係領養來的,結果我是最晚知道的XD。


母親以前身體就不算好,

印象中小學時至少有一次去開刀不在家好幾天;

我臆測應該是先領養了姐,看能不能招弟,

過了幾年還是沒有才又領養了我,

這就對上了我跟父母親年紀差距大的狀況,

註. 在民國20年前後出生的世代,多數是早婚、多子女;現在晚婚晚生多,40歲才生的越來越多。

這下可好了,我不但是領養的,連生父、生母是誰都不知道?

從沒想到自己有一天突然會變成身世不明,

這不是連續劇裡才有的劇情?!

竟然會發生在我身上?!


會不會想找生父母?


五十幾年前會把親生兒子送給別人養,

當母親的一定有不得已的苦衷,

當父親的要不是沒用就是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個兒子^_^

這麼多年從來沒見過、相處過的生父母沒什麼親情可言,

即使人還在、找得到,見了面也只是有血緣的陌生人,

最多一同感慨當年的決定與無奈;

既然已經過去那麼多年,

過去的就讓它過去,

何必去找跟挖出幾十年前生父母可能不堪的過去。


就讓我的人生留下一個生父母不詳的身世之謎跟想像空間也很有趣。


從有記憶開始,印象中母親是很喜歡小孩的,

可以想像當年母親因為身體不好無法生育的心情應該很不好過,

再加上面對丈夫、公婆傳宗接代的壓力…


冒著風險領養了無血緣關係的一女一子,

這兩個究竟是來討債,還是來報恩的也不知道;

要瞞身世,心裡不安,怕小孩那天發現生氣,

要講清楚身世,怕小孩無法接受;

對一個只有小學學歷的母親心裡的煎熬當年應該從沒少過…


最終兩個一直到離開都沒跟我說,

我想兩個心裡面應該都是想把我當親生的在看待吧!

母親的忌日在中秋節後兩天,父親的忌日在10月初,都快到了,

到時候去跟兩個抱怨一下,竟然能憋得住一直瞞著我^_^。

我真正的父母就是從小養育我到成年的您們,

感謝您們的養育之恩…


身世重要嗎?


就讓它留在過去吧…


輾轉難眠,寫來記錄一下突然被告知這件事情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