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所謂"瑕疵"的定義在AOI檢測上通常都是不涉及尺寸的"外觀"問題,
例如有沒有污染物存在。
至於量測的定義通常是針對產品特定關鍵進行量化數據的測量,
例如某個關鍵尺寸的數值等等。
在某些AOI檢測上其實隱含了尺寸的"量測"要求,
例如:
能夠檢測出來的污染物尺寸最小、最大值,
瑕疵的尺寸大小不可以超過多少,
瑕疵的數量不可超過多等等,
作為產品檢測結果OK或NG的判斷或作為產品等級分類的判斷。
因此從某個角度來看,個人淺見認為"檢測"的定義涵蓋"量測",
原因就在於檢測時常常需要"評估"外形尺寸是否符合良品的規範。
不過檢測設備對於瑕疵尺寸的量測值要求精度通常不高,
重點會放在有抓到"瑕疵"判NG,
至於尺寸準不準其實相對不是很在意,很少列在設備規格的要求項目。
"量測"設備就不同了,
對量測到的數值會有一定的要求,
例如尺寸規格要求是100+-0.05mm,
那尺寸的量測能力就會有一個關鍵的+-0.05mm數值存在,
那量測設備的最小量測尺度能力要到多少?0.01mm?0.02mm?0.005mm?還是更小的0.001mm?
反映在量測結果數值顯示上是:
100.xx跟100.xxx有沒有意義。
所以量測設備相對檢測設備在感測元件上的最小尺度量測能力就會有不同的要求,
通常會比檢測設備高,
包括環境對量測值的影響都要注意,
常見量測設備會放在溫濕度、振動控制的環境中。
但是小尺度的量測能力感測器相對可量測範圍通常會比較小,又限制跟影響到設備的單位時間"檢測"能量,感測器與相關設備元件的要求、價格通常也會比較高。
如果是光學量測有點厚度的被檢物,鏡頭最好換成是遠心鏡,還有光源也要注意避免陰影造成邊緣誤差。
另外量測設備通常會進行定期校驗尺寸量測的精度必須要符合規定,會設計有一定的量測尺寸數值驗證程序。
市場上常見檢測設備跟量測設備在使用率、產能需求與建置成本考量上通常會分成兩台設備,甚至分成不同廠商在作,畢竟對設備的要求不同,包括製造組裝環境與慣用的設備元件都不同。
但是隨著自動化檢測設備市場的競爭與進步,檢測與量測設備合一自然就會有其市場突破點,
業務思維上,如果把量測功能加到檢測設備中,感覺上就是提高感測器精度就有機會作到的事,
作檢測設備的廠商自然會想試試,
試成功就可以提高設備單價與營收,並且與原有檢測設備競爭廠商做出差異化。
其實有些領域的設備確實也會在一台設備內設有檢測模組與量測模組,畢竟有機會省掉部分上下料的機構與作業時間。
其中的量測模組可能是"抽檢",不是全檢,
對設備基礎,如基座要求會以量測模組的需求為主(抗振、溫度監測補償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