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13

股票交易手續費折讓跟當沖交易分享

前陣子跟親友聊天談到股票投資,
提到有看過一篇有趣的文章,
內容是描述利用當沖進行大量微賺或打平的交易賺手續費折讓的錢,

股票投資高手請略過,有錯誤也請不吝指正。

坦白說,個人感覺是對一般人來說很不容易!
第一,上班族不可能盯著盤作大量交易
第二,沒本錢的容易輸。
如果碰到行情波動大又作錯方向,一次交易價差損失就很慘,
例如賭會跌當沖賣1張台積電1100,
結果一路往上收盤漲到1150,
被迫回補買進當天沖銷,損失超過5萬,
如果當沖賣出張數在上漲過程中一直加碼攤平…,
等收盤前因資金不足被迫回補當天沖銷,
一天幾十萬就不見了;
但是如果有本錢,
可以融券、借券撐一下,
過幾天也許會回跌,減少損失甚至賺錢。
基本上就是資本大的比較容易賺。

以下簡單分享一下心得看法。

券商標準的股票交易手續費是0.1425%,
買跟賣都會各收一次,
假設買價值是B,買價值是S,
要付給券商的手續費是(B+S)*0.1425%。

賣的時候還會有繳給政府的證券交易稅,簡稱證交稅,
一般股票交易的證交稅率是0.3%,
如果是當日買賣沖銷,簡稱當沖,目前的稅率減半,0.15%,
ETF的證交稅率是0.1%,
債券ETF的證交稅率目前是0%。

一般股票買賣的交易成本
=B*0.001425+S*(0.001425+0.003)
=0.001425B+0.004425S

一般股票採當沖交易的話交易稅減半,
交易成本=0.001425B+0.002925S,
當沖可省下一半的交易稅(0.15%的賣出金額)。
0.15%的交易稅在賣出金額多的時候也是不少,例如100萬就是1500。

一般交易的損益=
S*(1-0.004425)-B*(1-0.001425)
當沖交易的損益=
S*(1-0.002925)-B*(1-0.001425)

簡單來說一般股票交易賣價必須高於買價約0.585%以上才會產生正報酬,
當沖交易賣價必須高於買價約0.435%以上才會產生正報酬。
當沖交易簡單的算法就是有0.5%價差就可以賺錢(一點點便當錢^_^)。

繳給政府的證券交易稅是鐵板一塊,完全避不掉,沒有折扣可談。

券商收的手續費就有折讓的空間,
"據說"券商線上交易的手續費成本最低約0.1425%的18%左右,
因此券商會給不同的手續費折讓來吸引投資客到券商下單,
交易量越大有越高的折讓,
月交易量1億跟10萬的交易人可以拿到的折讓比例絕對不同。

早期人工交易成本高,
一般散客交易量少幾乎很難拿到折讓,
只有高交易量的大戶可以跟券商要到折讓,
交易成本不同導致大戶交易過程可以取得比散戶更多的優勢,
例如散戶要賣價比買價高0.585%或當沖高0.435%以上才會有正報酬,
但是有手續費折讓的大戶可能只要有0.4%或當沖0.25%的價差就會有正報酬,
較高交易成本的散戶在極短線的頻繁交易中比大戶來得吃虧!
所以在當沖或隔日沖交易行為中,
手續費折讓的交易成本差異讓散戶很容易變成是韭菜,送錢給大戶、券商、政府!

這也是很多專家不建議新手或散戶作當沖的主要原因,
散戶面對有資本跟交易成本低優勢的大戶“勝率”很低!

在開始有語音下單、電腦網路下單、手機app下單後,
再加上券商數量增加競爭激烈,
為了吸引散戶投資客,
新進的券商常會直接祭出手續費折讓來吸引投資客,
從一開始6折到2.8折都有,
據觀察,6折幾乎是目前普遍檯面上標準的手續費折讓,
部分據點少的券商會以2.8折來吸引客戶開戶。

我一開始在日盛(現在變成富邦),沒有折扣,
語音下單跟線上交易推出後給6折,
後來看到新光證券給2.8折就想改到新光證,
去日盛辦證券轉帳時,
交易專員表示手續費折讓可以談,希望我留在日盛交易,
問我一個月交易量?
那時還年輕沒多少資產,上班忙也很少買進賣出,交易量很低,
專員表示很難像新光證到2.8折,還直接折!
既然不行,我就把全家四個人的股票全轉到新光證,
這時候才知道原來手續費折讓是可以跟券商談的…

後來中信銀專員介紹中信證專員找我開戶,
原本中信證網上直接開戶的手續費折讓標準是6折,
專員聽我說在新光證是2.8折,
為了開戶業績也答應給我同樣2.8折^_^,
加上中信銀有一個Shift帳戶設計,
可以讓中信證、新光證交割戶跟Shift帳戶自動轉帳,
讓活存資金可以停在Shift帳戶領活存息,
股票有交割時會自動轉帳到交割戶去,
不用把錢留在幾乎無息的交割帳戶中,
這個方式方便又有利,
所以後來主要都在中信證買賣整張的股票;
零股就在新光證(手續費較低);
現在很多金融單位都有推出類似的服務,
比以往要把錢在活存戶跟交割戶間轉來轉去方便很多。

就觀察,目前很多較小跟後進的券商新開戶時的股票交易手續費折讓都有下殺到 2.8折,可以作比較或跟原券商談看看,雖然好像省不了多少,但是交易量大也很驚人。

手續費折讓的方式在中信證跟新光證不同,
新光證的方式是交易當下直接減收,比較少見,
中信證的方式是交易當下照標準的0.1425%收,
例如手續費應收100,
在隔月10號才退折讓的72%,也就是退72塊,比較常見。

券商折讓方式不同,我是覺得沒差,畢竟交易量又不大^_^;
但是對券商手續費先收後退,在整體交易量大時,券商多少應該是可以多賺一點點資金的時間利差。

手續費折讓若有2.8折,0.1425%*0.28=0.0399%,
散戶當沖交易成本約0.23%(大戶可能約0.2%~0.21%),
隔日沖交易成本約0.38%(大戶約0.35%),0.02~0.03%的交易成本差異相較以往的0.185%少了一些,可能就是交易上價格跳動的1~2檔;
如果條件拿不到好的手續費折讓,強烈建議離當沖遠一點^_^。

當沖交易成本降低看起來增加了散戶跟大戶對抗的機會,
許多資本沒那麼多的“少年股神”開始利用當沖進行無本金投機交易賺錢,
只要當天能“低買高賣”或“高賣低買”沖銷掉,
就可以進行相當於進行免本金的“投機”交易賺錢^_^。

但是…,
大戶有錢可以熬,
可以用資本優勢拉、壓股價、隔日沖、借券…,
散戶作當沖想賺大錢,在量放大時一旦被大戶盯上,下場會很慘,很難贏!

回到最開始提到的文章:以手續費折讓賺錢可行?
坦白說可行但是辛苦!
想要穩贏,若有一定的資本會容易很多。

回頭看文章以標準手續費進行當沖買賣,
目標就是當沖價差0.435%以上,
隔日沖價差0.585%以上,
這樣就可以讓買賣或買賣買之間會產生正的收入,本金不會減損,
手續費折讓款則會在隔月入帳成為收益。

例如當沖買100萬,賣100.5萬,
買入手續費為100萬*0.001425=1425,
賣出手續費為100.5萬*0.001425=1433,
賣出交易稅為100.5萬*0.0015=1508,
應收為100.5萬-1433-1508-100萬-1425=634🤣🤣🤣,
手續費總計1425+1433=2858,
次月收到折讓金額有2858*0.72=2057;
可以看到一個有趣的狀況,手續費折讓的收入比當沖收益還高^_^,
也就是如果想賺手續費折讓,買賣只要求實現收益打平即可。

如果交易量放大到十倍,
當沖買1000萬,買1005萬,
買賣收入6340,
手續費折讓20570,
總收益26910,接近一個月的基本工資^_^。

再放大四倍,一個月買4000萬,賣4020萬,手續費折讓加實現收益就超過10萬!!!
如同文章中提到月買賣交易量8000萬。

一個月假設交易20天,
平均分配,每天買200萬,賣201萬,
以目前台積電的股價,成功買賣當沖兩張就有,價差剛好一檔5元,接近0.5%,
好像還真的有機會^_^。

一個月可以賺10萬比許多上班族薪水還多XD。

問題是有這麼理想?

這麼厲害每天選到的標的都能買低賣高產生正收益或打平?
20天交易買賣或賣買方向都是對的?

萬一台積賣在當天最低或買在最高怎麼辦?

本錢雄厚的大戶,
買了沒漲,明後天伺機賣掉,或放著等機會;
賣了沒跌,當日止損付錢或以手上現股沖銷或借券、融券就好,明後天伺機回補還掉;
有錢就可以多耗上幾天,甚至幾個月;
沒有足夠資金的散戶就難了,
無法當沖的話,轉融資券、借券的成本與本金都要付一筆錢,
連跌或連漲幾天的價差損失抗得住?
散戶在本錢不夠通常會被迫當日不計代價沖銷止損,
沒沖銷成功或沒錢補就是違約交割,
一次急漲急跌可能就會把收益全吐回去還不夠。

新聞常看到成功的例子,
有時是因為失敗的都躲去了不敢公開說^_^。

我曾經有一次買中租KY零股,主要想法是見綠就小買來累積當存股,下零股15股時不小心下成15張,還真的給我成交,然後還在剛收完盤才發現,趕快掛盤後交易(比我買價低1元)全部賣出,好在15張有順利賣出,盤後交易有成也算當沖,含稅、手續費跟折讓後總共虧了2萬多XD,就當作繳學費學教訓。

後來中租KY陸續再跌了超過5%,慶幸誤買的當天就沖掉沒跟人借錢硬留,剛好躲過那波下跌。
那一天交易金額加起來快一千萬^_^,原因是怕盤後交易來不及賣出,有多賣一些其他股票換現金,這就是本錢不夠必須承擔的當沖損失風險,還好那一筆當沖只虧2萬多。

當沖交易對散戶跟資本小的股友來說就像賭博,
小賭怡情,大賭可能會傾家蕩產,不可小覷。


我還是會作當沖,
但通常是在準備賣有獲利的股票時順便玩一下,
個人的作法是會趁低點或回檔時,
挑股票算本益比、殖利率、看趨勢買來存著,領息兼等利得;
有漲到自己想要的獲利率時,
會開盤前就先掛高賣一點,
只要有賣成就趕快掛 -0.6~0.8%買回;
如果賣成以後漲勢還在就再賣個1、2張,
如果還漲就再賣…
一天賣個1/4~1/3的存股,
如果當天收盤前反轉向下夠多就全部補回來當天沖銷;
這樣的方式確實有機會在波動時賺到當沖收益跟額外的手續費折讓,有一年整年下來手續費折讓拿了十幾萬,也蠻爽的^_^。
但是先決條件就是有先買一些低價的好股票已經有賺才敢這樣玩當沖,
有基本較低價格進的持股在,全賣完買不回來就當獲利了結也不會有損失。

要我作先買再賣的當沖就比較沒興趣,
如果是好股票跟價格,趁低價就是買,幹嘛急著當天賣?
至於評估不好的股票,不想留倉的股票幹嘛買?

當沖跟頻繁交易賺錢還是比較適合專業、有本錢的投資人,
散戶還是乖乖的以定期不定額,以價值投資觀念買股票或、市值型或高股息型ETF等,
這樣會比較安全跟妥當。

基本上這種大量頻繁交易會交很多手續費跟稅給券商、政府,交易成本很高,賺得錢也有限,說實在話是不太建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