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有一篇文章提過機械工程師在不同單位的工作內容型態,
如果收斂到以機械設備開發設計的工作內容,
相關的設備單位可以區分為內部設備維護、研發單位跟外部的設備供應商兩種情況,
設備維護單位就不提了,
還有一種情況是在類似 ITRI 、學校法人團體內的研發單位,
但是狀況太多了,也先略過不提。
比較一下作為內、外部設備研發、開發供應商的差異。
內部設備的單位相對外部設備供應商主要有以下的優點:
1. 設備的開發設計以功能、效率為優先:
在設計功能與效率要求上,設計師可以發揮的空間較大;不過這也不一定,碰上不信任、不願意花錢的公司高層,尤其是習慣低單價採購的相關協助單位,買東西有時很困難,反而會造成設計與選用元件上的困難。
2. 與客戶關係密切:
都是同公司自己人,相對要取得材料樣本,生產品質檢驗規範與方法等資料相對容易;當然這需要對手單位願意配合。
3. 在公司成長階段,內部訂單源源不絕:
不需要擔心缺訂單,單位沒績效。
相對外部設備供應商也有許多問題與缺點:
1. 只作自己公司內部設備:
看得有限,有時會難以創新。
2. 元件成本高:
內部設備除非需求量很大,否則零組件、市購件請購數量規模相對小,請購價格無法比外部設備供應商低,但是也不一定,有些內部單位規模比外部設備公司還大,營業額更高的也不少,成本就有機會下來。
3. 內部單位的配合意願有時會受工程師個人因素影響:
以前有一次開會時,配合單位工程師無意間說了一句:"來您們這邊開會,連個喝的都沒有!
突然警覺到:採買設備如果是國外設備供應商,評估的工程師可以出國評估、驗收,
想當然耳對方業務也不會怠慢,有沒有其他好處不說,至少吃飯不會吃太差,
但是跟內部單位買設備,就算買設備因此省錢也不會變成自己的獎金或薪水,
設備洽談、驗收過程中不要說請吃飯,連喝的可能都要自己帶杯子裝水;
如果是內部設備單位第一次開發的設備類型,還要一起承擔開發風險,說真的何苦來之?!
有時候這種使用單位的這種心態會成為最大的問題,即使內部單位的設備開發設計工程師有雄心萬丈,都會因此被狠狠澆上一盆冰水。
4. 公司擴充慢時,沒有訂設備訂單:
沒有對外營業收入有時會被 = 沒有績效,搞不好還會被檢討單位存在的意義,每發生個一次大概就會逼走一些工程師。
5. 工程師升遷機會相對產線工程師有時很少:
以往在工作上就經常碰上對手單位的工程師、主管年資都相對淺,
這對一些汲汲於求取主官職位的年輕人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對比諷刺,
明明對方是相對菜鳥,懂得又不會比較多,但是職位可能比自己高上一、兩階。
內部設備單位的主管要能夠跟各使用單位主管取得很好的合作關係,
才能在互信的基礎下進行設備開發,讓公司的利益能夠跨單位最大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