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面有提到靜電產生主要來自於“磨擦”,
對"摩擦'產生靜電的印象來自於:
元件 A 跟 B 在相接觸表面上產生相對運動,
在相對運動發生時,元件 A & B 之間發生材料移轉的現象,
被移除或附著上的材料上可能會帶有些許的電荷,
如材料是絕緣性材質,電荷無法移動,因此就會在元件表面累積電荷而產生靜電。
但是其實若從更小的尺度來說,
當絕緣材料 A & B 從原本的接觸到分離時,
微觀上分子、離子、電子可能從材料 A 移到另外一邊的材料 B 上,此時也會發生電荷累積*1。
所以從國中自然科課程中應該都有學過的化學元素週期表來看:
圖片來源:元素週期表網站 |
在這個元素週期表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
除了惰性氣體以外,右上角的元素搶電子的能力比左下角強。
雖然在材料中這些元素都已經變成是化合物,
但是還是會影響電子的分布狀態,所以在化學/生物上會有一些氫鍵、凡得瓦力等存在分子之間的偶極力。
圖片來源:台大化學系,分子間作用力 |
圖片來源:Wiki,Triboelectric effect |
比如一邊是有帶氟化物的聚合物,例如鐵氟龍 ( Teflon ),一邊是聚乙烯 (Polyethylene),
兩個聚合物在接觸、分離之間就會產生微量的材料轉移,造成靜電的產生*2。
最近就碰到一個要解靜電的例子就跟以上的觀念有很大的關係,
機構上原本使用抗靜電氟化橡膠 VITON 跟材料接觸,但是靜電值居高不下,
不管機構接地與否、加大除靜電氣量、調整方向改善效果有限,
拿著靜電量測裝置順著機構走一次,發現靜電就是在材料 A & B分離那一瞬間飆高,
靈機一動,拿一般的 NBR 橡膠(絕緣)材質作測試,分離瞬間產生的靜電值反而很低!!!
抗靜電材料在分離時產生的靜電竟然比絕緣性材料還高,而且還高出很多???
重新檢視材質,猜想應該就是氟化橡膠中"氟"的影響,
搶電子的能力太強了,所以在材料 A&B 分離的瞬間,搶走更多的電子,才會造成靜電值大幅飆高。
這也是一種難得的經驗,原來從接觸、分離的行為就可以產生靜電,根本不需要摩擦,
此時的材料的基本組成成分的分子間作用力會有很大的影響。
真的是活到老學到老...
Ref.
1. Mechanism of Triboelectricfication, Triboelectric effect, Wiki
2. MEURIG W. WILLIAMS, What Creates Static Electricity?, American Scientist.
3. Meurig W. Williams , Triboelectric charging of insulating polymers–some new perspective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