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7

生產製造優化的極致範例:打火機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10元商品店或便利超商中販賣的一次性打火機?
自己沒有抽煙,說實在話很少用打火機,
用打火機大概就是兩個場景:
點生日蛋糕蠟燭
祭拜祖先時點香燒紙錢

第一次注意到這個小東西的神奇是在2000年代初期,
經濟部工業局辦的一個教育訓練課程,
課程的名稱跟上課內容都忘了,
只記得主題是機構設計最佳化之類的。

課程上講師分給每一個打火機,
讓大家把打火機分解拆開研究一下,
然後思考一下打火機的設計與製造流程。

講師沒有拿打火機出來讓大家分解思考前,
大家都習慣一個打火機就是很便宜十來塊(現在更便宜)價格的小東西,
有什麼了不起的?

但是一提要思考設計與製造時,
瞬間就發現這個貌似不起眼的東西可以作到這麼便宜真了不起!!!

一個廉價打火機終端售價10元,甚至不到,
中間還經過大盤、中盤運輸到店家販售,
每個過程都要賺一點錢,
那出廠成本要壓到多低?
工廠要活下去還要有利潤?

隨便找一個生產製造相關的專家來應該都不想花精力去投入這個產品,
想要贏市場既有的廠商太難了。

一個廉價打火機的組成至少有十幾個零件,
Youtube上有找到一個介紹影片,影片中的範例是13個零件,
13這個數字還不包括其中的電子打火器分解開的零件數跟充填的瓦斯。

影片如下:



看完介紹影片,相信每個人都會覺得這個由13個零件組起來的打火機價格只賣10元實在是很不可思議的事情。


我想有幾個重要關鍵:
1. 銷售量要夠大
2. 零件數量儘量減少且標準化
3. 零件儘量改用便宜的材料
4. 儘量減少組裝程序
5. 完全自動化作業
6. 使用設備價格不能太高
7. 使用設備產能要高
8. 設備稼動率要高
9. 設備良率要高
10. 物料管理要即時降低庫存成本
11. 其它...

坦白說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是作起來很困難。

而且20年過去,物價上漲、人工上漲,打火機價格不漲反降,很不可思議。

Youtube另外有一影片介紹目前廉價打火機主要生產地:中國湖南邵東,影片如下:

註:以下影片是中國CCTV放在Youtube上的,不喜歡中國的請小心勿入。


作量大便宜後,再繼續優化設計提高產品價值,
產業鏈資源成功集中整合發揮的威力在邵東這個作打火機的城市完美展現。


不適合待久的公司^_^

職涯待過5家公司,
除了第三家公司因為得罪新任總經理的舊同事好不容易有機會拿錢走人,
其他幾家都是自請離職;
來分享一下個人對於考慮是否要繼續待在一家公司的有限經驗。

人有百百種,公司招人時,人資會碰上各種人,
有人積極向上,出社會後車要開得比別人好,包包要揹得比別人貴,旁邊伴侶要比別人高富帥或漂亮身材好有氣質,餐廳吃得比別人貴,出國玩得比別人多又好…
有人隨遇而安,只要日子過得去就好…
最近從對岸開始流行擺平族,什麼都沒關係,能啃老就不想上班XD


同樣的,去上班工作的人也會碰上不同的公司,
坦白說沒聽過有人描述自己上班工作的公司只有優點沒有缺點的,
也有可能我層級實在太低,沒遇過那種人^_^

對公司/法人來說,請人來上班就是要幫公司/法人營利,讓公司可以持續運作下去,
就算是慈善團體也要作出名聲(名聲其實是心理層面上的"利"),才能有源源不斷的善款支撐運作,這是就是社會現實;
只有在公家機關、家族企業中有良好背景關係的人才有機會得到那種超爽的工作機會。

實務經驗上,關係夠好、背景夠硬,如果再有個還說的過去的學歷,確實很快就可以靠關係爬上高位,有些道德感強烈的朋友可能會對這種狀況很不屑,
但是說實在話我很希望我的主管是那種在公司裡關係很好的人,這在爭取部門預算資源福利跨單位合作都比較有利,對作事情其實有很大的幫助;
某個角度來看甚至比那種汲汲於上位卻沒關係,只好壓迫同仁提高效率求績效的主管來得好;
所以有些靠關係上位的公務部門主管照樣能作得風生水起,備受部屬同仁主管喜愛,因為靠這層關係確實作起事情大家方便很多;
所以不要把靠關係上位的人一竿子打翻,有些人關係好又有能力、作人也面面俱到很成功;
事實上不管在國內外,有良好的關係對作事情真的很重要,有好關係事情就成功了一半^_^。

為什麼每次總統或縣市長選舉都那麼激烈?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光是部門政務主管、公營、半公營機構職缺就是成千上萬的好缺;
安排得好,有政績、好處,大家一起升官發大財;
嚐過這種好處之後,心理自然會捨不得被人搶走,自然會有不小心說出真話:重批藍白合「分贓權力」,充滿算計的遊戲,不小心離題了^_^

回到標題:不適合待久的公司

不管任何原因、理由進入了一家公司工作,
在慢慢觀察了解公司運作之後,上班族都要思考一件事情:這家公司能待多久?

很多老闆、高階主管看到這裡應該很不開心:
『一來上班沒多久就在想甚麼時候離職?』

但是這也是社會現實,
上班族是拿時間(生命)上班換錢,
時間(生命)是寶貴的,而且人的價值隨著年齡、健康狀態、產業型態變換是不同的,多數上班族的價值在公司裡可以說是一個倒U字型的變化,當然要趁上升段設法為自己積累更多的競爭力與好處;
老闆主管們請換個角度來看,如果一份工作只需要不會考慮自己未來的員工,那表示這份工作應該可以用機器設備或AI取代,或很容易找到人取代,那相關工作的人員其實也不用太重視。

上班族朋友看了會生氣是好事,要避免自己落入沒有競爭力容易被取代的窘境。

通常不會考慮自己未來的員工也不會去想如何把工作作得更有效率更低成本,這是一體兩面的,主管、經營者若無法體認到這一點是很不務實的。

正題總算要開始了。

圖片來源:moneybar


一家公司是不適合繼續待下去,其實最重要的第一個條件是公司所屬的產業有沒有未來?
原因是上班族花了時間待在公司累積的技能經驗能不能延續下去?
這一點很重要,
舉例來說看光碟產業,
曾經紅透半邊天的光碟產業在Nand Flash記憶體容量大增、價格下降以後,光碟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大降,
再加上網路普及後網路雲端儲存的免費空間與跨裝置平台方便性,
然後網路速度提升後VOD服務普及再補上最後一刀,
需要相對大體積讀寫裝置(光碟機)的光碟片幾乎已經完全沒有市場,
上班族如果只會光碟片相關製造技術那肯定在就業市場上完全失去舞台…
所以一家公司能不能繼續待下去的第一個條件要看公司所屬產業的未來。

假設公司的產業未來性沒問題(至少要能撐到自己退休),
或者是公司有多角化經營、核心技術可轉型至其他產業繼續發揮效益,那就可以待。

接下來要考慮的就是公司的經營層面問題;
如果一家公司在經營上有以下狀況也要注意能否繼續待下去:
1. 任人唯親的家族企業
2. 把勞基法法定員工的勞健保特休等規定當作員工福利
3. 計較甚至苛刻發放員工代墊出差、差旅費用
4. 開口閉口責任制不願意給加班費
5. 資深員工少離職率高
6. 員工各自為政不會互相幫忙支援、跨部門溝通困難
7. 學不到對未來成長有幫助的技術、知識或無法擴展人脈
8. 其他…有想到再補上

原因說明如下:
1. 家族企業:
家族企業不是不好,如果會明辨、尊重專業,也願意給專業經理人信任、授權跟相對應的報酬,這種家族企業經營上反而沒問題,甚至因為股權集中決策快、效率很高,
就我有限接觸與的知識,在台灣很成功的家族企業有王家(台塑、南亞、台化、台塑石化、長庚、威盛等)跟蔡家(富邦金&國泰金)、辜家(中信金、開發金、中租、台泥)等等,這三個家族所發展而成的集團企業可以說是富可敵國。

台達集團也算(鄭家),不過股權相對分散、集團規模也比前面這幾個大集團小很多。

但是如果任人唯親就糟糕了,畢竟家裡人不是很多也不可能每個都會很優秀,像最近幾年失去大同經營權的林家,曾經有很好的機會卻讓自己人跟姻親給搞砸了,可惜。

至於像東元集團搞到父子相爭上新聞的也是奇葩少見。

當然一定還有很多其他我孤陋寡聞沒知識不知道的成功家族企業,像建築、營造、食品、紡織等等產業我就很陌生,相信有很多隱形冠軍、有錢的家族集團。

其實在台灣上班想要避開家族企業其實說得容易作起來很難,
像台灣目前幾個大公司集團,除了有幾家科技公司是靠國家(台積),或者是同學同事朋友關係聯合成立(聯電、華碩+和碩、宏碁等等),或像鴻海郭董幾乎是一人闖天下家人卻只拿股權不介入經營以外,幾乎大型集團或多或少都是家族企業起家。

更不用說在台灣眾多的中小企業幾乎都是家族企業,在信任自家人的基礎上,任人唯親的狀況自然會很嚴重,
上班族作事情都要很小心,要先搞清楚關係,免得得罪到不該得罪的人。

中部地區根本就是中小企業家族大聯盟,可惜沒看到有專門研究的資料可以研究分享,不然應該也很有趣,離題了。

外商公司大概算是家族企業成分最低的,但是用人也最現實,完全看工作業績績效、拼實力,但壓力山大,適合有心者挑戰。

2. 勞健保:
公司經營將本求利是天經地義的事,
但是如果把原本應該負擔的勞工勞健保費用也當作福利在宣傳,
就實在是有點白目,
不免讓人聯想連法定勞工條件都當作給員工福利的公司,
在經營心態上相關法遵與對待員工態度上會如何如何?
真正的員工福利應該是給員工額外優於法定勞工條件的項目才算是"福利",
有些人資部門在定義勞工福利時把勞健保算進去本身心態上確實可議,
難怪在求職網站上會被拿出來批,只能說搞不清楚狀況、活該^_^

3. 員工代墊費用
員工於上班時間內公出處理公司事務,基本上一定會增加交通費用,甚至還有住宿費用,外出用餐時間會比較不正常,費用通常也會增加,我經歷過多數的公司都會進行補償,交通、住宿費用通常會以一定標準要求報銷,例如搭高鐵標準座位費用,計程車資實報實銷,住宿不超過1500等等,好一點會給誤餐費,差一點認為你本來在公司也要吃飯,不會另外再給誤餐費;
有時候研發關係自己會先買一些材料作測試,多數公司通常也會編列零用金來變通對應這種正常採購流程外的緊急需求;
但是這些"正常"情況有時會被意外的嚴格對待審查或拒絕撥付,
談白說我自己多數時候是沒碰過,少數的狀況後面再說明^_^
有一種狀況是業務的費用,例如交通差旅誤餐費、請客戶吃飯、喝飲料等等,這些營業(交際)費用,
這種代墊費用有時就會比較容易發生產生爭議,被公司嚴格對待審查管控撥付;
但這有時是因為業務的業績與營業費用支出相比過高甚至不合理的多,
另一種情況是有的公司會認定這些費用包含在業務的業績獎金內,業務人員要自己管控吸收;
但是如果公司對屬於正常的費用支出代墊都會嚴格對待管控時,通常代表公司經營上可能開始出問題,所以開始管控這些營業費用的支出;
當年在第一家公司工作後期,公司就出現這種管控狀況,要求主管級出差不可報差旅費,
如果一段時間都無法改善這種員工代墊費用撥付的問題,坦白說就要小心公司持續經營下去的可能性,審慎考慮自己的去留。

4. 責任制
責任制在台灣常常被拿來當作管控員工加班費用的藉口,
有趣的是個人經驗在設備業常常是用來針對一些研發單位,
真正一般作業性質的加工、製造、組裝作業單位反而不會用責任制管控加班費;
常常業務、老闆承諾客戶交期答應的很大氣,
逼著研發設計趕工卻不給加班費,
理由是是你效率差,設計畫圖不應該花這麼長的時間,寫個程式功能怎麼會這麼久?
在期限內完成研發設計是你的責任XD,
人事系統還會提示你已經連續幾天上班超時工作,要注意勞基法不可連續工作超過7天,連續提醒了二十幾天直到趕完出圖發包放週末後才停止^_^,期間只有出勤的休假日可以報加班費,其他一律不准報!!!
不過在年終獎金有補一些回來,算了,不計較^_^

曾經面試碰到一家公司,面試官職位高居研發副總,
一開頭就直接表明公司是責任制,沒加班費、沒補休,公司員工都很拼,每天都作到11點才下班,假日也會主動出勤把工作趕完;
然後才換我說明工作經驗;
此時心裡想你都知道員工要“趕”才能完成工作還不肯給加班費、換補休,還很得意公司員工都很拼命上班,好,那薪水有多少?
公司是慈善團體找人來作功德迴向給公司?
問公司業績如何?
公司設備很受歡迎,訂單很多,獲利不錯,來上班保證很有前途!
當下面試就馬上轉聊天模式,完全不想來上班,也暗示沒興趣;
沒想到人資還是來電問有沒有興趣?什麼時候可以上班?當下直接就拒絕了,表示自己能力不足無法符合貴司要求與期待^_^
員工還沒騙進門就開口表明要凹員工的時間?這也是奇葩^_^
很好奇真的找得到願意接受這種條件去上班的人會是被現實生活壓力逼到什麼情況?
能有選擇的人應該都不想去吧?

其實以公司營運可能會有高低週期,
忙的時候要求員工責任制,鬆的時候讓員工以加班時數換補休,
其實多數員工應該是可以接受的;
但如果整年都很忙,員工加班變成整年常態性時,
公司就應該補人降低工作負荷或給加班費才是合理的作法,
如果還是想凹員工,那就表示這家公司並不重視員工個人,既然公司不重視員工,也很難談得上未來前途什麼的,自然就該審慎考慮個人去留的問題。

5. 老員工很少
如果一家公司裡老員工、資深員工,或超過公司成立年1/3以上的員工很少,那意謂著這家公司的各方面很難留住人,
自己憑甚麼有自信可以克服困難留下來?
況且過高的離職率、流動率代表公司工作一直處於在不穩定的交接過程中,這樣的公司要能有多好的營運應該也不太容易,自然也要考慮個人去留的問題。

6. 員工各自為政、跨部門溝通困難
其實很多老公司、大公司都很容易出現跨部門溝通困難的問題,原因很簡單,各單位有各單位的職責,出事情時各部門一定是先想辦法降低自己部門的責任,久而久之部門之間自然會走向相對緊張的競爭對立狀態,這是很難避免的,待過的公司幾乎無一例外;
跨部門之間的溝通通常就是拿證據、數字、老闆命令作事,太好說話讓步以後萬一出事倒楣的通常是自己,第一次倒楣被罵是自己單純老實,第三次倒楣被罵就是自己笨,還有第五次倒楣被罵那簡直是就是蠢的像豬…
這個社會上的老油條都知道欺負老實人的成本最低^_^
所以如果發現跨部門溝通困難的狀況其實不用太意外,
但是若同部門內的同事不會互相支援,各自為政,甚至會挖坑給別人跳那就有問題了,
表示這個部門的主管管理有問題,會任用有問題主管的公司自然也會有問題,自然也要考慮個人去留的問題。

7. 學不到技術、知識或擴展人脈
不管是新鮮人或中堅份子或老鳥,上班工作想要增加薪水其實只有兩條路:1. 通貨膨漲,整體性調整薪資,2. 工作內容價值比去年高;很多上班的工作者其實在希望公司、老闆、主管能夠調整薪資時其實常常忽略掉一點:自己的工作產值有沒有增加?如果年復一年的完全相同工作內容,其實想增加薪水是很難的,工作年資的增加帶動薪資增加的前提條件是個人產值增加,試想一家公司產值跟去年相同,員工每年加薪,這家公司能活得下去?一定會倒,時間問題,當人工成本高到一定比例時,公司很難生存;所以如果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內容很難學到技術、知識,工作能力無法提升,個人產值無法增加的情況下,其實很難有未來性,就算公司不會倒,薪水也很難增加,趕快換一個可以增加個人工作技能與產值的工作或公司;相對的對有發展潛力的員工,公司、主管若無法提供好的職涯規劃,也很難去怪員工想離開或者是工作效率、產值沒有提升。

現在的年輕人考慮現有工作適不適合自己,可能會從自己的親身體受跟感覺去思考,例如:
1. 有沒有支持自己工作的同事、主管?
2. 有沒有感受到不平等的待遇?
3. 工作是否有保障有未來?
4. 工時是否會過長?
5. 薪資報酬與付出時間的比例是否划算?
6. 通勤時間是否合理?

其實這些寫出來提醒員工考慮去留的公司現象,同時也是給公司跟管理者一個提醒,自己的公司、部門是否有類似的狀況?

現在很流行談ESG,ESG的精神與落實當然要先要把自家的員工管理先作好,不然高流動率其實對部門、公司都很傷。

坦白說在東亞台灣、日本、韓國、中國經營中小企業的公司接下來都會面臨少子化的招工困難問題,
像台灣2024迎接的社會新鮮人是2000~2002年左右出生的世代,人口出生數量則從1998年(出生人口數剩27萬)開始每年少1萬人,
打工族跟社會新鮮人的供應數量逐年減少,
便宜廉價的勞動力會越來越缺,
人力政策必須要有適當的調整來對應,
避免讓自己公司成為上班族心中不適合繼續待的公司。

2023/11/20

半導體設備廠_美商應材

今天看Youtube財經頻道有專家提到美國政府要罰應材,
然後說是因為應材是最大的半導體耗材供應商,
把產品賣到韓國洗產地後轉賣中國違反了美國政府管制措施。

我想這位專家是因為應材的公司名稱:Applied Materials (以下用美股代號AMAT代表) 產生誤會了,
這種誤會其實從以前就聽過很多次,
多半是發生在一些財經專家或學界老師對公司名稱的誤會,
會發生誤會的主要原因是看到公司名稱裡面有"Materials",
就很直覺的認定這家公司就是賣材料的^_^,
不過實際上在半導體或設備業界的從業人員應該沒有人會把AMAT當作買材料的公司;
AMAT 其實是半導體設備第一大的公司,並不是賣半導體耗材的公司,
半導體耗材量價最大的就是晶圓、化學品,
那個生意比賣設備來得穩定多了,但是毛利、單價比不上賣設備;
賣設備毛利率基本上沒有50%以上很難生存的很好,
一些獨門、高技術門檻的設備甚至是2、300%的毛利率;
這是產業型態的特殊性造成的,
設備開發與技術成本高,銷售量又低,
毛利率不高的話設備公司很難生存。

第一次接觸AMAT是在第一家公司工作的時候,
部門主管想成為AMAT的設備零件、模組在台灣的供應商之一,
當時台灣能供應AMAT的零件、模組供應商不多,
印象中在2000年初那時候就是公準精密有供應真空腔體,其他就不知道了;
因為協力廠商對設備廠來說就是商業機密,
像設備上用到市購件,大型設備商常常會改成自己的標籤,就是不想讓客戶或競爭廠商看到原始的供應商,
另外一招是修改部分規格變成特規品,
我以前就跟某國內氣壓元件廠商談過,把氣缸局部用料換掉,給了一個公司專用的型號;
市購件會這樣保護來源,更不用說零件加工或模組供應商,
設備廠會這樣作原因很簡單,就是商業機密與利益,設備上的元件壞掉只能找設備廠買,這樣就能再賺一筆;
就算找到原始供應商,拿到的價格也絕對不可能一樣;
原因也很簡單:年採購量不同!
設備廠一年買多少顆馬達?
設備使用客戶一年能買多少顆馬達?
價格怎麼可能相同?
這是業界的常識與共識,不然設備廠無利可圖全倒光,設備客戶以後找誰買設備?
想打破這種現象,那就自己作設備,事實上自製設備也逐漸確實是大型集團的發展趨勢,像廣達集團就有一個孫公司達明作機械手臂用,不但自己用,現在還能往外賣;
鴻海也有自己作機械手臂,但是沒聽說往外賣,可能內用都不夠或…;
現在很多大型公司、集團都有養自動化設備單位,自己開發設計製作內部需要的機械設備,離題了^_^

當年公司轉型作FPD產品,所屬自動化單位部門剛開始作FPD設備1、2年,公司新任總經理一開始誤會部門只會花錢不會賺錢,又都是一堆領高薪的老員工,就想砍掉部門跟95%的員工;
搞清楚是作廠內設備後,希望部門可以賺外面的錢,而不是只會賺內部的錢;
所以部門就開始在外面找機會,包括透過協力廠商去接同樣屬於FPD產業競爭公司的設備單等等;
其中也找到AMAT想承包零件或模組訂單給內部的加工廠,因此跟AMAT有了接觸;
去AMAT的新竹公司參觀過一次。
AMAT也來廠內實地評估過一次。

其實AMAT一開始會願意接觸也是因為FPD製程設備中有一道製程設備AMAT集團下的子公司有供應,如果公司採購出面要求應該很難拒絕談談,後來的發展也證明就是談談而已XD,畢竟那時候自動化部門的工廠跟辦公室環境很傳統,很不像高科技設備廠,連ISO都沒有;
有制度卻沒有標準化跟組織化、合理化,部門主管也是被刺激到才會想花錢找顧問公司導入ISO,我才有機會接觸跟負責研發設計段的ISO,長經驗、長知識,又離題了^_^

AMAT 雖然說是第一大半導體設備供應商,但有時如果論營收數字偶而會輸給ASML,
原因是ASML的DUV跟EUV設備很貴,一台的售價抵得上其他半導體設備很多台;
但是論設備機台數量與涵蓋製程範圍AMAT絕對是贏過ASML;
所以有時媒體介紹上會看到第一大半導體設備商是ASML,有時會看到第一大半導體設備商會是AMAT。

AMAT主要供應的設備確實跟材料工程有密切的關係;
很多具備特殊功能的材料其實很貴,純度很高,
通常要發揮性能也不需要很大的量,
設計上就在便宜、適合的載具,例如晶圓、玻璃,
把這些特殊材料"適當"的"放"上去,
這就是處理材料設備的重要技術關鍵;
例如半導體就是要在矽晶圓上長金屬材料層、絕緣材料層,另外透過光阻塗佈、曝光、顯影、蝕刻等方法形成線路;
平面顯示器則是在玻璃或特殊工程塑膠上放導電材料層、半導體材料層、絕緣材料層,一樣透過光阻塗佈、曝光、顯影、蝕刻等方法形成線路,
其他LED、太陽能都需要材料工程技術設備把特殊材料適當的放到載具材料上去。

AMAT 就是在半導體晶圓上適當放材料工程的領導設備廠商。

AMAT的產品依產業分:
半導體、顯示器、太陽能、卷對卷真空鍍膜、自動化軟體五大類,
其中半導體設備的產品如下:

以上圖片資訊擷取自AMAT台灣官網

半導體設備產品有以上這16個次分類,每個分類進去都還有分不同尺寸、製程規格的設備。

有些媒體不知所以的把前五大半導體設備供應商列為競爭者其實是不完全正確的,
這五家公司其實是有各自主導不同製程,
ASML擅長曝光,
AMAT 擅長材料沉積,
KLA擅長檢量測與資料分析,
TEL擅長塗佈顯影化學蝕刻擴散,
LAM擅長乾蝕刻等等,
這五大廠各自有其擅長的領域,
雖然有小部分重疊,想要擴充佔有不同製程設備的市場,
但是基本上主要製程設備項目這五大廠商都還是各有一片天,
想競爭的是其他想分食市場的小廠,例如CANON跟NIKON想作曝光機。

有了基本的認識,就不會再把AMAT當作賣材料的^_^

註:
AMAT用的機械設計軟體是Autodesk Inventor,
聽說Inventor 3.0版就是給他們家專用的版本,
算是Autodesk Inventor的大客戶。

2023/11/17

分享Keyence往來的經驗

Keyence台灣網站:https://www.keyence.com.tw/

不是所有作自動化設備的公司或機構設計者都很熟悉Keyence這一家設備感測器元件供應商,
原因很簡單,Keyence的東西並不便宜,
所以在選感測器元件時坦白說不會先找Keyence,
通常是在沒有其他比較便宜的感測器需求應用上可以選擇的時候才會找Keyence,
這也是Keyence會賺錢的重點之一,
沒得選了才找Keyence,那價格就沒辦法殺太低;
而且Keyence銷售採直銷模式,
也就是同品牌同功能的東西,在台灣找不到其他銷售管道,
只剩二手品或自己從國外買進來,
賣的價格高,又少掉中間的盤商分潤,
銷售的價格容易控制,毛利、利潤自然就上來了;
而且Keyence營運上很聰明,會組合自家產品技術提供系統級的產品,拉高產品單價,
更逐漸將產品觸角擴及到LASER、PLC、馬達產品等等,產品線已經不是單純的只有感測器,
那天搞不好就看到線馬等更多的產品^_^
這幾年Keyence在日本股價漲了超過一倍:


不過Keyence產品設計跟功能上也確實有過人之處才能賣比較貴。

設備商要選用感測器時其實會面臨種類很多、功能差異等等,
在感測器選用上需要從一堆產品中去解讀規格資料跟測試實際使用狀況,
所以有些公司、機構設計師會依賴經銷商協助選用,然後就慣用某品牌,
換到第二家公司時用了很多Sick的感測器,但在第一家公司工作時幾乎沒用過Sick。
還有當某些產業開始用了以後,感測器廠會上針對該產業開發感測器,這也會造成相關產業慣用的感測器廠牌。

像剛開始作自動化設備設計時,感測器主要用的是Omron、Sunx(被Panasonic併購)等,幾乎沒有用過Keyence,也很少用其他廠牌的感測器,
直到開始作FPD設備才開始大量使用Keyence,原因是技術導入來源的設備用了很多Keyence的產品,
為了保險起見,模仿改造設備會儘量使用相同的元件,
另外是Keyence有特別為FPD產業開發了一些感測器跟除靜電裝置等等,
這也是Keyence的經營策略成功之處,針對半導體跟FPD設備對潔淨度要求,對感測器外型小型化要求進行產品開發,這兩個產業也有錢消費的起Keyence的產品;
坦白說我甚至認為Keyence的崛起是搭上了FPD跟半導體產業的快速發展,不然一般傳統產業或低價設備實在是用不起Keyence^_^

Keyence採直銷模式的能夠成功的關鍵就是對業務的教育訓練跟工具支援遠超過傳統透過經銷代理的模式,
我問過Keyence的業務,教育訓練時間起跳就是3個月以上,看產品的複雜度,Keyence的產品很多也複雜,業務人員會不只偏重在區域的客戶關係建立還要對產品很熟悉,不同產品類別會有不同的業務負責,好處就是業務很專業,
每個業務隨身都帶著一堆產品展示工具,
客戶可以直接拿樣品測試產品的功能;
缺點是找Keyence必須面對不同的業務,沒有特定對應公司的單一窗口。

另外一個作得很好的就是支援客戶借測。

設備的單價與成本組成中,感測器相對佔的成本畢竟還是低,
如果確實對設備功能影響很大,
雖然貴還是要用,
所以借測這一點影響就很大,
測試成功,效果不錯,也沒時間找其它來測,那就用吧!
就算貴個幾百幾千就算了,畢竟能不能先拿下設備訂單更重要,成本控制是拿到訂單後續有量才要考慮的事。

之前用過光電開關、除靜電裝置、距離檢測、顏色感測、流量感測、雷射切割等,
比較貴的系統、PLC等沒用過。

尤其對透明材質產品的檢測能力,Keyence的產品其實算是比其他家的強,這是FPD產業用很多的原因。

基本上如果有錢可以花在感測器上,其實可以找Keyence,服務不錯而且有機會很快找到需要的感測器元件產品。

2023/11/13

熱舞?

最近聽了一個分享會,開場先來一段熱舞帶動氣氛,看那些動作非常不容易,肯定經過不少時間的鍛鍊與練習才能跳得這麼好!!!

我雖然有保持打羽球跟騎自行車、走步道的運動習慣,但是這把老骨頭肯定作不到那些動作^_^

早上10點不到路過就在誠品板橋二樓後方連通道看到一群年輕學生聚集在練習熱舞,

每次走到大遠百,也會在大遠百到新北市府地下連通道看到好幾群在練熱舞,市政府在這一段連通道還裝了大面落地鏡子方便練舞,有機會到板橋可以去看看,感受一下年輕人的活力。

回想5年級生的時代,國高中學生時代的熱門活動就是聽民歌、打球、運動,滿18歲上大學就是弄台機車抽鑰匙聯誼出遊、甚至飆車,好像很少人在跳熱舞…

隨著國家、社會建設發展與網路、手機、多媒體科技發展,

現在學生可運用的資源跟能接觸到的訊息與過去完全不同,關注的熱門活動也比以前多很多。

注意到熱舞應該是在2010年左右,在板橋車站到捷運站連通道出現很多年輕人放著音樂扭動身軀練習舞蹈;

坦白說我喜歡運動,尤其是依賴身體直覺反應、反覆練習下反射動作的球類運動,就像狗會追球、飛盤的自然反應一樣^_^

採自行車也像倉鼠跑滾輪^_^

對舞蹈這一類刻意安排配合節奏的身體動作沒什麼興趣,念大學、研究所時從來也沒去參加過舞會,感覺上在那種環境下就很不自然。

個人沒有任何貶抑跳舞、熱舞等活動的想法,我一直認為每個人有選擇的自由,挑那一種活動投入,純粹就是個人喜好、興趣的選擇,並沒有好壞對錯、品味高低程度之分…

只要有在運動,對鍛鍊身體有幫助、安全,不會欺善怕惡、結群聚黨禍害鄉里都是好的!

隨著自己小孩長大,眼光自然會放在與小孩同齡的相關活動,因此也自然會注意到這些跳熱舞的青少年,想了解這些青少年喜歡熱舞的原因,跟熱舞活動的不同層面。

我一直相信人從事某些行為、活動一定會有其動機,才能驅使其產生某些行為或者是不怕麻煩的進行某些活動,

就像跳熱舞,其實有在運動的看了其動作與速度就知道,熱舞的運動量其實很大,有些動作甚至是危險的,年輕人願意花時間、消耗體力在熱舞上面一定要有足夠強烈的動機,不然滑手機看漫畫、看影片、聽音樂、打遊戲輕鬆多了;

甚至都還要跟家裡長輩努力爭取才行,應該有不少家庭為此失和,畢竟台灣家長多半還是希望小孩多花點時間在學業上,或者是傳統的職業技能上,跳熱舞以後能賺錢吃飯養家活口?

話說有次路過廟會活動,剛好聽到一個小朋友說跳八家將好帥,他長大以後也想要去跳八家將,家長聽了臉都快垮了,旁邊的人聽了都在偷笑,包括我^_^


人的動機通常不外乎來自物質或心理層面上的需求;

為什麼人要工作?動機很簡單,大部分都是缺錢,那就是物質層面的需求;

當然有些人不缺錢而工作,那可能是為了體驗生活^_^,那就是在心裡層面的需求。

青少年很單純,喜歡熱舞99%來自於心理層面的需求,愛音樂、喜歡隨著音樂舞動身軀、喜歡熱舞表演時觀眾注視的眼光…

圖片來源:台灣光華雜誌報導網頁


我相信大多數年輕人都是抱持著這些很正面的動機去跳熱舞,

如果有機會問這些愛跳熱舞的青少年,我想應該都是偏心理層面的喜愛,

應該很少有機會聽到是因為可以賺錢,有利可圖那是大人、成年人、中老年才會有的想法^_^

但是有沒有一些不可告人的動機?

一定有,舉例來說有些荷爾蒙分泌旺盛的年輕人,想藉著跳舞增加更多與異性身體接觸的機會,4、5年級學生時代的舞會、抽機車鑰匙聯誼不一樣都是有這個目的?

這是生物的本能,潛藏在基因裡面的本能趨使表現在行為上,如果沒有這種本能,人類早就絕種了^_^

像雄性天堂鳥為什麼要跳舞?就是要吸引雌性天堂鳥交配產下後代以延續基因,這是潛藏在基因裡驅動生物的本能。

但是絕對不會有人敢公開明講:學跳舞就是想接觸異性,製造以後有啪啪啪滲入交往的機會^_^

這是人類受社會道德壓抑下的反應,用冠冕堂皇的理由來掩飾真正的實質需求,在教育、宗教發達盛行的開發國家、社會團體中尤其明顯。

離題了!

無論如何,現代年輕人多了熱舞這個活動可以選擇,尤其是一些具有高顏值、身材好的舞者展現出來的力與美,經過多媒體的推波助瀾之下很吸引人、很熱門。

韓國在近十幾年知名偶像團體說唱跳俱佳,發展的比美國、日本更好,如果有機會比照成名,帶來的關注與名利讓年輕人如何拒絕?

換成我在十幾歲也會想試試,畢竟悶著頭自己一個人唸書多悶多苦!

多人有興趣的活動就有商機,這就是大人的世界了,

辦活動秀公司產品打廣告,

透過活動比賽經紀公司挖掘明日之星,

不要跟我說辦熱舞比賽是慈善活動,

有能力花錢辦活動的人、公司、團體,

出的錢可不是靠慈善就能輕鬆賺來的…

出錢出人辦活動不是求利就是求名,

就算是純出錢贊助活動,通常也是盡企業社會責任(求名),即使不掛名只出錢,也是求自己心裡暗爽,還是離不開心理層面的動機驅使。

既然如此還不如就大大方方的承認,就是出錢作點大家認同的好事,求個慈善家的名。

又離題了^_^

不論是求利或求名,有投入資源就有機會把活動辦得多,曝光度夠高就讓熱舞活動已經成功變成年輕人文化的一部份,雙北的高中幾乎都有熱舞社,各大學也幾乎都有熱舞社,很多熱舞社出身的新人在婚禮上也都不免來秀一段,畢竟在社群媒體上確實能成功吸引眼球注意創造流量。

我覺得這是好事,讓喜歡熱舞的族群有一個表現自己才能與發展的機會,畢竟能當明星的是少數人,多數人至少可以利用熱舞進行運動展現自我,

就算老了也可以轉向廣場舞繼續發光發熱,活動活動,活著就要動^_^

希望有更多種類不同的活動也可以像熱舞一樣成功,成為年輕人、學生族群文化的一部份,為台灣帶來更多元的文化發展。

參考;

台灣光華雜誌,年輕不要留白-街舞炫風,2007/10

2023/11/12

To be a Light分享會心得

2023/11/12早上去新北市政府3樓聽 "To e a Light" 分享會,

這個分享會是無意間在Accupass 上看到的活動,

因為其中分享者有一個是YTR超認真少年,

平常在找一些電動工具時曾經看過相關的影片,

對其分享內容、風格其實還蠻認同的,

所以就報名了,想聽聽現場演講分享。

活動連結網頁 To ba a Light

活動是新北市政府與國際時尚品牌ELLE的跨界合作,台灣赫斯特媒體主辦,免費的活動,報名前100名還有早鳥禮保溫瓶^_^,可惜太晚看到跟報名了XD

這個活動是新北市影響力活動系列,選了十個有影響力人物,頒獎、表揚,參考下圖及文末參考連結 1&2。

圖片來源:新北市政府網頁

今天是活動有其中2個陳科廷、宋欣穎進行分享發表,另外邀請3位共襄盛舉分享:

凝聚力:台灣好基金會執行長,李應平

突破力:採集人共作室執行人,陳科廷

實踐力:『幸福路上』動畫導演,宋欣穎

說服力:『一步一腳印發現新台灣』主持人,詹怡宜

翻轉力:YTR超認真少年,阿仔師(許廷瑞)

圖片來源:Accupass活動網頁

五位講者各有其特色,

分享的內容也很有意思,

就其中我有興趣的超認真少年阿仔師的分享簡單分享一下個人心得。

專業YTR頻道其實背後往往都有一支專業團隊,包括腳本、攝影、剪輯、影像特效、佈景等等,

超認真少年也是,所以其實雖然訂閱數不少,影片流量也高,但是整個團隊的負擔支出應該也不少,

肯定在收益上不像有些單、雙人作業、音樂、說故事、說影片、帶直播銷售商品的高流量YTR來得好,

尤其是偏工具與工業這類冷門議題,能觸及的觀眾族群本來就比較小跟有限,流量很難衝到非常非常的高。

阿仔師也毫不掩飾他們的團隊需要業界合作、代言機會,很實在^_^

阿仔師本身15歲開始就經歷各種"黑手"工作,

也以自己身為工人為榮,

分享內容介紹自己的15歲後的一些工作過程,如何努力認真轉型成為藝術家與工業知識推廣的YTR,並期待大眾給予工業工作者更多的重視與職災預防保護,這一份心令人敬佩與感動。

阿仔師的成就是努力加機運(沒掛在職災中),想要複製並不容易,但是他的現況給大家一個希望,即使並不會唸書考試,作的工作也不算是熱門主流,甚至充滿危險,但是努力認真才會有機會"翻轉"自己的人生。

我聽了這場分享才知道,阿仔師是有真材實料的"工人",從水電、裝潢、FRP成型、機械冷熱加工都會,原來的主業就已經是大型藝術品的創作者(藝術家)。

有興趣可以看一下維基百科的介紹:許廷瑞


參考:

1. 新北市新聞局,新北影響力11/12分享會

2. 新北影響力 Youtube影片

2023/11/11

騎自行車運動的好處

之前從迪卡儂看了一篇打羽毛球的好處,加上自己的心得看法寫了一篇:

打羽球對健康的15大好處

參考來寫一篇騎自行車的好處:

1. 改善下半身血液循環

騎自行車運動與跑步的最大差異之一就是可以借助器械的幫助,在運動過程中降低身體下半身大腿、小腿、膝蓋、腳踝的負擔,讓自行車運動的持續時間可以拉的比較長,以個人經驗可以連續踩踏騎車1~2小時,但是慢跑1~2個小時相對不太容易,尤其是像我年輕時打籃球留下的腳踝扭傷舊傷很容易在跑步過程中復發,每次慢跑跑不下去都是因為腳踝會痛,但是騎自行車就沒有這個問題,長時間的持續踩踏運動,從腰、腹、髖關節、大腿、膝蓋、小腿、腳踝一直到腳底板,甚至腳趾都會有抓放的動作,當這些肌肉持續性的收縮放鬆,鄰近血管等於持續性的被按摩,血液大量流動;有段時間冬天時腳跟會因為血液循環不佳,早上起床時採到地上會痛,腳跟皮膚也容易乾裂,這兩種現象在開始騎自行車運動後就好了,對改善下半身血液循環的效果很顯著。

圖片來源:昇陽自行車網站
圖片來源:陳立人舒迷車坊踩踏肌動學


2. 強化心肺功能

要強化心肺功能基本上就是要提高運動強度,讓心跳提高到一定程度,一般健康人可以短時間承受的最高安全心跳頻率跟年齡有關,有一個參考計算公式,就是220減去年齡,例如15歲的國中生,心跳頻率可以拉到205/分進行短時間的高強度運動,到60歲,心跳頻率就必須降低到160/分,同樣的運動量每個人的心跳頻率會不同,這就跟心肺功能有關,心肺功能不好,一進行稍高強度的運動心跳頻率就很容易拉高、容易喘,騎自行車訓練可以透過改變速度或者上坡坡度來強化心肺功能,有一次帶親友騎車爬土城承天寺,坡度最大會到10~12%,邊騎邊教親友如何調整身體姿勢、呼吸,騎到目的地休息的時候,親友就問我怎麼有辦法邊騎上坡還可以邊說話?他已經喘到連維持騎車都很勉強,根本沒辦法說話...

騎同樣的路段,體重還比我輕,BMI值比我好,平常也是有在打高爾夫運動,年輕時還幫家裡種田,親友的身體相對同齡算是不錯的,差異就在心肺功能,我已經騎車練一段時間,剛開始騎快一點或是碰上上坡也是喘到不行,心臟跳很快,大概6個月左右,透過間歇式練習,例如快騎30秒,然後放慢騎3分鐘,來回交替個幾次,慢慢的快騎時間就可以拉的更長一點,交替的次數可以增加,騎的速度變得快一點,喘的程度、心跳的頻率都有改變(降低),這就代表心肺功能獲得強化。

健身房飛輪課程的主要訓練也是著重在心肺功能的逐漸強化,天氣不適合出外騎車也可以騎飛輪替代。

3. 增加體力

一個運動如果能夠長期持續,體力就會慢慢加強,騎自行車的其他好處可以讓人喜歡騎車,以前瘋的時候,每個禮拜騎自行車的里程數大概在250~350公里,每天晚上30公里,週末假日每天60~100公里,那段時間體力可能是除了服役期間以外有生以來最好的時候。

4. 增加耐力

透過拉長騎車的時間、距離與路線難度,耐力自然會慢慢增加,記得剛開始帶小孩騎車(剛上國中),第一次騎板橋華江橋到碧潭,從華江橋河濱自行車租借站到碧潭站,甲地借乙地還,20公里路花了兩個小時;後來剛上高中可以騎環大臺北160公里,高中畢業騎環島紀念一下青春,時間在暑假前,很熱,最高記錄到41度的氣溫,順時鐘方向騎,在南下台東段逆風超大,每天大概都是百公里多,第6天從台中出發往北,我問兒子們要到新竹住一晚還是直接騎回板橋?答案竟然是直接回板橋好了!!!早上9點多從台中市區逢甲夜市附近出發,往西爬坡接西濱公路向北騎到八里,再往南騎河濱車道回板橋,總共約200公里,含休息找路花了14個小時,從騎20公里唉唉叫的肉腳到已經環島5天,最後一天還可以在大太陽熱天直接拼200公里,耐力果然有訓練出來。

但是騎車變少,耐力就還回去^_^

5. 降低體脂率

身體組成中脂肪是最難消掉的,原因跟生物本能有關,各種運動主要以肌肉縮放驅動身體結構,脂肪儲存在內臟周圍保護器官並儲存用以度過難關用,所以在運動時最先消耗的是肌肉的能量,不會燃燒脂肪,想要燃燒脂肪能量很辛苦,首先要進行超過30分鐘的運動,身體才會開始取用脂肪能量,而且要以有氧方式才能用到脂肪的能量,一般運動光是要撐過30分鐘就不容易,所以慢跑、騎自行車類的長時間有氧運動最適合燃脂,當開始騎車後,運動時間的感覺會鈍化,隨隨便便都很容易超過1小時,騎車在河濱便看風景邊騎車,一個小時很快就過了,所以至少有30分鐘進入燃脂階段消耗體內儲存的脂肪。

6. 體重控制

體重控制沒什麼訣竅,就是熱量控制,如果能減少熱量攝取,增加熱量消耗,重量想不掉都很難,難的是持續;

有氧運動的減重效果之一在於提高新陳代謝率消耗身體能量,騎車或慢跑類的有氧運動如果能一次持續1個小時以上,提高新陳代謝率的效果在運動結束後持續一段時間慢慢遞減,大概可持續2天左右,所以如果能保持每2天一次一個小時以上的有氧運動,身體就會保持在較高的新陳代謝率持續消耗熱量;

在運動後不要馬上吃太多東西,最好是先補充點水分然後去盥洗,再過半小時後攝取牛奶、無糖豆漿等高蛋白質食物,少糖少油自然就會減輕重量;

自行車選手其實食量不小,但是很少看到胖的,但是一旦不騎車就胖的很快了,因為吃的習慣若沒改,但是熱量消耗變少了,怎麼可能不胖?

7. 改善高血壓

我30歲出頭就有血壓過高的問題,不抽菸、不喝酒,就是習慣晚睡(12點左右),吃過中藥沒效,改看西醫作了一堆檢查找不到原因,乖乖吃血壓控制的藥;

開始騎車以後,控制血壓的藥劑量調到最低,甚至在騎車前不敢吃,免得血壓太低;

其實醫生有說不管原因,只要減重、多運動對血壓控制會有幫助,事實也證明真的有用,但是要持續一段時間沒辦法立竿見影。

8. 大量排汗(毒)使皮膚變光滑

長時間騎車會大量排汗,尤其在夏天,黑色緊身車褲表面可以看到白白鹽結晶粉末,每次騎車大量排汗後盥洗都覺得臉上的皮膚變細,但是要記得多補充水分、電解質,免得身體缺水跟電解質失去平衡容易抽筋。

9. 欣賞風景

雙北的河濱自行車道說實在話越做越好,在每年春秋兩季還會佈置花景藝術,像11月在大佳河濱公園、公館外、延平河濱公園都有,騎車看花多愜意!更不用說在社子島段、關渡段河堤上騎車,看山看河的風景都不錯。

台北市自行車道分成五條,如下圖示:



延平河濱公園靠近大稻埕碼頭有佈置花景藝術@2023/11

社子島島頭公園,遠方可以看到關渡橋,退潮時可以看到招潮蟹,
烏魚迴流季節(11月)會有釣客在這個平台上釣魚,有時會看到魚躍出水面很漂亮




以上圖片取自 台北河濱車道官網

願意跑遠一點到北海岸、東北角台二線看海看山的也很讚,新竹17公里海岸線在靠近賞蟹步道附近的風景也是一流,有綠色隧道、有海景可看,花東公路、太魯閣、恆春海生館到白砂,很多近山近海的路線風景都很好;走路嫌太遠,開車嫌太快,騎自行車最剛好。

新竹17公里海岸線港南運河外

新竹17公里海岸線賞蟹步道旁

台北河濱車道大稻埕peer5

板橋河濱車道新月橋

其他更多車道美景可參考 台灣騎跡

說真的去過日本東京幾條河濱車道,雙北、台灣很多自行車道一點都不輸,台灣人不多利用實在可惜。

10. 釋放壓力

除了騎車看風景可以讓心情變好,在長途騎車與挑戰山路爬坡上,騎車運動會促使分泌多巴胺跟內啡肽,這兩種內分泌物質會讓人產生心理滿足感,會看到有些車友假日沒事就往山上騎車,明明騎車上坡累得要死,但是騎到目的地後內分泌的與作用會讓人產生心理滿足感,簡直就像上癮一樣。

11. 擴大活動範圍

在雙北有方便的捷運跟公車系統可以利用,現代的學生可以很容易移動,但是在沒有公共交通系統可以利用的地方就很難了,人很容易被侷限在一個範圍,以步行能力來評估,人的活動範圍大概以1~2個小時約3~8公里的範圍為限,透過交通工具可以擴大活動範圍,但是對高中以下的青少年就只能利用自行車,像我兩個兒子因為國高中被我帶著騎車到處去的關係,從板橋到新店、烏來、淡水、八里、鶯歌、大溪都覺得算近,騎車單程大概就是1~2個小時內,相對他們國高中同學對活動距離範圍的感覺就不同,也就是透過自行車將活動範圍擴大到約30~40公里的範圍。

12. 增廣見聞改變視野

當依靠自身能力踩踏移動就可以擴大自己的活動範圍以後,看得距離更遠,看得東西更多,其實無形中也幫小孩擴大看事情會有更寬廣的視野。

13. 訓練毅力、強化自信心

騎自行車超過3、40公里甚至百公里其實並不算很容易的事,沒有好的自行車、沒有熟悉自行車功能與操作、沒有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沒有熟悉的路線,一般人想要隨隨便便騎上3、40公里並不容易;

身體的疲倦、對前方還剩多少距離才能抵達目的地的未知恐懼,都會阻礙人繼續下去而放棄回頭;

如果一次又一次的完成路線挑戰,往後面對事情,堅持的毅力與持續努力就有機會完成的自信心就會透過以往的訓練發揮出來,別人作不到,不代表我作不到,就像一天騎自行車200公里這種事都可以完成,還有什麼好怕的?拼拼看!

另外騎自行車不像球類運動對天份、身體素質要求高,只要能走能動,有基本的平衡能力就可以騎自行車;

曾經在參加環花東挑戰活動看過一個女車友,車不是很好,速度也不快,但就是很有毅力的往着終點騎,雖然比別人慢,但是還是有機會可以從花蓮騎到台東,騎完這180公里的路程,這種比高手更值得敬佩,對高手來說這算不上什麼挑戰,本來就知道自己可以輕鬆完成,反而是這些不知天高地厚,沒有把握的可以堅持到完成的很不容易,需要很大的毅力。

騎車到不同熱門地點時,很容易碰上一群車友,此時因為有著共通點"騎車",所以會比較容易展開話題,例如可以聊車子、聊騎車路線、聊騎車經驗等等,甚至作伴一起騎車。

像我念機械,對車子硬體有一定程度的動手能力,基本上的換補胎等故障排除沒問題,新手跟我一起出門就像買了個破胎保險一樣,不用擔心半路破胎該怎麼辦?騎過的路線也不算少,可以幫忙帶路,重點是願意等,不會把人放鳥,跟我一起騎過車的其實印象應該都還不錯;

但是高手團就不適合了,我實在跟不上那種強度跟距離。


15. 接觸大自然

雙北河濱車道或其他各地自行車道,或者上山,或者沿著海邊騎車,都可以接觸大自然,而且也不可能邊騎車邊玩手機。


勉強湊了也是15個好處^_^

其實就是想騎車、愛騎車找出來一堆理由畫唬爛。

基本上鼓勵每個人找一些自己喜歡的運動,

有兩項運動以上更好,不同運動訓練到身體的部位不同,對身體健康的好處也不同,

持續運動對身體健康有幫助,對釋放工作或學習上的壓力也會有幫助。

最近剛好連續兩天晚上打羽毛球跟騎車,把小米運動app透過小米手環8紀錄到演算效果截圖如下:



很意外兩小時的騎車跟羽毛球運動在小米運動的計算結果,

在運動效果上熱量消耗羽毛球多了近1倍,訓練負荷TL羽毛球多了近4倍。

2023/11/10

分享月配息ETF的一些觀察跟想法

特別提醒:網頁上的投資社團廣告都是詐騙,千萬不要點進去加社團。

最近月配息ETF很熱門,
00929復華台灣科技優息ETF破紀錄的上市不到半年的時間規模就突破1000億,很驚人的吸金速度!!!
以2023/11/9收盤價17.65,連續四個月每月配息0.11,假設可以維持這個配息數字繼續下去,試算買個250張,需要441.25萬,每月可配息27500,比勞保退休金月領金額還好,差不多基本工資了^_^,不考慮填息,年化殖利率約7.48%確實很吸引人^_^

註:理財型房貸利率2.1%貸款500萬,20年本息均攤,每月繳款金額約26000,以月配息養理財型房貸,有這麼理想?

試著把自己最近看的資料整理分享一下想法如下。

目前證券交易市場上有許多ETF,
ETF的本質就是基金,
買基金的成本有:
手續費,銷售單位收,買收賣不收,費率不一定,通常有折扣甚至免費
保管費,保管銀行收,每天或定期從淨值扣
經理費,投信公司收,每天或定期從淨值扣

將股票型、債券型基金證券化後上市櫃後就可以像股票一樣直接即時交易,
比以往透過銀行買基金或直接向投信公司申購方便很多;
基金換成ETF型式交易後這些費用還是在:
手續費:成交值0.001425,券商買賣各收一次,券商折扣0~?
保管費,保管銀行收,每天或定期從淨值扣
經理費,投信公司收,每天或定期從淨值扣
若是追蹤特定編制指數的被動型ETF通常經理與保管費用通常會比較低,
所以要注意ETF有隱形存在的成本,經理費跟保管費會默默吃掉ETF淨值,以最低的0.26%來說,放10年吃掉淨值2.6%,以較高的1.2%來說,10年會吃掉淨值12%,如果ETF買入標的10年來賺的錢是0,淨值會因為經理費+保管費降低2.6%~12%,
所以像有些反向、槓桿型的高經理保管費ETF只能作短期操作,絕對不能買來放著不管,放久淨值很可能會變成0;
證券交易稅:政府收,ETF的稅率依成交值0.001(一般個股是0.003)賣出時收,債券ETF目前免徵。

從配息週期來看有不配息,年配息,半年配息,季配息,雙月配息跟月配息,
各家投信推出的ETF理財商品,
以不同投資屬型搭配配息週期來迎合不同投資者的需求。

回到主題目前查到有月配息的ETF有以下幾檔:

00772B,中信高評級公司債,2019/1上上櫃至今2023/10,4年10個月累積配息金額7.954,平均每個月配息0.137。

00773B,中信優先金融債,,2019/1上上櫃至今2023/10,4年10個月累積配息金額7.272,平均每個月配息0.125。

00929,復華台灣科技優息,2023/6/1開始買賣,2023/7配息至今維持每個月0.11。

00933B,國泰10Y+金融債,2023/10上櫃開始交易,上市滿120日進行評價,第一次配息預計在2024/2。

00934,中信成長高股息,2023/11/1上市交易,第一次配息預計在?

00936,台新台灣ESG中小型,2023/11/8上市買賣,第一次配息預計在2024/2。

00937B,群益ESG 20年期以上
BBB投資等級公司債ETF基金,11/20開始募集,12/5上櫃買賣,第一次配息預計在2024/2。

這7個月配息ETF有4個是債券ETF,有3個是股票型ETF,相信後續會有更多投信公司會推出月配息ETF迎合投資人的喜好。

以上述7檔月配息ETF已經開始配息的3檔有:00772B,00773B,00929三檔,
看殖利率,目前毫無疑問是00929大勝…

股票型ETF的00929看復華投信網站資料,
2023/11/9淨值的組成包括三項:
基本面額15,
收益平準金0.79
資本損益平準金1.86
基金淨值為15+0.79+1.86=17.65

其中收益平準金有利息收入跟股息收入兩項,
資本損益我猜是持股現值減去持股成本,
00929上市至今碰上台灣科技股走AI行情,持股標的又以科技股為主,也成功在AI概念股下跌過程前換股,獲利不錯,以收益平準金跟資本損益平準金共2.65,只要持股沒有大跌,只拿收益平準金來配息至少可以撐7個月,把收益平準金的利息收入發完,然後差不多又是新一年度的股息配息收入可以放進收益平準金項目中。

但是…
配平準金等於就是拿淨值組成的兩個平準金項目出來配,對受益人來說配了息淨值就減少,不過如果配息都是來自淨值組成的現金(可以假設就是收益平準金),等於持股都沒動到或價值沒減損,那只要持股標的有漲一下,那應該就會很快填息,
試算0.11/15=0.733%,只要持股組合有漲0.75%就會填息,好像還蠻理想^_^;
可是如果持股組合跌價的話,那填息就要在等等了,
而且如果資本損益平準金跌到負值,約持股組合跌超過12.4%,再多跌點把收益平準金的值也跌掉,總計跌超過17.77%,那就有淨值低於基本面額能不能配息的疑慮,目前應該沒人敢說台灣科技股接下來會不會跌掉18%^_^;
股市往上走配息沒問題,往下就再看看了,這是股票型ETF配息的中斷可能風險。

後續兩檔月配息股票型ETF開始配息觀察一陣子才會清楚績效差異。

債券型ETF配息來源主要是所買債券的配息收入,
規模很大的00772B跟00773B理論上有機會作到每個月都有債券利息配給投資人,
只是分配到每個月去時難免還是會有高低,
尤其2023年因為新申購大量增加,在沒有收益平準金機制下,月配息金額被新增的受益人稀釋降低,配息殖利率在美債升息情況下不升反降,
但就是拿到債券利息來配給受益人,所以幾乎不會無法配息的問題,
淨值還是會受資產中的現金項目因為配息發現金出去而降低的問題;
但是隨著債券利息入帳,理論上淨值就慢慢回來了,
而債券本身只要沒有到期或賣掉或發債方倒閉,在殖利率沒變的情況下,債券的票面價值應該是固定不變的,剩下的減損就是經理費跟保管費。
所以債券型ETF雖然配息殖利率比較差,但是就配息風險而言會比股票型ETF低,畢竟債券型ETF只要是投資等級債券以上的,風險係數幾乎都是RR2,

股票型的風險係數幾乎都是RR4甚至RR5,像00929跟00936是RR5,00934是RR4,
以風險來看00934的配息應該會比00929跟00936少。

00934風險係數RR4

00936風險係數RR5

00929風險係數RR5

以上圖片擷取自中信投信、台新投信、復華投信網頁。

至於那一個比較好就看投資人自己的投資風格屬性可以承受那一種風險?

如果口袋夠深,其實也不用想太多,每一檔月配息ETF都買一些,分散風險^_^
不考慮ETF股價變化,名目上的殖利率都會比定存好,
重點在於不要想一次買在最低點,太難了!
分批定期定額或不定額買入,超過20~30%以上時停利,
持續定期買入不停損,長時間下來資本成長的機率應該是很高的。

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本人無關。

特別提醒:網頁上的投資社團廣告都是詐騙,千萬不要點進去加社團。

2023/11/6

新北耶誕城2023亮點與交通建議

2023年新北耶誕城在12/9 & 10兩天有演唱會,依往例只要沒下雨人潮會滿到馬路上,所以儘量不要開車經過新板特區一帶,

只想看燈的也儘量錯開那兩天,平日週1~3人少很多,也比較容易停車。

板橋每年11月中到12月底(其實到隔年元旦假期後結束)的新北耶誕城都會吸引很多人潮,

今年(2023)預計11/17開始,又逢總統選舉即將正式展開,板橋車站附近一帶在這段時間的晚上應該開始又會陷入長達1個半月的交通黑暗期。

想要來湊熱鬧的還是建議搭捷運板南線、環狀線,或搭台鐵、高鐵來比較好,出站就到燈區很方便。

新北耶誕城新板燈區連結

如果硬是要開車,那假日週末晚上就請作好車位要等很久的心理準備,

根據以往的經驗,大概要到晚上9點以後車位才會慢慢釋出,沒辦法,逛一圈加上吃點東西,2、3個小時跑不掉^_^

停車場主要還是那幾個:

熱區內的就是新北市政府地下停車場、板橋車站地下停車場、大遠百、小遠百、百陽大樓、麗寶百貨,

稍微遠一點的就是第一運動場地下停車場、中和環球購物中心、民權立體停車場、府中立體停車場、板橋高中地下停車場,板橋國小地下停車場

註:府中立體停車場靠近南雅夜市跟林園薑母鴨、佳珍龜山島海鮮兩間餐廳,在冬天晚上就很容易客滿,更不用說週末晚上,停車需求會外溢到板小地下停車場,過用餐時間2030後比較會有空位,所以在新北耶誕節舉辦時間晚上,這兩個停車場想停車也不容易^_^

再遠一點有愛買停車場、亞東科大地下停車場、亞東醫院停車場、民生高架橋下停車場、致理科大停車場等等,

停車場google map參考連結:

https://maps.app.goo.gl/LxsMJodnmHU4tp7r9

停車場雖多,但是原本月租就用掉7、8成的車位,假日逛街、吃飯停車的也多,平常假日就很難停,更不用說碰上新北耶誕城活動期間的假日,

連我這種當地人為了怕車開出去回來沒得停,都選擇儘量避免開車出門,外地遊客人生地不熟還想要硬拼碰運氣找停車位?!

聽說耶誕城活動期間假日晚上連計程車司機都不想跑這一區,太塞了…

真要假日晚上來要開車,我建議停在愛買停車場、新北圖書館地下停車場、亞東醫院停車場或亞東科大地下停車場,這幾個停車場以我在地人的經驗假日晚上會比較容易有位置停,散步到府中站或亞東醫院捷運站搭捷運到板橋站的熱門燈區看燈。


其實正式開始前兩個禮拜,施工廠商就會開始佈置,

開始前一個禮拜通常就會佈置到差不多,然後開始試燈,

一些熟門熟路的網紅就會趁正式開始前人還不多時趕快來拍照,

畢竟在流量上先搶先贏,越早推文流量越大^_^

晚上吃飽出去散步逛了一圈,

隨手拍了一些分享,

今年的空橋佈置比去年好多了,

尤其是新北市政府連通大遠百的空橋,

今年是紫藤花隧道,白天晚上都好看,

肯定是今年的最熱門景點之一:

從大遠百方向拍的外觀
燈還沒點亮
點燈的紫藤花隧道
現場看其實沒那麼"紫"

陰天的照片

從新北耶誕城官網就已經可以看到已經佈置好的試燈照片,
圖片來源:官網

說真的今年比去年漂亮很多,

市府往誠品空橋

誠品往市府空橋

誠品往麗寶空橋

麗寶往板橋車站空橋

麗寶往車站空橋

去年的逛一次就懶得再去(一方面是工作忙翻了),

今年比較有空,趁著正式開始前可以多逛逛。

今年的主燈竹筍也不錯:

從B1層往上拍



板橋捷運站3號出口

板橋捷運3號出口往文化路方向


2023/11/5

冬天使用家用熱水器洗澡注意事項

冬天快到了,使用熱水洗澡有幾種狀況要注意:
1. 瓦斯熱水器不可放在通風不好的室內,很危險,很大機會會造成缺氧跟一氧化碳中毒。
2. 即使瓦斯熱水器放在陽台戶外,也要注意風向跟鄰近窗戶,如果風會把燃燒後的廢氣吹向窗戶送入室內,也有可能會造成缺氧。

以上這兩點這十幾年政府宣導很多,大家應該都聽到膩了,但偶而還是會發生憾事,所以還是要注意一下^_^

另外一種要注意的狀況:
洗澡時的水溫劇烈變化!

熱水器設計上為了提高熱交換率,熱交換器構造上一定會造成水的流動阻力,加上若在水質較硬的地區,熱水易使鈣質在管路內形成沉積物造成管徑斷面積縮小,這些因素都會使熱水管路的水流量會比冷水小。

圖片來源:AOSmith網站


一般冬天洗澡時通常會先開熱水,等溫度上來後再開冷水調整到適當的溫度;
但是當有第二個熱水水龍頭同時打開時,原本使用中的熱水流量會瞬間變小,但是冷水管因為阻力小,流量變化不大,這時冷熱水混合比例會發生改變,熱少冷多造成水溫度降低,
夏天時這點溫度下降沒什麼影響,冬天就不同了,冷水溫度比夏天低近20度,原本的適當的洗澡水溫會變成很冷,這種水溫劇烈變化輕則打哆嗦,重則感冒,甚至引發心血管出問題,
就像三溫暖、游泳池通常會貼警告有高血壓跟心臟病建議避免使用要小心溫度劇烈變化一樣,
原本身體表層血管因為洗澡水溫度比室溫高而擴張,此時身體核心血壓會降低;突然的冷水降溫會使身體表層血管收縮,身體核心血壓升高,
如果血管的彈性不好,可能會有破裂出血的危險,若發生在重要器官,那事情就大條了,應該沒人想要光溜溜、塗滿肥皂的被急救、叫送急診…

假設身體健壯可以承受這樣熱變冷變化,
接下來另外一個問題是當其中一個熱水停止使用,
還在使用的熱水流量會突然增加,冷水流量沒變的情況下,水溫會突然上升,有可能過熱甚至燙傷。

所以在冬天洗澡要儘量避免兩個熱水龍頭同時使用,以避免水溫劇烈變化。

其實以熱水器廠商的建議是使用熱水器時,可以調整出水量跟火力大小,讓熱水出水溫度剛好適合洗澡使用,不使用冷水混合降溫那就不會有這種問題,或者是選購具備恆溫出水的熱水器或水龍頭(實際使用經驗是不太習喜歡跟習慣);
但是這種使用方式通常水流量會比較小,洗澡沖水不過癮^_^

現在有些電熱儲式或熱泵熱儲式或跟著龍頭的瞬熱式應該就比較不會有這種水溫劇烈變化問題,但若家裡使用瓦斯熱水器的還是要小心。

其實一直想要換熱泵式熱水器,但是那個桶子結構比較大多占一個空間麻煩,另外價格也比較貴,在電費高漲時也懷疑用電會比燒天然氣省錢?

2023/11/4

大量生產製造技術

參考以下文章連結:




已開發國家、開發中國家少子化的趨勢不可擋,
除了少子化以外,勞動力結構受到的影響還有教育程度提高對職業型態要求改變、新的斜槓、外送、多元化租賃車產業等等,
這些對已開發跟開發中國家製造業勞動力的不利因素造成勞動力資源一直處於下降的狀態,
想保留產業競爭力,發展自動化製造技術降低人力需求是無法避免的,
長期以來工廠中的生產工程技術研發也一直往這個方向在發展,
生產工程技術單位的KPI往往就是降低人力、增加產能、提高品質良率!

參考連結文中使用到的大型壓鑄技術算是近十幾年很熱門的重點,
複雜結構形狀底座可作為產品基礎載具,安裝各種功能元件構成產品發揮功能,文中的鋁鑄造汽車底盤就是汽車最重要的基礎結構載具,
同樣的概念衍生到消費性產品常常就是鈑金件結構件或塑膠底座。

汽車產業透過大型鋁鑄造技術製造底盤,以降低零件組裝數量與對應所需要的時間,也便於作為自動化組裝作業的基礎載具。

我覺得有以下幾項促成大型壓鑄技術的研發投入與應用:

1. 使用鋁材重量輕、符合節能(車量減重)、環保再生減廢的趨勢要求

2. 鋁材壓鑄製程因鋁材流動性較鋼好好,成品形狀結構可以作的比較複雜,可以減少零件使用量與組裝程序步驟時間

3. 鋁壓鑄製程發展導入電磁攪拌、除氣、過濾等工序,大幅降低鑄件中的氣孔、雜質,提升強度與耐用性

4. 鋁壓鑄模擬計算能力提升,有助於縮短產品設計到量產的研發時間

航太、手工具材料應用上,鋁材常會再加上塑橡膠、纖維複合材料等,但是要直接放進鋁壓鑄製程中會有溫度過高的問題,只能放在壓鑄降溫後進行。

鋁壓鑄製程並不便宜,但是在節能、環保與減少零件數量上有幫助,
材料與生產製造技術與設備的研發相信未來可以持續降低成本,應用上有很大機會越來越多。

相對傳統汽車底盤以鈑金沖壓成型,鈑金成型透過多次連續衝壓構成形狀複雜的結構件,。

鋁鑄造相對鈑金的優勢是:
1. 可以作成不等肉厚的結構件
2. 結構成型後的穩定性
3. 材料阻尼效應高比較能吸收振動能量,吸震
4. 其它想到看到再補充

鋁鑄造相對鈑金的劣勢則是:
1. 成本較高
2. 生產製造程序所需時間長
3. 其它想到看到再補充

塑橡膠件則早以應用在前後保險桿、車內儀表板裝飾等。

現代汽車工業利用這些鈑金成型、塑膠射出成型、壓鑄成型構成各種複雜形狀的機構件,減少零件數量,
透過各式卡扣榫結合,縮短組裝時間,
這些都是自動化大量製造技術的基本概念。

另外3D CAD軟體的處理複雜幾何模型,加上CAE軟體模擬物理現像,
其實都是讓複雜形狀可以更容易進行研發設計成型的重要幫手,
如果只靠2D圖面,要呈現這些複雜零件設計實在是很不容易的事。

大量製造自動化技術必須要靠一連串的技術整合堆疊才能成功,這也造成往後技術資本障礙越疊越高,市場後進者必須克服與挑戰的重大難題。

2023/11/2

北海道旅遊 洞爺湖&天珠山

日期:2023/10/10~11

北海道的幾個大型湖泊中,洞爺湖距離距離兩大都市札幌跟函館都不算遠(以日本的距離習慣來說),

但是如果不跟團或自行租車開,交通上其實並不算很方便,

因為這次行程純粹放鬆休閒,

決定一家四口在札幌租了一台二代Sienta油電版,到處跑比較方便,也不用拖著行李搭車、轉乘。

自行開車從札幌出發,逆時針方向去小樽、洞爺湖、登別再回到札幌,剛好逆時針方向繞一圈。

其中洞爺湖的行程算是這一趟旅遊最令人驚艷的。

接近洞爺湖時故意忽略導航建議的路,直接切下坡走湖邊的路,

洞爺湖有完整一圈的環湖道路,如果天氣適合,騎自行車應該也蠻棒的,一圈約36公里,沿途平坦或緩上緩下,算是風景好又輕鬆騎的好路線,但是不適合夜騎,很多路段照明其實不足,晚上也沒什麼風景可以看。

第一個碰到的景點是伏見堂公園,

從地圖上看伏見堂公園在洞爺湖的西北邊,附近算是洞爺湖畔第二熱鬧的區域,

洞爺湖最熱鬧的區域在湖的南偏西方向,多數的知名飯店跟碼頭都在這一區,可以一次看著湖景跟遠方的羊蹄山。

伏見堂公園的位置算是稍微有點遠離最熱門的洞爺湖南邊風景區域,

伏見堂是岸邊延伸向湖中一塊小的陸連島上的小祠堂,如下圖示:


到的時候接近傍晚,整個公園幾乎沒人,空氣清新加上岸邊湖水清澈見底,給人的感覺就是非常的放鬆跟舒服。


晚上住宿地點在萬世閣洞爺湖飯店,最大的特色就是 8樓的半露天泡湯(星之湯),如下圖示:

因禁止拍照,圖片取自官網
萬世閣的湯分B1與8樓
8樓的湯有分半露天跟室內(有落地窗)
12:00~2:00是女湯
2:30~10:00是男湯
有興趣的要注意時間
建議日間時間泡才能看到湖景跟遠方的羊蹄山

足湯區可以穿衣服泡腳
要穿過裸湯換衣服區域
水感覺不是很乾淨

晚上在8樓半露天往外看幾乎是黑壓壓的一片
只有女湯時間可以邊泡湯邊看煙火
煙火施放時間:20:45~21:05
但實際上的煙火沒有圖片上P的這麼多跟近,不要被圖片給騙了^_^

洞爺湖的煙火很特別,
煙火是從船上放,邊移動邊放煙火,
很多面湖的房間都可以看到一部分的煙火,
若是要看完整的還是要到湖邊,
很多面湖的飯店都可以直接走到湖邊看煙火,
萬世閣還有足湯可以邊泡腳邊看煙火;
煙火施放時間雖然有近20分鐘,
但是放的煙火量並不算多,
台灣很多廟會活動放的量可能還比較多,
當晚很多韓國跟台灣遊客看了一部分就離開了,
這也沒辦法,每天晚上都要放,太傷本也不環保^_^

第二天早上去了昭和新山跟天珠山,
昭和新山停車場要收費JPY500,
纜車上天珠山觀景台要JPY1800,四個人要JPY7200,感覺有點貴XD
原本拍了昭和新山照片就當作完成到此一遊,

後來還是決定搭纜車上去,就算踩雷也就一次,都從台灣來到這麼遠的地方了;
纜車行駛時間約6分鐘,兩台大型纜車輪流上下,每15分鐘就上下一次,當天人不多很快;
纜車下行錄的一小段


走出纜車站,看到觀景台設計跟風景就很慶幸沒有省這一筆錢,

四人座位加小桌子


有三組可以躺下來的雙人座


座位旁有放餐飲的小桌
秋天的天氣很剛好
躺在這看著藍天白雲跟下方的洞爺湖非常舒服

一開始沒注意到旁邊有賣咖啡、飲料、點心的店,起身要走才發現,可以點一份享受一下,有來到洞爺湖這一帶旅遊的,強烈推薦搭纜車上來看看。

纜車站另外一端有一小步道,可以走上另外一個觀景台,
從纜車站往另外一端觀景台

一邊看有珠山火山口

另外一邊可以看內浦灣跟函館方向的北海道駒岳,風景也不錯,忘了拍照片^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