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4/5

投資債券的教訓:殖利率?

特別提醒:網頁上的投資社團廣告都是詐騙,千萬不要點進去加社團。

注意到債券ETF,是從2023年中開始看財經節目超錢部署,主持人與億元教授的介紹,
覺得接下來美國基準利率下降趨勢預測是合理。
個性比較保守,只想投資趨勢比較容易預測的投資產品,
加上債券固定配息,方便每個月現金流的掌握,
所以就決定來買債券ETF試試。

到2025/4/2為止,帳上虧損-0.92%,
配息加換股的已實現損益賺7.49%,
綜合損益小賺6.57%,
算是小贏定存一年的利率^_^。

但是同一段時間相對台股加權指數在2023/10約16000點到2025/4/2約21300的漲幅有33%左右,
很明顯的在這段時間選擇投資債券ETF的成效遠不如買0050、006208等市值型ETF,也不如0056等高股息型ETF。

雖然到目前為止投資債券的含息與實現損益報酬是正的,
但是從資產投資運用的效益跟通貨膨漲率來看,尤其是跟台股大盤比其實算是很差的XD。

歷經過一年半的買賣與觀察債券ETF,
以一個理工男的角度跟累積的金融知識、認知來整理一些心得,
作為下次升降息循環買賣的參考。

1. 美國FED基準利率:
FED是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的非正式慣用簡稱,
FED基準利率指得是美國銀行的隔夜拆款利率,也就是借還時間最短的,只有一天,
通常由政府公佈與介入操作控制以控制金融市場的基本借貸利率,
利率調高表示政府想要縮減市場流動資金規模,抑制通貨膨漲與過熱的經濟;
利率降低表示政府想增加市場流動資金的規模,促進經濟發展與提高就業率。
FED基準利率,
圖片來源:MacroMicro網站


2. QE,Quantitative easing,量化寬鬆
在2008年金融風暴,美國政府使用了一個金融工具:量化寬鬆,QE,參考註1.*。
藉由買入金融市場上一般銀行所持有的國債、房貸債等,
來增加一般銀行的帳上資金金額,相當於向金融市場注入資金,搭配低利率可促進投資與金融活動。

3. 國際利差、資金流動、匯率
美國是全球政經勢力第一的大國,資本市場開放,全球各國貨幣交換幾乎是以美元作為基準,
當全球各地經濟持平時,美國利率與其他國家若有利差,全球自由流動的資金就會從低利率的國家往高利率國家移動以獲取穩定且更高的資金收益,
例如借低利率(接近0利率)的日本資金投資美國高利率的國債或其他金融資產,
這樣會造成日本國內資金換成美元後匯出到美國買金融資產,
資金傾向由日往美流,
日圓相對美元容易貶值,造成匯率變動,
日圓相對美元貶值會使日本產品相對美國同質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售價更有競爭力;
如果日本經濟發展因匯率低跟低利率市場的資金投資效益上升,
日本公司收益增加、股價上漲,
日本國內資金留在日本市場進行投資可獲利,資金就不會往美國流動,
甚至從國外匯入購買日本商社的股票,
美金換日圓需求增加推升日圓匯率。

因匯率可以影響到本國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同時影響國際資金的流動,
除非國家刻意控制匯率(貶值)提升自己國家外銷的競爭力,
通常經濟發展、匯率、國際資金流動,三者會調整到一種動態平衡。
例外是有國際資產管理公司(通常是美國公司居多)藉由資金規模影響中小型國家匯率,獲取利益的例子,例如1997亞洲金融風暴,註2*。

4. 債券金融商品種類
4.1. 國債,又分短、中、長期國債,
理論上長債期限長隱含風險高,利率會比較高,反之短期債券利率會比較低,
圖片來源:豐雲學堂網站

若出現短期利率高於長期利率,稱為利率倒掛,註3*,
通常是金融市場因為流動資金緊翹需要短期資金周轉產生短期借貸,
或投資人因為看壞經濟發展增加持有長債,
使長債利率下降低於短債,
這種利率高於中長期利率的異常現象,
隱含有過熱與隨後可能發生經濟下行的風險。

4.2. 公司債,
各地區、國家、產業公司發行之債券,同樣有分短中長期債券,
因為公司經營較國家政府風險高,
公司債除期別以外,通常會很重視風險等級,
違約無法給付債息與償還本金的風險跟利率會成正比,
以標準普爾評級區分為A~C,通常在BBB-以上為投資級債券,違約風險低。

以上債券直接買的話,有一種稱呼叫作"直投債",
只要沒違約,持有到期可取回本金與領取期間利息,本金幾乎無損,
所以債券或被視為風險相對較低的金融投資商品。

4.3. 債券ETF
因為單一債劵價格高,不利於小額投資,
投信或基金公司通常會分公債、特定風險評級、特定產業、債期等購入相關債券,
將持有債券分割為適當單位價格,可在股票市場小額交易的債券基金,
採追蹤指數進行被動性投資,定期買賣債券,
持有的債券不會放到到期,
這與直接購買債券持有領息到期還本不同,
債券ETF會有債券交易與評價會產生利得或損失,與管理費、保管費等淨值減損。

5. 債券價格與“利率”關係
在市場上的債券通常指得是已經發行的債券,
票面利率是由發行時的基準利率決定,
如美國FED基準利率加碼x決定;
所以當最新的基準利率上漲時,
已發行的債券利率收益相對變低,
或是剩餘時間縮短可領息總金額變少,
造成已發行債券的交易價值會降低;
也就是市場上的債券交易價值漲跌是跟基準利率漲跌成反比的。

交易價值還跟風險(利率)有關,
風險越高,交易價值自然會降低,
例如當經濟市場下行,市場上的資金想避免股票跌價風險就會轉向相對低風險的資產,
股票市場中的資金由高成長產業往穩定配息的基本需求產業移動,
甚至往黃金、債券、政府公債移動,
債券市場中的資金由非投資評級等級債往投資等級的B級甚至A級公司債、政府公債移動,
舉例來說,當經濟下行,資金往已發行的美國公債移動時,
通常買方願意接受以較高的費用來購買固定利率配息的債券,
例如原本可以用100元購買固定年配息4.5元的債券,交易時的利率相當於4.5%,
因為經濟風險上升,買家願意用105元買固定年配息4.5元的債券,
交易時的利率會變成是4.5/105=4.2857%,也就是市場上債券交易價值的利率就會降低,由4.5%降低到4.287%,
票面利率不變,債券交易價格上漲,交易價值利率下跌,
在市場上講債券漲跌的利率是上述的交易價值利率,
票面利率跟基準利率都沒動。

因為債券市場同時存在已發行跟新發行債券,
債券交易價值就會變得很複雜,
不再是單純考慮票面發行價值,
而是改為交易時的相當利率與剩餘可配利息總值(還有風險)來決定交易價值。

像20254/2晚上美國川普政府宣布基本與對等關稅後,市場預測經濟風險產生資金移動,
同樣是"債券",各種債券漲幅會因為風險不同而異,以相同年期債券性質來看漲幅:

美債等政府公債>A級公司債>B級公司債>非投等債

美股債券ETF代表如:
美國政府20年公債:TLT,台灣00679B,00687B等
A級公司債:QLTA,台灣00751B,00772B等
B級公司債:LQD,台灣00720B,00725B,00937B等
非投資級公司債:HYG,台灣00953B等

債券ETF非常多,規模大小差異很大,績效也有不同,以上僅列出部份供參考,沒有任何投資建議,請自行審酌評估。

非投等債甚至會跟著股票市場一起反應,畢竟公司付不出債券利息的違約風險大增,
所以這一波關稅造成的恐慌、風險,買非投等債的基金、ETF其實會跟著股票市場一起反應價值下行。

當基準利率下降,新發行的債率利率參考基準利率也下降,
已發行的債券交易價值就有機會上升,但不是絕對的,
2024幾次FED降低基準利率後反而都出現一段時間的債券基金、ETF價值下降,
交易價值還是會受債券市場的資金移動、匯率等影響。

所以不可以閉著眼亂買債券,要搞清楚買的債券基金、ETF性質與當初買的目的為何?
來決定要加碼或轉換投資的債券類型與時機點。

如有疏漏錯誤,請不吝告知,謝謝。

以上僅為個人整理心得分享,不作投資建議,請自行審慎評估。

註1. 維基百科,量化寬鬆
註2. 維基百科,亞洲金融風暴
註3. 豐雲學堂,利率倒掛

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本人無關。

特別提醒:網頁上的投資社團廣告都是詐騙,千萬不要點進去加社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