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其實不能喝咖啡,每次喝都會有一點心悸等不舒服的感覺,
但是我還蠻喜歡咖啡廳的氣氛,
最近看到報導國外網站票選台灣最佳的25間咖啡廳覺得還蠻有趣的,
所以把這幾間咖啡廳位置建到 Google Map 清單上,
有機會路過附近就可以來去看看,
順便分享記錄在網頁上:
Google map 清單:連結
在台北就有 8 間,其中有三間就在板南線上,另外五間離捷運站也不算遠:
第一名的 Simple Kaffa就在忠孝新生站附近。
新聞報導出來後這幾間生意應該會好到不行,
畢竟台灣人就是愛熱鬧...
分享個人的自動化設備與機械設計研發軟體的工作經驗、資料心得、休閒旅遊等。 如果有任何指教,請在文末留言或使用網頁版右上的連絡表單與我連絡。 請勿盜用文章,歡迎轉載分享請留言並註明原文章出處,謝謝 !
2020/2/15
2020/2/9
表面防沾黏技術文章分享
一般生活上最容易會接觸到使用防沾黏技術的物品就是鐵氟龍塗佈的水壺、不沾鍋、內鍋、蛋糕模等等,
在工業上應用包括有模具、特殊流體用管路等,利用防沾黏的技術以便於脫模跟降低流體阻力,
其他在衛浴產品、建築外觀、船舶外殼上的表面也會使用不同的防沾黏技術來降低灰塵、油污、海洋生物附著等,以保持表面清潔,
從節能與方便性的角度來看,防沾黏的技術應用越來越廣,也會越來越多。
物體表面要防止沾黏,有三種原理(參考資料*1),如下圖示:
1. 低表面能,Low surface energy
物體表面上的基本組成分子會有對外界接觸分子的不同吸附能力,
通常會以水作比較標準,
定義表面能或接觸角,
低表面能(高接觸角)表示對水分子的吸附能力差,
也就是表面不容易附著水,
因此會在表面形成球滴狀,如下圖左示:
相反的很多鍍膜或塗佈製程前必須先確認表面清潔的狀況,通常也是以接觸角作指標,
為了讓膜的附著性好,接觸角越低(水滴攤平成薄膜)越好,如上右圖示,
評估接觸角在鍍膜製程的目的是要評估表面污染的殘留狀況,以確保覆膜與基材的接著力,
實務上幾乎大部份設計都會以親水性附著力為準,因此提到接觸角通常都是以水作為標準。
所以要注意的是是親水性材料往往斥油,親油性材料往往斥水,
因此製程上若要鍍膜或塗佈時是油性物質,
對水低接觸角反而會造成油性塗層附著力差而容易剝落,
因此要注意接觸角、表面能是相對性的,必須注意材料的特性,如下圖示:
為了處理這種狀況,有時就會在高親水性表面加上官能基,
讓向基材的另側的性質為親油性,
改變相對材料的表面能特性以增加附著力。
回到防止沾黏技術在這個部份原理應用上,
防止沾黏會以高接觸角,低表面能為目標,
像鐵氟龍屬於化學反應惰性的材料,
因為分子內部力量分布均勻,對外部不太容易吸附其他材料,是已知表面能最小的固體材料*2,
不沾鍋就是在高導熱鋁基材鍋子上塗佈鐵氟龍層,
利用鐵氟龍材質特性形成高接觸角表面,
疏水、疏油讓食材不易沾黏在鍋子表面,
至於如何在鋁材表面進行處理,至於要如何讓鐵氟龍跟鋁材可以緊密接合就是各家廠商的技術機密。
針對不同的需求,另外會有其他不同的表面鍍、塗層用來對應不同的接觸材料,可以參考資料1內容介紹。
2. 剝離作用,Ablation
有些基材表面會塗佈上表層會剝落的材料,
當其他材料附著後,塗層表層很容易剝落,使材料無法附著在基材的塗層上。
缺點是這些易剝落的鍍層材料會形成雜質汙染,
另外塗層材料因為剝落會逐漸損耗,所以必須定時補充損失的塗層。
在船舶水線以下的船外殼就經常用這種方式來防止水生生物附著在船殼上,
海水中各種不同生物總是會有可以附著在塗層上的方法,
採用剝離作用是目前最簡便有效的方式之一。
3. 低摩擦力,Low friction, low shear strength, high slip,
低摩擦力的作用跟低表面能有點像,
附著物因為表面的低摩擦係數關係不容易在表面停留,
這種現象比較像是水、灰塵在垂直"光滑平整"的玻璃面上因為摩擦力小,加上有重力作用關係會往下墜落,不容易附著,
類似例子如汽車玻璃上塗矽油封住玻璃表面的微小孔矽形成光滑面,讓水滴不容易停留。
傳統中式煎魚會要求先熱鍋,再下油,這樣就會產生不沾鍋的效果,
這裡面使用了上述 2 & 3 的原理的綜合作用,
首先熱過後下油,因為鍋子表面溫度遠超過油的沸騰溫度,
油接觸鍋子後迅速汽化成蒸氣,油的液體分子產生剝離作用,原理 2,
蒸氣在鍋子跟油之間形成一層相對較低摩擦係數的氣體層,原理3,
兩個作用同時使食物產生不沾的效果,
這種現象早在 18 世紀就被描述,稱為萊頓佛羅斯特(Leidenfrost)現象,參考3。
參考:
1. Non-stick Coating Selection Guide
2. 聚四氟乙烯,Wiki
3. 萊頓佛羅斯特現象,Wiki
在工業上應用包括有模具、特殊流體用管路等,利用防沾黏的技術以便於脫模跟降低流體阻力,
其他在衛浴產品、建築外觀、船舶外殼上的表面也會使用不同的防沾黏技術來降低灰塵、油污、海洋生物附著等,以保持表面清潔,
從節能與方便性的角度來看,防沾黏的技術應用越來越廣,也會越來越多。
物體表面要防止沾黏,有三種原理(參考資料*1),如下圖示:
由上到下分別是高表面能、剝離作用、低剪力(摩擦力)三種不同的作用 圖片來源:Non-stick Coating Selection Guide |
物體表面上的基本組成分子會有對外界接觸分子的不同吸附能力,
通常會以水作比較標準,
定義表面能或接觸角,
低表面能(高接觸角)表示對水分子的吸附能力差,
也就是表面不容易附著水,
因此會在表面形成球滴狀,如下圖左示:
圖片來源:ptfecoatings.com |
為了讓膜的附著性好,接觸角越低(水滴攤平成薄膜)越好,如上右圖示,
評估接觸角在鍍膜製程的目的是要評估表面污染的殘留狀況,以確保覆膜與基材的接著力,
實務上幾乎大部份設計都會以親水性附著力為準,因此提到接觸角通常都是以水作為標準。
所以要注意的是是親水性材料往往斥油,親油性材料往往斥水,
因此製程上若要鍍膜或塗佈時是油性物質,
對水低接觸角反而會造成油性塗層附著力差而容易剝落,
因此要注意接觸角、表面能是相對性的,必須注意材料的特性,如下圖示:
左:紡織物上的水滴,相對高表面能,水被吸附攤開; 中:水跟油放在氟素樹脂上,相對都是低表面能,形成高階觸角的水滴與油滴; 右:水跟油放在油性的蠟上,水相對蠟是低表面能,形成高接觸角的水滴, 油相對蠟是高表面能,油被蠟吸附攤平。 圖片來源:Non-stick Coating Selection Guide |
讓向基材的另側的性質為親油性,
改變相對材料的表面能特性以增加附著力。
回到防止沾黏技術在這個部份原理應用上,
防止沾黏會以高接觸角,低表面能為目標,
像鐵氟龍屬於化學反應惰性的材料,
鐵氟龍,TEFLON,聚四氟乙烯 |
Teflon 分子鏈 3D 結構 圖片來源:3DChem.com |
不沾鍋就是在高導熱鋁基材鍋子上塗佈鐵氟龍層,
利用鐵氟龍材質特性形成高接觸角表面,
疏水、疏油讓食材不易沾黏在鍋子表面,
至於如何在鋁材表面進行處理,至於要如何讓鐵氟龍跟鋁材可以緊密接合就是各家廠商的技術機密。
針對不同的需求,另外會有其他不同的表面鍍、塗層用來對應不同的接觸材料,可以參考資料1內容介紹。
2. 剝離作用,Ablation
有些基材表面會塗佈上表層會剝落的材料,
當其他材料附著後,塗層表層很容易剝落,使材料無法附著在基材的塗層上。
缺點是這些易剝落的鍍層材料會形成雜質汙染,
另外塗層材料因為剝落會逐漸損耗,所以必須定時補充損失的塗層。
在船舶水線以下的船外殼就經常用這種方式來防止水生生物附著在船殼上,
海水中各種不同生物總是會有可以附著在塗層上的方法,
採用剝離作用是目前最簡便有效的方式之一。
3. 低摩擦力,Low friction, low shear strength, high slip,
低摩擦力的作用跟低表面能有點像,
附著物因為表面的低摩擦係數關係不容易在表面停留,
這種現象比較像是水、灰塵在垂直"光滑平整"的玻璃面上因為摩擦力小,加上有重力作用關係會往下墜落,不容易附著,
類似例子如汽車玻璃上塗矽油封住玻璃表面的微小孔矽形成光滑面,讓水滴不容易停留。
傳統中式煎魚會要求先熱鍋,再下油,這樣就會產生不沾鍋的效果,
這裡面使用了上述 2 & 3 的原理的綜合作用,
首先熱過後下油,因為鍋子表面溫度遠超過油的沸騰溫度,
油接觸鍋子後迅速汽化成蒸氣,油的液體分子產生剝離作用,原理 2,
蒸氣在鍋子跟油之間形成一層相對較低摩擦係數的氣體層,原理3,
兩個作用同時使食物產生不沾的效果,
這種現象早在 18 世紀就被描述,稱為萊頓佛羅斯特(Leidenfrost)現象,參考3。
萊頓佛羅斯特液滴 圖片來源:Wiki |
參考:
1. Non-stick Coating Selection Guide
2. 聚四氟乙烯,Wiki
3. 萊頓佛羅斯特現象,Wiki
2020/2/8
騎車用口罩分享
最近因為2019新冠狀病毒(COVID-19,2019-nConV,俗稱武漢肺炎)的因素突然之間口罩又變成大熱門。
各種搶購、掃貨、排隊買口罩行為已經被列成"2020年 口罩之亂"。
因為自己年紀大以後呼吸道狀況不如以往,
打掃時只要沒戴口罩,灰塵重一點,就會出現類似過敏氣喘的現象,
呼吸會有"咻、咻、咻"的聲音,
有一次嚴重到差一點想去醫院掛急診;
加上常騎 UBike 通勤,路上汽機車排氣、灰塵都不少,
所以近幾年一直都有使用口罩的習慣,
除非剛好自己有感冒怕感染別人,
不然使用口罩的主要目的都是防塵、防汙。
以下分享近幾年買、用口罩的心得。
要說到買口罩,最早應該是從父親因為不明肺炎住院然後不良於行開始,
當時每隔一陣子都會固定買一盒醫療用口罩給外籍看護工跟父親使用,
這種應用狀況自然都是使用醫療型口罩,
主要在醫療器材行買一盒 50 片,
價格大概就是150上下,看是在甚麼通路買,
連鎖醫療器材行會比較貴一些,
一些小型藥局、醫療器材行付現金買會比較便宜,
網路上寫的一盒100還沒買到過。
後來父親走了以後,還剩下半盒左右,一直放在家裡,也忘了拿來用,
雖然已經過期,但是保存上應該還算堪用,
加上家裡本來就一直有固定備著一些口罩,
所以最近的口罩之亂買不到口罩這個問題對我家其實是沒甚麼影響。
但是醫療型口罩拿來騎車帶很不適合,
主要原因有二:
1. 平面造型在騎車時若逆風會緊貼住口鼻,加上騎車微微出汗後痕容易會黏在鼻口,很不舒服,甚至無法透氣。
2. 只要用一小段時間,稍微摩擦到就很容易起毛球、鬚鬚,這些鬚鬚摩擦到鼻孔很不舒服。
所以只好另外找適合用的口罩,
一開始也用過 3 M 布口罩,
但是每隔一陣子要洗,很容易忘記,不方便,
買過兩個以後用一陣子就沒有再用。
試過進無塵室用過的防塵口罩,
跟醫療型口罩有一樣的問題,
而且因為主要是防止人員汙染無塵室環境用,感覺上防外部灰塵效果並不好。
後來無意間看到有附排氣閥的 3D 立體口罩,
可以降低口罩內部的溼氣跟避免緊貼在鼻口的問題,
前前後後買了 40 個來用,
有排氣閥差很多,口罩內比較不會那麼濕,
至於防塵效果也還可以,
3D造型確實也不會緊貼口鼻,
但是用沒幾次會起毛球,
買了兩批還沒用完就不想用。
最後找到 3 M 工業防塵用的 附排氣閥 + 3D造型+N95口罩,
2019/2 在 Momo 買了 1 盒 20片/790,一片將近40,
這個口罩雖然貴,但是真的好用,
防塵效果很好,
有排氣閥不會很容易濕、悶,
重點是不會很容易起毛球,
只要不弄髒,一片我都用上一個月,
所以算起來也不會比較貴,又可減少很多垃圾;
缺點是不能防有機氣體,
不過擋灰塵、微粒的效果真的不錯,
另外是固定繩不是耳掛式,
所以我都剪斷重綁成耳掛,
缺點就是因此會稍微有點緊,
只有在騎車時帶其實還好,
帶ㄧ整天耳朵就會有點不舒服。
有時因為有點感冒帶到辦公室時,
同事看到都會很好奇這個口罩很特別,
每次都要解釋一下因為騎車關係需要有排氣閥跟 3D 造型,
同單位同事看久就習慣了。
口罩之亂開始後,
各種搶購、掃貨、排隊買口罩行為已經被列成"2020年 口罩之亂"。
因為自己年紀大以後呼吸道狀況不如以往,
打掃時只要沒戴口罩,灰塵重一點,就會出現類似過敏氣喘的現象,
呼吸會有"咻、咻、咻"的聲音,
有一次嚴重到差一點想去醫院掛急診;
加上常騎 UBike 通勤,路上汽機車排氣、灰塵都不少,
所以近幾年一直都有使用口罩的習慣,
除非剛好自己有感冒怕感染別人,
不然使用口罩的主要目的都是防塵、防汙。
以下分享近幾年買、用口罩的心得。
要說到買口罩,最早應該是從父親因為不明肺炎住院然後不良於行開始,
當時每隔一陣子都會固定買一盒醫療用口罩給外籍看護工跟父親使用,
這種應用狀況自然都是使用醫療型口罩,
主要在醫療器材行買一盒 50 片,
圖片來源:csd |
價格大概就是150上下,看是在甚麼通路買,
連鎖醫療器材行會比較貴一些,
一些小型藥局、醫療器材行付現金買會比較便宜,
網路上寫的一盒100還沒買到過。
後來父親走了以後,還剩下半盒左右,一直放在家裡,也忘了拿來用,
雖然已經過期,但是保存上應該還算堪用,
加上家裡本來就一直有固定備著一些口罩,
所以最近的口罩之亂買不到口罩這個問題對我家其實是沒甚麼影響。
但是醫療型口罩拿來騎車帶很不適合,
主要原因有二:
1. 平面造型在騎車時若逆風會緊貼住口鼻,加上騎車微微出汗後痕容易會黏在鼻口,很不舒服,甚至無法透氣。
2. 只要用一小段時間,稍微摩擦到就很容易起毛球、鬚鬚,這些鬚鬚摩擦到鼻孔很不舒服。
所以只好另外找適合用的口罩,
一開始也用過 3 M 布口罩,
圖片來源:網路搜尋 |
但是每隔一陣子要洗,很容易忘記,不方便,
買過兩個以後用一陣子就沒有再用。
試過進無塵室用過的防塵口罩,
圖片來源:網路搜尋 |
跟醫療型口罩有一樣的問題,
而且因為主要是防止人員汙染無塵室環境用,感覺上防外部灰塵效果並不好。
後來無意間看到有附排氣閥的 3D 立體口罩,
一片10~15, 照片是拍賣網站上的照片,帥哥不是我… |
前前後後買了 40 個來用,
有排氣閥差很多,口罩內比較不會那麼濕,
至於防塵效果也還可以,
3D造型確實也不會緊貼口鼻,
但是用沒幾次會起毛球,
買了兩批還沒用完就不想用。
最後找到 3 M 工業防塵用的 附排氣閥 + 3D造型+N95口罩,
圖片來源:Momo購物網 |
圖片來源:Momo購物網 |
2019/2 在 Momo 買了 1 盒 20片/790,一片將近40,
這個口罩雖然貴,但是真的好用,
防塵效果很好,
有排氣閥不會很容易濕、悶,
重點是不會很容易起毛球,
只要不弄髒,一片我都用上一個月,
所以算起來也不會比較貴,又可減少很多垃圾;
缺點是不能防有機氣體,
不過擋灰塵、微粒的效果真的不錯,
另外是固定繩不是耳掛式,
所以我都剪斷重綁成耳掛,
缺點就是因此會稍微有點緊,
只有在騎車時帶其實還好,
帶ㄧ整天耳朵就會有點不舒服。
有時因為有點感冒帶到辦公室時,
同事看到都會很好奇這個口罩很特別,
每次都要解釋一下因為騎車關係需要有排氣閥跟 3D 造型,
同單位同事看久就習慣了。
口罩之亂開始後,
其他單位同事看到會很好奇問現在還買得到 N95,
我就必須再解釋一次,
而且還要強調這是去年年初就買了一盒用到現在。
我就必須再解釋一次,
而且還要強調這是去年年初就買了一盒用到現在。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