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4

螺紋孔巡牙(尋牙)?

機械設備用的零件在製造完成以後,

可能會再進行熱處理、鍍鉻、鍍鎳、陽極、烤漆等等各式表面處理防鏽或修飾外觀,

如果零件上面有螺紋孔加工,

這些螺紋孔在經過熱處理後可能會有些微的變形,

加上烤漆、鍍鎳(鉻)、陽極處理會使螺紋表面增加厚度,

螺紋變形跟增加的厚度有很大機會造成鎖螺絲的困難,

因此當零件有進行過熱處理或表面處理後,

若碰上熱處理變形大或表面處理厚度增加較多時,

就會很容易發生螺紋孔過小的狀況,

一般的機械螺絲不像自攻螺絲有切削的能力,

所以就會發生很難鎖或甚至鎖不進去的狀況,

此時就需要使用螺絲攻作一次巡牙(尋牙)的動作,

把適當的螺紋孔尺寸恢復正常,

這個動作在業界慣稱為巡牙(尋牙)。

註:

手攻螺絲攻會有分第一攻、第二攻跟第三攻,如下圖示:





區別在前端倒角的有效攻牙牙數不同,

第一、二攻適合用在通孔加工,

盲孔加工必須用到第三攻,

因此盲孔會比通孔加工容易碰到忘記補第三攻的狀況,

發生螺絲鎖到螺紋孔底部不順的狀況,

此時也需要用第三攻作巡牙。


所以在設備組裝廠內,

各種常用尺寸的螺絲攻算是必要的工具耗材,

若有用到SUS304一類比較"韌"的材料,

還要注意螺絲攻是否足以克服"韌"材料。



2022/11/27

湳雅市場常買的攤位:豬腸、豬肚、肝連

湳雅市場內有許多豬肉攤,

數量遠超過板橋區內的其他傳統市場,主要分佈在公有零售市場的外圍,

有幾間比較大型,有專門分切的師傅、冷藏櫃等,

其他多是傳統的攤位型式,

這些豬肉攤都是跟屠宰場進整隻豬後分切販售,

所以販售的項目除了各部位豬肉以外,還有很多豬內臟,

豬內臟中的腸、肚其實需要特殊處理乾淨才能拿來料理,

所以在這些豬肉攤上比較少看到賣腸,

週邊則衍伸出有至少三家販售處理的內臟攤商,其中比較常光顧的是一攤專門賣豬心、肚、大腸頭、大腸、小腸、肝連等的攤商,

老闆應該是兩兄弟,腸跟肚處理的很乾淨,回家簡單水沖洗一下就可以直接料理了,

一條大腸頭或大腸的價格大概在80元左右。

我看起來大概就像是不會煮食的,

每次同時買大腸跟大腸頭老闆都會好心提醒兩個煮的時間不同,

大腸頭煮的時間比較長,約30分鐘,

大腸煮的時間大概是大腸頭的一半,約15分鐘,

煮的時間其實要看對軟、韌度的要求,

大腸頭主要是用滷的,先以滾水煮25分鐘,撈起略放涼剪成要吃的大小尺寸再滷,

大腸則是滷或作薑絲大腸,現以滾水煮10分鐘左右,一樣撈起略放涼剪成要吃的大小尺寸再滷;

滷的方式如下:

調味料:

麻油1大匙、醬油1.5大匙、料酒1大匙、糖0.25大匙、胡椒粉0.5大匙,份量可依口味輕重隨意,

另外也可加辣椒、花椒、蔥、蒜、八角等,

煮的方式很簡單,把剪好的大腸頭跟大腸以及上述的調味料一起倒進鍋子裡中小火翻攪,大概攪到調味料收汁,此時會看到大腸頭跟大腸上色,鍋子裡幾乎只剩下熬出來的油,這時候就可以起鍋,

如果調味料量比較多,煮的時間會比較長,滷的會比較軟一點,

調味料較少或煮的時間比較短就會比較韌一點,比較有嚼勁。

想要味道重又有嚼勁,就是前面煮的時間再縮短到20分鐘跟10分鐘,或儘量將大腸頭跟大腸晾乾,避免帶太多水份下去滷。

有時我會跟梅花肉、蹄筋及鳥蛋一起滷,

滷一大碗起來很適合配酒、配飯,吃起來很過癮。


另外跟老闆買過豬小腸+肝連煮雲林式的豬血小腸湯(豬血、酸菜、油蒜酥、韭菜附近都有賣),豬肚+豬小腸煮四神湯(四神湯包在黃石市場的祖傳中藥房買),

方便的就是這些豬內臟處理的都很乾淨,省去很多材料清理的工作時間;

湳雅市場實在是煮夫、煮婦找材料的好地方。

攤位的位置:


板橋區中興路46號左右

從Google map上擷取收攤後的照片:




2022/11/8

Inventor 參數與表單的應用範例,長條元件置入左右等距之陣列特徵

 範例是一個長條物,如下圖示:

長度 TL = 300,寬度35,厚度5,薄殼2

長孔20,寬5,距離左側邊緣為DL,
DL剛開始可任意輸入,但是要大於(長孔20+寬度5)的1/2(=12.5,不然長孔會破孔),
例如DL =15

陣列距離AL為固定值 50 mm,數量為AN,
AN可以輸入公式如下:(AN = floor(TL/AL),
floor()為除法後取整數部分去掉小數點,例如TL = 310,AL= 50,AN=310/50=6.(2)=6

如果要在大長孔中間插入其他特徵,例如圓孔或長度5,寬度5的小長孔,

那小長孔中心距離大長孔中心 距離為陣列距離50的1/2,25,

小長孔陣列的數量比大長孔少一個,結果如下圖示:


參數表如下圖示:


改變長度TL時的效果如下影片:


圖片中改變長度可以用到iLogic表單的"滑塊"功能,不用輸入數字,可以用拖拉方式改變數值,而且還可以設定上下限跟變動時數字的變動值,

如下圖示:


選擇管理,iLogic,建立表單,將TL拉進表單,控制類型由"文字"改變為"滑塊",設定上下限與數字變動的限制,操作示意如下:




2022/10/31

護國神山:台積電,地緣政治下的困境難解…

近幾年台積電被視為台灣若必須與中國武力抗衡時,其他國家會支持台灣對抗中國的最有利籌碼,

原因很簡單,除 Intel 跟三星部分自製或代工的處理器以外,大多數的處理器、影像處理器、AI處理器等等需要大量運算的高階處理器主要都是由台積電代工,

一旦台積電出事,全球用到相關處理器的產業全部都會受到影響,

就算三星跟Intel有自產處理器都不免會受到失去台積電代工產能的產出短缺影響,

更不用說台灣的晶圓代工廠除了台積電(52.6%)以外還有聯電(6.9%)、力積電(2%)、世界先進(1.5%),

全球晶圓代工市佔率前十大廠台灣佔了四家,市佔率總計64%,

圖片來源:Yahoo 新聞


加上第三類半導體的穩懋(砷化鎵晶圓全球市佔率80%,快充、高功率用)、記憶體的美光(美商,但是主要生產基地在台灣)與南亞科,

再加上半導體封裝的日月光(市佔率40%)、矽品,力成(記憶體),頎邦(面板驅動IC)等,市佔率總和也是把第二名的韓中甩開好幾條街,不過封裝相關產能在中國與其他國家的比例比晶圓代工多;

台灣這些半導體廠商的產能如果受兩岸戰爭影響而短暫或長期受損,

世界經濟靠半導體驅動的相關產業應該會很慘,

看華為受到美國制裁拿不到手機處理器後,相關營收衰退的狀況就可以想像,一旦台灣半導體產業停產,那就是再爆發一次全球性的經濟衰退,

而且看這兩年車廠受晶片短缺的影響就可以知道,就算各國政府努力推各種規模的QE或降息都沒用,缺晶片事情會很大條,即使想用政治干預也救不了晶片短缺時受影響的產業與經濟。

美、日、德三大汽車生產國在這兩年因為晶片短缺而被迫停產徹底被嚇到了,從2021到2022產能還沒完全恢復,

美日歐總計幾百萬台汽車產能就因為晶片不足而受到影響,這可是幾百億甚至上千億美金的生意,還有幾十萬人的工作收入都受到影響。

如果台灣因為中國關係無法供應晶片,那還得了,根本是無法想像的大災難!!!

所以在目前台灣半導體相關產能在全球比重如此高的情況下,美、日、德等科技領先大國是不可能讓中國輕鬆拿下台灣,或讓台灣出事的。

所以半導體產業就成為目前台灣的保護傘。

其中又以獨佔先進製程鰲頭的台積電最受人矚目,

台積電也因此被稱為護國神山。

可惜現況不代表以後會一直如此,

尤其是在美日德等大國發現情況是如此嚴重,

因此最受矚目的台積電注定會開始受到強烈的政治干擾,

現況已經發生美日德邀請(要求)台積電前往設廠,以避免出現需要的晶片產能出現短缺,

同時透過台積電設廠,希望能把整個晶圓代工產業供應鏈帶進來,

在全球各國政府獎勵與積極投入情況下,外媒樂觀的預估是台灣晶圓代工市佔率到2025年可以降低到剩下44%。

但是如果連台積電都嫌設廠成本不划算,那相關供應鍊更不用說,怎麼可能會划算!?

加上半導體從蓋工廠到設備搬入安裝,到可以有一定良率產出需要時間與整合技術,

如果那麼容易,三星跟 Intel 晶圓代工市佔率怎麼會被台積電拉這麼開?

我覺得台灣晶圓代工市佔率在2025應該沒那麼快會掉到剩44%,

尤其是中國擴產受到美國制裁的情況下會放緩晶圓代工產能增長的速度,對聯電、力積電、世界先進可以稍微喘口氣,

另外晶圓代工產出晶圓,後製程的封裝測試誰作?

美國只靠市佔率排名第二(16%)的Akmor夠嗎?

註,Akmor在台灣也有工廠。

但是就這樣安了嗎?


不過回過頭來看看台積電的"實力",

台積電有龐大資本優勢,

在台灣股本2593億,以股票市值計算約佔台灣股票上市公司總市值的25%,

2022/Q2期末現金與約當現金有1253189M,手中現金滿滿1.2兆金^_^;

可是看股權結構,外資佔70%以上,最高時超過75%,

這些外資大股東多是國外投資機構,雖然這些專業投資機構通常不會直接介入經營,

只是這麼高比例的外資股權,實在不知道該說台積電算外商還是台商?

這些專業投資機構的錢有不少可能是來自各國的主權基金,各國政府對這些主權基金還是有一定的影響力。

從技術實務面角度來看,台積電的晶圓代工工廠運作包括材料、設備、廠房跟人員,

台積電成功的將這些技術整合起來對應客戶需求,讓高階客戶想要隨便轉移產能都不敢,

這幾年發生高通產能轉三星再轉回台積電,AMD改原下單分割出去的Global Foundry到台積電後,CPU 市占緊逼Intel,Apple新處理器幾乎只在台積電下單,

都證明台積電整合各項技術晶圓代工品質良率比同樣有錢有設備的三星、Intel強的事實;

不過台積電除了眾多台灣員工賣肝以外,還有設備、材料跟廠房都需靠眾多供應商協力完成,

其中除了廠房供應商以台灣廠商為主以外,

其他關鍵設備、材料很多都來自國外供應商,

尤其是設備供應商,前十大供應商清一色全部都是外商,包括荷蘭的ASML,美國的Applied Materiasl,Lam,KLA,日本的TEL,

經常看到半導體生產的影片中,吊在天花板,貫穿整個工廠的晶圓盒傳送設備供應商是大福,日商Daifuku ,

坦白說台灣設備商幾乎完全邊緣化,少有能介入關鍵製程設備的,甚至連中國廠商都不如,

如果再看設備中用到的關鍵零組件,除了IPC以外,台廠的比例更是低的可憐…

在關鍵的設備、材料都必須倚賴美日歐廠商的狀況下,

一旦美日歐政府介入干預設備技術供應給台積電,台積電將會無法繼續擴廠,甚至連維持目前的正常運作可能都很吃力;

除非台積電或台灣能建立相關設備與材料技術,否則在地緣政治影響下,台積電其實無法突破受美日政府出手干預可能的困境。

就像當年美國玩死日本的半導體產業一樣,彼時半導體產業世界第一是東芝,

難保那天歐美日本地可完全自己供應半導體晶片,或不怕來源受阻,

或者是像有些政客提到的,與其讓中國得到台積電,還不如把台積電毀掉讓中國拿不到!!!

當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世界大國可不是吃素的,想把台積電玩死,或乾脆把當地的台積電吃下來,其實並不是不可能的事。

缺人?歡迎台積電與相關半導體供應鏈的工程師全部移民過來^_^。

有興趣可以看一部日本連續劇,片名是“日本沉沒:希望之人”,Netflix上播過,當日本列島出問題,日本政府想將2億人移民到其他國家地區時,各國家地區想要產業技術移民的態度。

很殘酷的事實就是未來地緣政治風險的困境實在不是台積電能輕鬆突破的,光是先進材料、設備與零組件的管制就可以讓台積電無法繼續發展甚至維持正常運作!


台積電,2020年代台灣的護國神山,在1980、90年代靠孫運璿、李國鼎全力支持工研院院長張忠謀兼職設立創新概念的專業晶圓代工公司,經過二十多年無以計數賣肝賣命的工程師投入努力工作,以全球領先的晶圓代工概念,以良率跟技術建立起來的高市佔率台灣護國神山,

在2021年開始,面對海內外政治人物與背後各方勢力利益計算下,要如何突破困境?

在目前設備與材料技術受制於美日歐等國家的情況下,要突破目前的地緣政治風險干擾困境個人看法實在是很不容易。


話說兩個大人想幹架搶地盤,

東邊的是大客戶、關鍵技術與股權的掌握者,

西邊的也是大客戶、潛在大市場,

在商研商,台積電其實兩邊都不想得罪,也都得罪不起,

偏偏夾在中間的部份台灣政客又只會努力拼選舉跟內鬥,

為了選贏,有人總想著把台積電變成一盤好菜端出去討好美日歐,卻無法提升格局將其作為一個好棋來下出一盤好棋,實在可惜…


註.

晶圓代工前五大設備商:

美商Applied Materials:沉積、蝕刻、量測、檢驗、熱處理等設備。

荷蘭ASML:EUV、DUV等曝光系統。

日商TEL:熱處理、沉積、蝕刻及其他設備。

美商Lam:沉積、蝕刻及其他設備。

美商KLA:量測、檢驗及其他設備。

曾經拜訪過台積一個設備開發部門介紹Autodesk Inventor 軟體功能,過了這麼多年不知道這個部門發展的如何?

以台廠工程師的習慣,說實在話這種廠內設備開發單位除非高階主管下令支持,通常發展不太樂觀,畢竟買別人作的現成設備對負責評估的工程與生產單位來說比扶持自己廠內的設備開發單位好處多很多^_^。


2022/10/22

元件_感測器_光電開關(感測器)

設備上用的元件很多,

一般在動作上相關的有驅動、傳動、導引、空液壓等等,

但是想要知道動作是否有到位置或是有無產品出現在特定位置就需要一些感測器來作檢知,

通常會在特定位置安裝感測器就可以藉來感測器檢知物體被觸發輸出後,來得知物體位置,

驅動到感測器檢知回饋訊號就可以形成閉迴路的程式控制。

位置檢測的感測器有很多種,

最簡單直接、暴力式的是機械式限位開關,缺點是機械式接觸會有磨損、噪音跟一些非接觸應用時的限制,


限位開關,圖片來源:Omron網站


非接觸式的感測器利用電磁特性、光波、聲波等取代實體的物質接觸,

例如近接開關,是利用金屬的電磁特性產生感應觸發開關輸出訊號,但因為需要能帶磁性或電性的物體才能感應到,體積有一定大小,使用上會有所限制,

近接開關,圖片來源:Omron網站


超音波感測器則是利用空氣作為介質來檢測物體,同樣的原理也應用在汽車的前後物體感測上,給了很酷的名稱叫作"前置/倒車雷達",超音波的應用還可以測量距離:

超音波感測器,圖片來源:Omron網站


本篇的主角光電開關,檢測原理是利用一個發射器發射特定波長的光,通常是紅外線也有其他波長光線可以選擇:

光源:LED或雷射,圖片來源:Omron網站


另外有個接受器收光,藉由收光有無狀況來作檢知判斷,

光電開關的優點除了非接觸以外,還可選擇短中長不同感應距離;光點大小可以用透鏡控制,改變檢知位置的精度;使用不同光源與接受器加上光路設計、透鏡等作出多種變化,對應到不同的需求,甚至包括距離檢測與光澤、顏色辨識等;缺點是環境空氣汙染有粉塵時,光線會被遮斷而無法正確檢知,或被檢物表面光澤反射而無法正確檢知;

目前在設備應用上因為光電開關的非接觸特性,加上有多種變化有機會應對更多不同的狀況要求,市面上不同廠商與產品選擇性高,使用量越來越多。

光電開關(感測器)
光纖開關(感測器)
圖片來源:Omron網站


以發光器與收光器相關位置可以簡單分成對照式與反射式兩大類,反射式又可分成回歸反射型跟擴散反射型,如下圖示:



以上圖片來源:OMRON網站

光電素子其實也可以歸類於對照式的光電開關:


光電素子,圖片來源:Omron網站

光纖開關可視為把檢測頭(投收光)微型化,使用光纖傳導光,再加上使用放大器相連設定檢查閥值:
放大器與光纖,圖片來源:Omron網站

更進階的光電開關有距離量測、光澤或顏色辨識,那又是另外牽涉到更多的感測器內建元件與更複雜的計算原理,有機會再另外介紹。

光電開關的組成除了收發光器以外,還包含電源供應、訊號處理與輸出,
電源與訊號處理跟收發光器可以視需要作在一起,也可以分開,
訊號處理是光電開關功能上很重要的差異化元件,處理光電轉換、訊號計算與輸出等,在速度、精度、功能性上作出差異,在這一方面,以我熟悉的日系廠商中,除了Omron以外,Keyence 應該算是眾多供應光電開關廠商中在訊號處理上算是投入很多的廠商。

光電開關的供應商很多,從Engineering 360網頁上有 433 個,包括自動化元件供應商跟專攻感測器元件的廠商都有,
實務上設備上會以區域內容易取得的國際大廠為主,以方便取得元件跟技術支援。

我熟悉常用的光電開關廠商有
日系廠商的Keyence、Omron、Panasonic,歐系的Sick,台系的Kaiso等,
每家設備廠會因為自身設備特性與公司習慣有慣用的配合廠商。

不過光電開關習慣上我都還是會先找Omron跟Keyence,畢竟是國際大廠,資料完整選擇多,客戶通常也都聽過這兩個品牌。

這兩家在經營模式上有所不同,

Keyence以台灣基恩斯公司進行直銷,養了很多業務人員,作了很多展示工具與樣本,可以快速對應客戶進行測試要求,這算是一大強項,缺點就是貴了點。

Omron產業經驗比Keyence 久,長久以來習慣由代理商、經銷商對客戶進行服務,但是因為經銷商經銷產品多,有時會有一些狀況,反應也通常不及Keyence。

只要功能價格品質符合需求,其實都可以用。


註. 

1. OMRON光電感測器

2. 基恩斯光電感測器


2022/10/16

貸款投資高股息ETF

從元大高股息ETF(0056)2009年上市買賣至今,規模已經突破1400億,超過70萬投資受益人。

後續已發行跟即將發行的標榜高股息ETF至今(2022/10/16)累積有10檔,

高股息ETF 成為許多投資人的參考標的。

之前看到網頁新聞有網友想貸款買高股息ETF 00878,

各方網友正反意見都有,

每個人的條件不同,能夠取得的貸款利率、還款能力,買賣時間點考量都不同,

投資效益自然不能一概而論,

例如已經有固定收入、資產,有房、有車、不用負擔小孩、老人費用的,拿房去貸款買高股息ETF,ETF又買在低點,利差大的話,那確實有利;

相反的如果本來就有房貸、車貸、小孩養育費用跟孝親費支出,每月負擔本來就重,房/車二貸利率高,額外的投資貸款可能會增加每月支出負擔,ETF 又買在高點,那應該就更不適合了。

好奇心驅使下,對10檔高股息ETF作了一個 google sheet 整理如下圖示:


除了歷史悠久的0056(2009上市)以外,其他都未滿5年,甚至未滿三年、一年,跟還沒上市的,

坦白說要存高股息ETF,除了0056以外,相關高股息 ETF 歷史資料其實都不太夠。

以2021、2022最熱門的高股息ETF,成交量(規模)第二高的00878為例,來試算看看:

以理財房貸100萬,利率2.5%,20年平均攤還,每月繳款約5299,每年需繳貸款總額63,588;

00878發行價15元,100萬可以買入66,666股,平均配息1元/年計算,可以配發66,666,假設每年都會填息,殖利率相當於6.67%,配息金額繳完貸款還剩3078,如下圖表所示:表中因四捨五入差距請忽略。

每年多的3078元還可以再買15元的00878零股205股,20年可以多買4104股,

若持續繳完20年貸款後,加上以剩餘款再買入零股計算,等於有了超過70000股零成本的00878,接下來就是每年淨領70,000 ^_^,看起來似乎是不錯的借貸款投資。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投資一定有風險,風險有那些?至少有以下3個風險要注意:

1. 股票波動的風險,

00878發行至2020/10/13為止,股價最高19.78,最低14.2

人會有急需用錢的時候,萬一被迫在低價賣00878,偏偏急用錢跟股市景氣差在低點常常會同時發生。

2. 貸款利率變動,若利率上漲,利差變小,甚至變負,事情就大條了。

3. 現金流,00878季配息金額最低0.05,最高0.32,每季配一次,但是貸款可是每個月要繳,配息沒入帳前跟入帳金額不足以支應貸款繳款金額時,其他收入的現金流入能不能支應生活必須花費以外多的繳貸款需要?

這些風險因素如果能夠全數排除,

貸款投資在足夠的利差,例如前例00878每股配息1元/每年,買入價15,每年配息完會填息回到15,利差4.17%(6.67%-2.5%)下,貸款相對低價買入00878確實是有利可圖的。

不過其他能夠產生足夠利差的長期投資其實都有同樣的效果,

可是若能在相對低價買入股票在高價買出都作得到的話,那應該會有其他更多投資標的的獲利率會更高^_^,

所以難在真的要作到有紀律的以低利貸款在低價買入00878然後放20年,並不容易…

有錢、有資產的人可以用閒置資產(金)輕鬆作到這一點,而且因為有資產的可以借到低利率資金,相對會更容易賺錢。

相對的沒資產、信用不佳難借到低利率資金,進行穩定低利的投資。

在現今的社會與投資環境下,有資產的人用錢賺錢的速度確實會使貧富差距不斷的擴大,所以要如何存到第一桶金是很重要的事。


註. 以上僅試算配息與繳款金額,並沒有任何建議投資的意圖,網友要自行評估自身的財務狀況謹慎投資。


2022/9/14

可轉換特別股_光隆甲特分享

2023/6/8 更新

光隆特別股轉換普通股數量已經多到造成特別股張數少於5000張,

依櫃買中心規定停止7/19終止交易(下櫃),

持有光隆特別股的投資人只能利用到7/19這段時間轉換成普通股,才會方便進行交易,或者是繼續留著領息,但是買賣會比較不方便。

以下為原來的本文

原本對特別股是非常陌生的,

花了點時間研究後發現特別股有點像股票中的債券,

可以另外參考一篇說明,股票中的債券:特別股

當初在看特別股資料時,

買了一些利率最高5%的光隆甲特,

原因在於其經營產品為傳統紡織業,特別著重在羽絨衣與其原料羽絨上,營收與獲利還算穩定,估計其發放特別股息應該會是安全跟穩定的,

每一張特別股(1000股)會發2500特別股息,

比把錢放在銀行存定存好太多了,參加了兩年配息,等於超過定存9年利息收入^_^


後來看到光隆發布一個公告,將特別股加碼的利率4.095%延長2年到2025年,

仔細看發行的辦法才發現,

利率是IRS基準利率0.905%加碼4.095%,五年!

五年到期加碼利率改為1.095%,等於利率變成只剩下2%!!!

瞬間有點被嚇到😱😱😱

雖然公司可能會每隔兩年公布一次延期,但是那天說改就改,利率只剩2%就划不來,那可不能放久,預計在2023~2024賣掉換其他利率在4%以上的銀行特別股。


特殊情況在2022/9/8發生了,

在8/2普通股與特別股除息(除息2.97/2.5)後,

普通股在除息前收盤價45.05,

光隆普通股因為公司在2022年營運轉好(註1&2),快速在1週(8/10收盤價45.6)內填息,股價還往上漲,

特別股則晚了2週在8/26填息(50.5-2.5=48~50.7);

很意外的是特別股也跟著普通股漲過以往的價格,

通常特別股都不太會跟普通股連動,怎麼會這樣?

一開始以為有投資人搞錯普通股跟特別股,看特別股比普通股便宜就跳進來亂買一通^_^

後來無意間看到網友說特別股可以申請轉換,

特別股發行與轉換辦法,參考連結


這些買特別股的投資朋友真厲害,

因為可轉換有價差就可以套利!!!

在9/13就看到光隆發布新聞稿特別股轉換普通股170000股,9/8申請,9/12轉換,9/15上櫃買賣,

價差套利如下:

1. 特別股股價比普通價低,價差x

2. 特別股申請轉換普通股時,會發放到轉換日應有的特別股股息y,例如10/1轉換,那可以領一年2.5股息的9/12,相當於1.845元的特別股股息,但是這一筆實際上沒領到??!

所以在撇除轉換時間5個工作日的價格變動風險,特別股轉換成普通股會有x+y的利差,

在以往普通股股價在特別股發行價50元以下時,這個x等於是負值,

所以持有特別股的股東不會去進行轉換的動作,划不來,

但是當普通股股價超過特別股的發行價時,狀況就不同了,

以特別股去轉換普通股就可以套利x+y,

9/8 收盤特別股(53)與普通股(54.9)價差x=1.9,股息到9/12轉換日有1.746,等於轉換後產生有1.9+1.746=3.646的價差,

也就是買進10張(53萬)特別股然後去換成普通股(54.9萬)賣掉可以賺36460!

五天時間賺37460,還蠻好的^_^

不過要注意的是,

買入特別股假設在9/12,集保要在9/14才會交割入帳,才能去證券公司辦申請轉換,轉換預計要5個工作天,也就從買入到拿到普通股需要7個工作天,最少要9個日曆天才能拿到普通股,如果這段時間股價下跌,那就虧到了,

所以厲害的投資人會先融券鎖定價差,等普通股入帳再以現券還掉融券,需要支出融券保證金54.9萬的9成49.41萬。

但是可以融券的量有限,很快就無券可融券賣出,借券也要有人願意借,

所以想靠借、融券鎖定價差套利也不容易,也要很有本錢,需要104萬買特別股跟融券普通股,但是9天時間賺3.6%也是相當於3年的定存利息,更何況…


對於本來就同時持有普通股跟特別股的投資人,尤其是公司內的大股東就更有利了,

可以趁這個時候申請轉換特別股,然後先賣掉同樣數量的普通股,這樣一來就可以保有同樣經營股權,又可以賺到利差。

不過這種現象知道的人多了以後,特別股的股價自然就會接近普通股:

特別股可轉換普通股,
在5個交易日後價差就幾乎不見了

如果加上特別股轉換普通股應付的利息,其實特別股的合理價格應該比普通股價格再高一點。

只要有足夠價差存在,持有者難免都會想要去作轉換套利,接下來應該會看到很多類似的新聞稿,畢竟之前發行了有18200張特別股。


這個例子證明掌握知識與時間跟執行力是可以賺錢的^_^


可惜慢了一步😭😭😭


以上純分享,並沒有推薦或投資光隆的股票。


註 1. 去年越南疫情封控,工廠被迫關閉停產,今年補延期的訂單,上半年累積盈餘3.0,下半年預估比上半年更好。

註2. 歐洲今年冬天天然氣貴、少,羽絨衣相關保暖產品預計大賣,加上跨轉成衣製造銷售成功,產能、產值增加。

註3. 光隆公告2022第三季特別股轉換普通股共6942920股,(2023/1/9更新)第四季轉換1645382股,總發行量為18200000股,轉換的數量約47.2%;若特別股股東持續進行轉換,特別股總數量降低後可能會碰到股數變少,交易量大減的流通性問題。

註4. 光隆甲特價格上漲後,配息維持約定的2.5,以目前市價58左右來看殖利率約4.3%,其實還是比定存好很多,又有機會跟著普通股漲,就可惜約定利率有但書最低可降到2%,不然等於有個底價50左右。

註5. 台股中另外還有王道銀行發行甲種特別股是可以申請轉換為普通股,目前利率是4.25%,沒有光隆甲特的5%好,所以當時沒考慮買王道銀甲特。







工程圖標註:基準面與公差

工程圖的用途可分零件、組合以及爆炸圖等等,
這裡先說明零件的工程圖,
首先零件工程圖的基本要求是:
圖示說明零件的外型、尺寸、材料

有了尺寸以後,再來要注意幾個重點:
1. 尺寸基準邊(面)
2. 公差要求
3. 精度要求
4. 其它如製造方法、表面處理等等。

零件在製作時一定會有承靠面、固定基準,
這些幾何特徵往往也可以作為加工時的基準面,
基準面通常會在一開始先加工出來,
所有的尺寸就是從這些基準面開始進行尺寸的量測與公差、精度確認。

標註零件基準面與公差、精度的概念很重要,
只會畫 3D 模型,
若沒指定(標示)基準面、公差、精度要求等,
到時候零件作出來的誤差,
會造成設備組裝跟使用上出現問題。

在圖面上進行視圖製作與尺寸、公差、精度標示時,
圖紙空間有限,加上不可能用一堆文字進行說明,因此會使用一些共同規定的符號代替說明文字,這些符號跟規定在每個國家、地區會有不同的規定,不過多數符號與規定很類似。

在台灣的公司因為主要走國際貿易,
承接客戶圖面會有來自 JIS、CNS、ISO、ANSI等多個國家的製圖規範;
不過對負責製作設備業者相關的零件的加工廠商來說,相關圖面規範是以JIS、CNS為主居多,

圖面上的規範除了尺寸標註方式、大小、距離以外,
其他主要是加工方法、精度、公差等的符號標示;
不過除非是固定加工方法的零件加工廠商的師傅,
否則一般也不可能每個都會熟記相關規範的細節數字,
因此設計製圖上多會在工程圖直接註記尺寸精度與公差的數字。

另外針對加工設備上能夠達到的精度,
或者是公司內對加工件的基本限度要求,
在工程圖上通常會指定一般公差的要求;
一般公差定的是對零件加工製造的標準要求,
例如鈑金上的孔,孔距的一般標準公差在 0.5mm,
如果孔位置標示 100,製作結果在 99.5~100.5都算是可以接受的,
更長距離會允許1.0mm以上的誤差。

圖面上有了一般公差的規定後,
加工零件就會有一定的尺寸精度,
組裝時應該會有一定的精準度。

尺寸與公差標註另外要注意的是加工基準面,
加工基準面就是工件量測精度時的基準位置(平面),
舉例來說就是國中學過的直角座標系統的XY、YZ、XZ平面,
以銑床加工可對應成在CNC 設備檯面上的基準面:XY平面,法線方向 Z 軸,
跟使用尋邊器定義的兩個側邊面:YZ平面,法線方向 X軸,XZ平面,法線方向 Y軸,
基準平面如果沒定義好,
後續的加工精度要求等於沒有參考基準,精度的定義就變成模糊而無意義。

常見零件若以 CNC 銑床加工,
幾何尺寸公差一般公差 0.05 (5條) ~0.1(10條) 算是很容易達到的要求,
標示 36,製作結果在35.9~36.1之間是合理的要求;
基準的平面度在 CNC 銑床上稍微仔細一點應該可以達到 0.02的平面度(300mm長度內);
要更高的平面度就需要機器、師傅功力、不同加工方法如研磨去搭配,
除非特別精密的要求,
圖面上通常只要注意有標出加工基準面位置就可以,
並不需要一定要標出平面度,
此時平面度會以一般公差的上下限作為精度參考範圍。

因此在零件拆圖時要注意加工基準面位置,
以常見的 CNC加工來說,
就是要先作出零件上 XYZ 三個方向靠在機台工作平面上的面作為基準面,
所有的幾何尺寸、孔都是由這三個基準面去延伸,
如此一來加工時才會有一致的量測基準參考點,
當然有些尺寸若是跟某個幾何特別相關,
那尺寸就可以從相關幾何開始延伸出來,
在加工上理論上是要重新對基準面作歸零再進行加工,
為了方便通常會使用一開始的基準進行加工。

除了一般公差要求以外,比較精密的公差要求就必須在圖面上另外作註記,
首先還是要注意想要尺寸準,一定要有一個平面度好的基準面,如下圖示:

圖片來源:MISUMI
方塊 A 表示基準面
可以看到所有高度相關的尺寸都是從 A 開始往上標註
另外有垂直度、平行度要求也是要相對 A 作基準
相對第三個寬度方向是以中心線為準,
實務上在 CNC 中心線不是實體線,無法真正靠邊量得到

在工程圖製圖上,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習慣與正確的觀念,注意該有的基準面與必要的公差標註。


2022/7/3

4+2的旅行

 4+2指的是四輪汽車加上2輪的自行車,

主要是利用4輪汽車快速移動到距離較遠的地點,

再轉換2輪的自行車進行風景旅遊或運動健身,

在台灣從2007年自行車旅遊開始風行後,

高價、高品質的各式自行車慢慢被接受,

許多人開始認識到除了路上常見的通勤賣場車以外,

原來還有動輒數萬、數十萬的高檔自行車,

對習慣了騎好車的車友,

一般旅遊景點提供租用的廉價通勤車在性能與使用限制上有時就很難接受,車況好一點的租車費還不便宜,

因此4+2的旅遊方式,

使用4輪汽車載自己自行車出遊也就越來越流行。

使用汽車載自行車可以先分成車內與車外兩種型式,

車內載自行車不免會排擠到載人與載行李的空間,

我以前跟家人試過租用大9人座廂型車拆掉最後一排座椅,

可以坐4人加上在車內塞4台成人尺寸的自行車跟必要行李,

出門到花東、南部玩其實還算方便。

但是一般上班族沒事養一台大9人座拆掉最後一排當作4+2旅行實在不是很方便,平時怎麼可能開這麼大台的車上下班?停車位選擇也大受限制。

加上原本就有轎車也少有人特別為了自行車而換車。

如果只有兩人出遊,其實一般轎車要放兩台全尺寸自行車也不難,

方法就是拆前輪後放在後座,但是要墊紙版或厚布以免弄髒或刮傷後座座椅,拆下的前輪可以放在後車廂,

人數更多,若是休旅車,例如Wish,可以拆前後輪放個3台沒問題,基本上還可以保有5個人的座位,但是能放的行李就很有限了。

既然車內空間有限,那就放在車外,

所以很多廠商就推車各式各樣的攜車架可以用來載車,

車外的攜車架有幾種,

車頂、行李箱蓋上、尾門懸掛,固定在底盤結構或拖車式等等,

其中以車頂攜車架承載量最大,一般轎車可以載 1~4 台自行車,專業比賽車隊甚至會更多…


在台灣推自行車旅遊(捷安特)則會使用像VW 9人座的商旅,通常可以載8台自行車加8個人,

圖片來源:自由時報網站

因為車體結構設計上,相對車前後的潰縮區設計,乘客箱型空間是最強壯的,

以4台自行車加上攜車架約50~70公斤,好一點的自行車約8~13kg/台,車架10kg,放在車頂對車體結構來說影響最小也最安全,

一般四門轎車的行李箱上的空間相對小,能放的自行車數量有限,而且開行李箱會變成很重,後來很少看廠商推出這種產品。

至於懸掛在尾門的型式,其實對尾門負擔很大,尤其是力矩放大,加上路面高低上下晃動的力量,有很大的機會造成尾門結構變形,因此承載量也有限,通常2台還可以,超過三台以上力臂就太長,重量也太重了。

圖片來源:THULE 網站

至於固定在底盤跟使用拖車這兩種方式,對車體結構強度來說影響最小,但是因為整體長度增加很多,在台灣很少見。


我之前用Ford Tierra加車頂架載4台車:
2008年,兩家人出遊花東,租9人座箱型車內載4台,Tierra車頂架載4台(2014年12月報廢換Wish)

但是:

自行車架在車外總是會怕被偷、淋雨、沒固定好掉落、高度限制通過路段等等問題,上下自行車的高度也是問題,尤其是對女車友或個子小的車友,或車身高的SUV、MPV都是麻煩,如果車架固定不拆還要去監理所變更有車頂架。

現在小孩長大在外地工作也自己買了車,
多數時候就是剩下我跟老婆兩個人出門,
所以回過頭想找可以直接在車內放兩台自行車,不用拆裝輪子,最好是中小型車,但不要貨車(感覺怪怪的),也不要太貴跟耗油,難養、難顧、成本高,
看來看去符合條件的就是Toyota 的 SIENTA,
一個衝動趁著去保養Wish時順便看車,約試乘,兩個禮拜搞定,然後趁假日就帶著老婆來去試一試:




有了自行車作為汽車停車後的行動力延伸,不用再跟人排距離近的停車場,活動範圍也擴大很多,接下來就可以再跑一些綠色隧道、外縣市河濱、海濱自行車道跟鄰近的旅遊景點。

2022/5/3

加熱功率需求簡單計算

之前有一篇簡單計算熱膨脹的文章,參考熱膨脹的簡單計算

利用材料的熱膨脹係數、溫度差跟尺寸簡單估算熱膨脹量,

不需要用到艱澀或複雜的理論。

在輔導CAE的過程中碰過有關熱的問題主要就是溫度分佈、熱膨脹,

有一次碰到比較不一樣的問題是問加熱功率需求,

但是對 CAE 軟體來說,加熱功率其實在很多時候是輸入條件,

或指定特定幾何在不同時間的溫度條件來看熱通量與換算功率,

但是這需要用到比較複雜與長時間的暫態熱模擬計算。

試著以簡單的計算範例問題說明如下:

小米電熱壺容量約 1.7 公升的水,加熱目標水的(質)重量相當於 1.7 公斤,

想要在 10 分鐘內從室溫攝氏25度加熱到100度,需要多大的加熱功率?

像這種問題其實只需要國中學過的比熱(Specific Heat)概念就可以算。


上述問題的計算可以蒐集幾個參數來作計算:

被加熱物體的質量 m (kg)

物體材質的比熱容 cp (J/kg-K)

初始T1與目標 T2 溫度 (凱氏溫度 K 或攝氏溫度 C )

從初始溫度 T1 到 T2 的時間 dt

需要的加熱功率 W 公式可以表示如下:

W = m * cp * (T2-T1) / dt 

其中要注意的是單位的匹配,

例如質量 m 使用公斤 kg

溫度 Tx 使用 攝氏度 C 

時間 dt 使用秒 sec 

比熱 cp 使用 J/kg-C

套進上面公式後如下:

W = kg * J/kg-C * C / sec = J/sec = Watt (瓦特)


所以像上面的問題範例,要先找到材質(水)的比熱容 cp = 4200 J/Kg-C

質量 m = 1.7Kg

溫度從 25 到 100,T2-T1=75

時間 10 分鐘 = 60*10 = 600 sec = dt,帶入上述公式 W = m * cp *(T2-T1) / dt 中

W = 1.7*4200*75/600 = 892.5 J/sec 

電熱水壺在理想(跟外部絕熱)狀態下以 892.5 W的功率可以在10分鐘的時間將1.7公升的水從室溫25度加熱到100度,

但是實際上的狀態不是絕熱的,熱量會透過壺嘴的水氣、汽蒸發,瓶身的隔熱效果也不可能100%,

所以加熱的時間會更長一些或者是加熱功率大一些,所以可以看到小米官網上該產品的功率為1000W:

圖片來源:小米官網

這個加熱功率的選用算是一個安全值,對大多數的家庭插座跟延長線使用上算是很安全的,就是時間稍微久了點,煮1.7公升的水到滾要10分鐘左右。

這個簡單的範例與概念可以當作一個參考,用來估算加熱功率的選用需求。


註:當初客戶的問題是要模擬計算一塊鋁加熱板的設計,問題如下(數值有經過調整):

已知圓形鋁加熱板,大小D300 x t15mm,

想要模擬室溫到目標溫度 160度,目標時間是75 秒,

需要多大的加熱功率,還有加熱線要如何布置讓溫度分布均勻在一個溫度差(例如 3 度)以內。

第一個問題就是要取得需要的加熱功率(最小值)!

鋁的比熱 cp = 900 J/kg-K

鋁加熱板的質量 m = 2.863 kg

T2 = 160,T1 = 25

dt = 75 sec

W = 2.863 * 900* (160-25) /75 = 4638 J/sec

加熱功率在理想絕熱情況下需要 4638 W,

假設30%會透過對流、傳導、輻射等熱散逸,加熱功率選擇需要 6626 W,

取整數給個 7 KW的加熱功率,

有了這個加熱功率數值,就可以當作 CAE 的輸入條件來進行模擬。

一些材料的比熱值可以參考維基百科。

參考

1. 維基百科比熱容

2. 小米恆溫電熱水壺

















2022/4/2

機械設備的“衣服”

基本上我是屬於功能導向的工程師,
機器設備設計會考慮進出料、組裝、安裝、維修、人體工學,
對設備外觀不是那麼在意,過得去就好。

以往台灣使用設備進行生產的廠商為了提高設備生產效率,有時會將設備外殼蓋板拆下,方便檢、維修、改造、散熱等等,
但是近年來工廠內的專業分工越來越明顯,
設備的檢維修改造很少會由生產單位進行,
這種拆設備蓋板、外殼的現象越來越少,
有的廠商甚至重頭到尾沒動過蓋板,都是叫設備供應商或代理商來處理,
加上半導體、無塵室設備氣流管理要求,
還有代工產業給客戶參觀需要,
設備外觀越來越受重視。

在這種產業氛圍下,設備廠不得不開始重視設備外觀,
甚至會請專門的工業設計團隊進行設備外觀設計,也就是幫設備穿上漂亮的"衣服"。

當年在CAD軟體代理商工作時,公司內就養了一個團隊作設備外觀設計,
第一個客戶"碩奇",有一台織布打樣設備想作外觀設計弄漂亮一點,
一邊有需求,一邊想作出第一筆案例就成案了,
以當時案子投入的人力工時來說其實這個案子是虧錢的,
但是有成功作出口碑跟讓設計師累積一定的實績經驗,可以將成功案例擴展到其他設備客戶,
幾次展覽也跟碩奇借了設備作展示,在展場中確實吸引到不少目光。
圖片來源:碩奇科技網站
從中上藍黑小台到最前面橘灰,外型差很多

不過這個部門很難賺錢,生存不易,在總經理更替後,公司策略方向改變後已不復存在,有點可惜*2。

工具機雖然都是硬碰硬的金屬冷加工設備,
但是像某水果牌大廠的金屬機殼有大量加工需求,
因為客戶對產品外觀要求多,連帶的代工廠也希望讓設備好看,讓客戶參訪時看了開心,
加上設備需求數量多,工具機廠自然會願意在設備外觀上多花心思,
這也造就成台中地區出現專門的外觀設計公司*2,以滿足設備廠的需求,
風氣形成後就回不去了,
硬碰硬的工具機也開始講究起設備外觀,更不用說一些其他更貼進消費端產品的生產設備。

不過以上游原物料或零組件端產業的設備需求來說,
這些以大量有效率生產為主要考慮的產業會對設備外觀會有比較高的容忍度,
例如鋼廠、銅箔廠、印刷電路板廠、輪胎廠等等,
這些依靠特殊技術與進入門檻高的產業基本上很少看到設備會想加上漂亮"衣服"。

基本上越貼近終端消費產品市場的產業會對設備外觀要求越高。

像儀器、醫療設備、辦公室用設備,由於使用者與環境關係,通常對外觀也會有一定的要求。

考慮設備外觀設計時,因為設備的的主要目的機能是靠關鍵模組完成,再以支撐結構(機架)固定相關需求的關鍵模組,
設備的外觀"衣服"簡單來說就是在這些機架結構上加上外殼與操作介面;

說得容易,實際設計上要考慮很多:
為了加上外殼、蓋板、外罩,
機構需在主結構上增加固定支撐點用以固定蓋板、外罩,
通常主結構機架以鋼構或鋁擠型為主,
鋼構的鋼管、型鋼上就要增加鎖固件,厚度夠就直接攻螺紋,厚度不夠可以用拉帽等,
鋁擠型就方便,有溝槽跟對應螺帽可以用來固鎖;
蓋板、外罩可以使用鈑金或塑膠件製作,
看量的需求來決定是否要開發模具來製作,
一般設備的尺寸大小跟數量很少會考慮開發模具來製作蓋板、外殼,

原因是設備尺寸通常不小,蓋板的尺寸也不會太小,
而大尺寸模具的成本往往很高,製作量不多很難將模具成本攤提降低。
因此常見設備外殼、蓋板多會以鈑金製作,
以雷射切割鈑金需要的外型、開孔、開槽等,
再以折床折彎、折邊補強或當固定支撐用,
有些位置就用焊接補料上去,
最後再進行表面處理:除鏽、脫脂、酸洗、清洗、烤乾、上漆等等。

少數有量的設備若想使用相對有溫度的材料如塑膠,
可以考慮真空成型,以便宜木模當底成本最低,有大量時再改用鋁模,方法是加熱塑膠板軟化後,將塑膠貼在模上,以真空吸引塑膠板配合木(鋁)模形狀成型,
很多浴缸、行李箱類的大型厚板塑膠外殼幾乎都是利用這種方式完成製作的,
這種方法可以作出比鈑金件外殼更圓潤有型的塑膠外殼,成本又不至於像塑膠射出模那麼高*1;
另外一種是玻纖強化,木模上噴玻纖、樹脂成型,修整拋光後上漆,一些遊樂場兒童音樂車外殼常用這種作法。
但是坦白說以塑膠作外殼、外罩在一般電子設備並不常見。

設備用的外觀設計除了要考慮不能妨礙設備技機能以外,還要注意一些工廠安規,
例如安全警示燈、緊停按鈕位置距離、消防要求等等,
以及製作的可行性,不是外觀漂亮就可以。

參考:
3. 形碩


2022/3/12

少子化與半導體產業對公共設施人力的影響

2022/03/03全台大停電!

官方調查結果出爐,

定調在台電人員操作失誤造成,

跟政務官的政策無關,

執政黨發言人也出面表示前朝每年電網維護預算降低,造成設備維護狀況不佳要負很大責任,

總之跟現任總統、行政院長、經濟部長無關,

最多就是由台電董事長、總經理下台負責,

人民損失由台電電費打折減收作為賠償。

有關核能、綠電、提高天然氣發電比例、油電緩漲等等,這些由上層高級官員決定之政策,對台電財政負擔以及會不會缺電的影響這邊先不去討論,

不同政策各正反方支持者一向都有會其理由,

就個人想法,台灣在能源領域政策上,不應該偏頗在特定方向,能源發展應該從經濟發展、國防、環境保護與安全多方面考慮去動態平衡調整各種供電來源。


回到正題:

少子化與半導體產業對公共設施人力的影響

不論是工廠生產設備或是公共設施,

在其整體生命週期過程中的費用可以粗分成三個階段:

1. 建造

2. 維護

3. 拆解廢棄或更新

其中維護階段經常被忽略,但是其維持長時間正常運作的成本很高,

就像買車,

車子的使用費用包括燃油、牌照稅、燃料稅、停車費、保險、保養、部品與耗材更換等等,

這些費用其實很高,

像我一台車,Toyota Wish,使用六年半,

購車支出約78萬,

其他後續費用統計至今約68萬,

其中停車費佔了快一半,約30萬,

另外燃料稅牌照稅約12萬,佔1/6以上,

其他還有26萬花在保養、加油、更新必要耗材上,

購車支出在賣掉拿回38萬以後,反而降低成40萬左右。

在台北市區因停車費用更高,花費應該會比我更多,離開停車費高的地區,自然花費就會少很多,

如果預計再使用9年後報廢,未來這9年大概至少要再花105萬,也就是買一台78萬的車用15年,大概總共要花250萬XD,很驚人的數字,至於那些車價百萬、千萬名車的費用當然會更多。

同樣的公共設施不管是水、氣、電供應都需要很多設備、管線、耗材,

這些要維護正常運作所需要的費用通常也會很高,

當然不同電廠會有不同的比例,

像煤或天然氣電廠的燃料消耗費用,

核電廠的建造與廢除費用,

地熱發電廠的管路沉積處理更換費用,

在整個生命周期中其實都很高。

但是經常被忽略的是維護所需的人力,

穩定的公共設施必須一年不間斷的供應人民與產業所需,

不像工廠生產線可以停修,

電廠還可以進行計畫性的排修,

但輸配電設施相對分佈範圍很大,

巡檢排修之外的天災、意外故障很難避免,

相關維護與搶修人員工作必須維持一年24小時不間斷的出勤,

也就是相關從業人員要輪班!


所以問題來了,

以前人力充沛,產業發展所需的新鮮“肝”很多,

想要去台積電輪班還得要台清交成四中台科大才有資格,

擠不進去台積電等半導體產業、想找鐵飯碗的就會往公共設施產業去,

但是民國85年以後出生人口數已經降到30萬人/年以下,最低降到16萬人/年,相對以往近40萬人/年,

新鮮肝的數量已經大幅變少,

相反的台積電等半導體產業規模這幾年變的更大,需求人數(新鮮的肝)更多,

對可以進行輪班的技術人員學歷要求也不得不下降。

對求職者來說,如果工作性質都要輪班,

可以選擇的話,當然要在台積電工廠裡輪班,花同樣的時間可以領比較多的錢,

只要台積電在那個地區設廠,

該地區的薪資水準就被拉高!

這個問題其實在中南部的傳統產業,包括台積去日本設廠,鄰近地區各行業都會開始感受到薪資要求上揚、人力短缺的影響。

目前工作的公司在新北,待遇福利在同業裡已經還算不錯裡,年前一個作了近十年設備開發設計的同事轉職到台積電當設備工程師,原因很簡單就是薪水更高!

台南、高雄這些傳統薪資水準更差的產業在台積電設廠後壓力肯定不小。

國營企業正職要考試,缺少,很多工作外包,當人力變少,學經歷好的技術人員要選當國營企業,國營企業包商員工還是當台積電的員工?

肯定會有影響!!!


預期4、5年內國外晶圓代工廠還沒起來之前,台積電的優勢很難被超過,相對高的薪資與公司形象絕對會影響年輕人就職的選擇,也就是會排擠到一般產業與國營公家用人,

這種狀況若發生在水電氣供應的維護需求人力上,

那將是未來一段時間內很大的隱憂,

人力與訓練不足導致電、水、氣供應暫停的現象可能會越發頻繁的發生,修復時間長度也將越來越長。

國營事業不知道有沒有好好作人力盤點,確保人力斷層不會發生,或必然發生的情況下如何保持水電氣可順順利正常供應?



換個角度來看,未來可以提供因應水電氣供應不穩定備援方案的公司應該會有賣點,

當然前提條件是不會有人力不足的問題的話^_^


參考:

1. 303大停電 經濟部調查報告今公布 3致命巧合連環扣 釀全台大停電,自由時報

2. 台電退休工程師投書自由時報

2022/1/27

設備運動控制上的 Spline Curve

現代設備在產能要求下,速度越來越快,

在動作控制上如果沒有處理好,很容易發生兩種問題:

1. 驅動力量不夠必須更換更大驅動元件,例如馬達、減速機等等。

2. 在速度轉換時產生嚴重的振動、晃動現象。

這些問題除了跟機構人員選用、設計有關以外,另外一個重點在於運動控制。

舉例來說一台車,從0加速到100km/h所需要的時間會跟車重、引擎加變速箱到輪胎接觸地面的輸出轉換成推力的能力有密切關係,

但是開車的人也會有影響,沒錯吧?!

重踩油門急起步跟重踩煞車急停,車內人員跟物件晃動的狀態比較大,這也是跟控制有關。

同樣的狀況在機械設備上也是一樣的道理,

所以在運動控制上不同經驗能力就會導致有不同的設備速度與精度性能表現。

除了少數像電廠發電機、飛機引擎等會持續性長時間連續旋轉運動,

多數設備上不論直線或旋轉運動,從靜止到運動再到停止是非常常見的狀況。

運動控制可以視為主要在處理速度相對時間的變化關係,也就是在控制一個或多個以時間為變數的速度函數方程式。

對速度方程式進行時間積分運算就可以得到位置,

對速度方程式進行時間微分運算就可以得到加速度,

所以作速度控制的同時也相當於控制位置與慣性力量的變化,

在等速度運動上,馬達只需提供克服摩擦力的力量,

假設運動過程中機構調整恰當,等速過程中的摩擦力應該會接近一個固定值,

如果沒調整好,這個摩擦力就會有相當程度的變動,

例如直線運動的兩隻滑軌組裝時平行度不好,那摩擦力就會在移動過程中產生變化,甚至大到馬達無法克服而過載停止。

然後不明所以的就會說馬達選錯了,驅動力量不夠,機械設計的出來罰站!^_^

另外一種狀況是想要設備越快越好,控制上就設定在0.001秒內達到額定速度,然後馬達、驅動器就過電流停了;馬達選錯了,力量不夠推不動,機械設計出來罰站!^_^

請把加速時間拉長到0.1秒,

克服慣性的力量差100倍,正常運作OK。

要快可以,馬達加大,但是成本也高,

另外問題是在觀念上若都這樣硬幹會出其它問題,

例如速度轉換過快造成的慣性作用力會導致振動、晃動,精度差,元件易疲勞損壞。

所以作運動控制必須深入瞭解一下加速、等速、減速這個過程中的一些特性。

一般常見的加速、等速、減速經常會表示成如下圖形:

但是如果將這個速度變形進行微分運算得到加速度變化會變成:

這代表在起動、進入等速、進入減速、停止的速度轉換的瞬間會有很大的加速度變化,0.00~0.01秒直接到10000,

也就是結構在這一瞬間會受到很大的慣性作用力,

這個慣性作用力會造成結構產生彈性變形,往速度的反方向變形,變形到力量的極限後,回彈往速度同方向變形,同樣到一個回彈力量極限程度後再往反方向變形,所以就會看到結構來回"彈",

這種來回彈晃動的現象會在結構內部的“阻尼”跟和空氣摩擦的阻力作用下,變形的彈性位能會逐漸消耗而緩慢下來,時間要多久?看彈性位能(慣性力大小跟作用時間),以及結構設計的剛性與材料、結構中的阻尼作用力而定。

因此有高手從曲線方程式中找出來一個S Curve,放在加減速段,如下圖示:

經過微分運算後可以得到加速度圖形如下:



很明顯的在速度轉換的瞬間慣性力變小,0.00~0.01秒,加速度5420,跟前面的值差了將近一倍,

因此結構晃動的現象也有機會變小,

如此一來機構運動的精度可以提高,材料因為來回晃動的疲勞壽命問題也可以獲得緩解。

在過程中因為加速度是由小到大再變小後過渡到等速段,為了在相同時間內達到同樣的速度,過程中產生的最大加速度會比較大,也就是馬達需要提供的推動力量較大;

過程中的驅動力量變化是另外一回事,可以參考另篇的說明:

轉子轉動扭矩


這種運動控制的需求有廠商直接放在控制器中,使用者只要指定好加速或減速的時間與目標速度值,再設定使用S Curve就可以;

我試過台達伺服馬達控制器就可以作這種設定,其他的沒試過就不知道。

要注意的是如果要求加減速度時間很短,移動慣性又大,驅動裝置的輸出勢必要比較大,這是無法僅透過改變加減速度函數方程式的方式來克服,

好的加減速函數目的在於減少速度轉換瞬間的慣性負載變化,降低因為慣性力造成的晃動現象,並不是用來縮短加減速度的時間,相反的需要更長的加減速度時間。

網路上有示範使用兩種梯形與Spline兩種速度變化函數控制加減速效果差異的影片:


有沒有更好的?

可以搜尋 jerk ,理論上可以作到d a(t)/dt =0,如下影片所示:


這些功能一般是放在控制器(軸卡)上,這也是台灣元件廠商技術上可以再努力提升的地方,當然使用端也要能分辨其中的差異。

2022/1/26

新北市圖書館的使用資源分享

3、40年當年念國小、國中時不知道有圖書館,都跑去租書店偷看書,常常被老闆趕,

現在看書比以前方便太多了,

新北市圖書館在板橋就有包括總館、分館、閱覽室等共11間,

我去過的包括總館(遠百愛買旁)、板橋分館(板橋國小內)、低碳圖書館(板橋車站地下一樓,已關閉,可惜);

總館的藏書量最多、閱讀空間也舒服,住板橋鄰近區域的一定要去走走看看,沾染一下文化氣息。

圖片取自新北市圖書館網站


申辦新北市圖書館借書證可以現場辦,順便設定一張悠遊卡作為借書證,

也可以網上申辦:

新北市圖書證網上申辦


有了新北市圖書館的讀者身份後,

可以再下載新北愛Book app,

登入帳密後,可以搜尋圖書、預約到鄰近的圖書館、瀏覽室取書,非常方便,例如查詢 Inventor 的書:

圖片取自新北愛book app


另外一個很方便的服務是電子書借閱,目前(2022/1)有19個一般電子書庫,17個期刊雜誌庫…

其中我常用的是HyRead,

可以直接下載HyRead app,搜尋與借書,存在手機隨時看(有借閱時間限制),

新北市圖讀者可以借閱市圖跟HyRead簽約範圍內的電子書與雜誌,

當然書籍種類數量比不上市圖館藏跟HyRead的書庫,

有些會有數量限制要預約排隊,

不過還是很方便,畢竟在隨身的手機上就可以看,

其他還有不同的電子書庫都可以試試看,找找看自己想看的書,例如台灣雲端書庫、天下雜誌知識庫、遠景繁體中文電子書等等。

另外北部四縣市: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桃園市已簽訂合作,四縣市的圖書館會員身份可以互通使用,不需另外分開辦,只要臨櫃或上網開啟設定即可:


坦白說現在的閱讀環境比我當學生的時代實在好太多了,

可惜會使用這些公共服務的人並不多,

周邊的人問起來竟然很多人都不知道?!

有點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