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8/25

群體的同溫層效應

人類本質多數是群居性,

一群人聚集成家庭、社群、社團、部落、公司到國家,

人一多自然會有不同的階層、意識與延伸而來的互動關係,

其中階層決定了群體中不同個體的權力、權利利與資源,

最高階層通常享有最高最大的權利可以進行權力(利)、資源的分配,

所以在群體中為了取得更好的權力與資源,

自然會有因勢趨附的現象,

這種因勢趨附的現象表現在由下對上的行為上,

很容易出現所謂"討好老闆"的情況,

對上班族來說,在工作上相信一定多多少少會遇到過,

尤其是年齡越大越明顯^_^,

老大說了算……!


在政治上,這種現象更明顯,

位高權重的高官掌握政府行政預算分配執行的決定權,

或者是政黨民意代表縣市長的提名權,

加上人都喜歡聽好聽的話、對自己有利的好消息,

漸漸的就會形成一種同溫層效應,

旁邊物以類聚的觀念都很類似,講的都很類似,

敢講不好聽、壞消息的通常都會慢慢被排擠出去。


當年921地震,曾經在新聞上看到當時總統勘災慰問災民提到收入問題,

時任總統開口問道一個月薪水應該有10萬吧?

那時候就想這個執政團隊完蛋了,給大老闆的訊息跟真實社會狀況完全脫節!

後來總統選舉與民調跟最後結果證明,

原本以為穩的,完全不是,

明顯的就是大老闆周圍的一群人為了討老闆歡心、給團隊作事的信心,給了錯誤的訊息。


這種情況在後來幾次選舉也很明顯。


最近2025/7/26這一次針對國民黨區域立委的罷免,

罷免團體與執政黨也很明顯的陷於同溫層效應,

各種策略、宣傳方式都是自嗨、自爽的方向,

同溫層效應更讓相關罷免方團體與背後的執政黨認定隨便也可以罷免掉幾個立委,

甚至有主播信心滿滿的喊全部都可以罷免掉^_^!

最後結果是槓龜!

一個都沒有罷免成功,

甚至不同意罷免票比當初當選票還高,

不過這其中有選舉時參選人數多的分票效應可能;

如果鎖定少數當選票數接近的立委進行罷免可能成功機會會更高,

而不是全面性的罷免,賭只要其中幾個成功就可以把立院朝小也大的現況翻盤。


在私人公司裡,這種同溫層效應也很明顯,

尤其是工作轉換少的更明顯。


以往在CAD軟體公司就明顯感受到這種情況,

銷售業務跟工程師覺得軟體對客戶多重要,

那些功能很棒,對客戶很有用,

但是實務上軟體只在整個開發流程的設計過程佔了一部分,

軟體的很多功能其實客戶根本用不到,

軟體業務、工程師覺得很炫的功能,

對客戶端來說可能有點都不實用。


這種同溫層效應是在一群人的認知範圍限制所造成的,

主要工作就是軟體銷售與技術支援,

如果沒有其他工作經驗,

所有的認知就會現在軟體相關的小圈圈裡,

加上自己給自己工作很重要的暗示,

結果就會認為軟體是設備開發全流程中最重要的,

但是真的就不是……^_^,

軟體只是設計流程中的輔助工具。


所以認識不同圈子,而且會講真話、不會只是順著你的話講的朋友很重要,

如此才能真實了解狀況並作出適當的判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