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主題分類網頁

2017/11/25

CAE的個人經驗

第一次接觸CAE軟體是在念大三下學期 (1989),修了一門"有限元素法"的課程,
那個時代個人電腦才剛開始進入DOS+8086 CPU,
一組個人電腦的價格相當於初階公務員好幾個月的薪水,
第一套接觸到的 CAE 軟體是 ANSYS 2.0,
課程上的作業要用ANSYS作一個軸元件拉伸實驗的 2D 軸對稱模擬,
想當然軟體就是學生功德版...

那時候多數人對電腦的應用與孰悉程度跟現在差很多,
電腦軟體的操作設定方便性也差很多,
所以會用電腦的人並不多,
不過 Macintosh 正要出來,準備開始顛覆個人電腦的使用經驗。

課程上ANSYS在使用上要用文字介面輸入,效率很差;
對很多同學來說根本是一場災難!
不過我學得還蠻有興趣的...
想想也是蠻自虐的。

後來三升四暑假申請專題生,在實驗室中接觸到SGI工作站,
才知道原來還有這種視窗操作、多工等級的電腦。
那個時候只知道一套CAE軟體,就是ANSYS。

後來念碩士班,指導教授實驗室慣用的軟體是Marc + Mentat,
後來又想評估導入 Pro-Mechanica、Ideas。

所以在學生時期,碰過的CAE"相關"軟體有ANSYS、Marc、Pro-Mechanical、Ideas。
但是有用過的是ANSYS跟Marc,可惜用的很淺。

離開學校後,就很少用CAE軟體。

中間有一次用 AutoCAD (正確說應該是 AtuoCAD Mechanical)作鋁擠型斷面 2D 的模擬,不過是作著玩。

還有一次是CAD代理商推薦用MSC的Nastran 4D,其實算好用、有趣,不過公司不想花錢買,所以沒導入,就不了了之,後來這一套軟體也消失了。

再來是 Inventor,Autodesk 跟 ANSYS 買了單一零件模擬分析功能,放在 Inventor 中,但是因為功能有限,坦白說根本像是體驗用軟體,也不考慮導入。

真正再回頭玩CAE軟體是在第三份工作到 CAx 軟體代理商,
負責 Algor (後來改Autodesk Simulation Mechanical,2017不再出新版) 、 Inventor 應力分析跟動力學模擬,
隔年再加上Moldflow,
再隔年再加上Autodesk CFD (原 CFDesign)、PTC Creo Simulate,
再隔三年加上 Autodesk Nastran In CAD (原 NEi Nastran In CAD),

為了支援這些 CAE 軟體的銷售工作,不得不稍微比較一下各家的 CAE 軟體。

所以就找了一下有關 CAE 軟體的資料,

另外放在 CAE軟體中簡單說明。

也稍微找了一些台灣的同業,瞭解一下同業,
可參考:台灣的CAE公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