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主題分類網頁

2024/7/6

慣性?

在這個部落格提到慣性,
網友大概第一個想到的是質量的慣性^_^。



不過這次要分享的是跟人、團體的"慣性"。

舉例來說,飲食是相當個人化的,
每個人的口味都不同。

很少人注意到人對飲食的口味其實會產生慣性,
也就是對長期吃的味道、食材會產生“習慣”!
這種習慣有兩種極端的特性:
好吃跟吃到膩!

最近看到一些韓國、日本、歐美在台灣的Youtuber分享台灣食物給親友的影片,對台灣的食物讚譽有加,
除了一些特殊口味如臭豆腐或特殊食材難以接受之外,
對一些鹽酥雞炸物、夜市小吃、熱炒都給了很高的評價,
這些評語有些可能是"客氣",有些是"葉佩雯",
其中當然也有不少是真心覺得好吃。

對照台灣人去日韓東南亞也經常分享美食,
那究竟是台灣的食物比較好吃?還是東南亞、日、韓的食物好吃?
這其實就反應出一種很有趣的現象:
新口味與食材對味蕾刺激的非慣性效應!

印象中第一次到女朋友(現在老婆)家吃飯,
雖然都是家常菜,
但是吃的津津有味,
其實這就是對新口味、食材的非慣性反應。

多數人家裡的主廚有一定的口味與食物調理習慣,
吃久了就會麻痺,不論是多高級的食材與調味都會,
這時候換個有新變化的調味與食材就會覺得不同,
味蕾在這種新刺激下會產生非慣性的效應,更容易感受到新食材與調理的味道,
從而產生一種“美食”的感受。

相反的年紀大了以後,可能因為外食多,加上“主廚”不同,
長期下來反而會懷念兒時父母親在家裡作的家常料理,
前陣子滷了牛腱帶去給姊吃,
第一個反應就是以前老媽常滷牛腱,好久沒吃了,懷念的味道...

除了飲食上的慣性以外,
人的行為跟思考也很容易陷入慣性的陷阱,
其中一個最常見的就是交通路線;
現在年輕人習慣用手機導航,
應該很難想象智慧型手機與導航軟體普及前開車都要先看地圖研究跟記路線,
會看地圖、記路線算是專業技能,
加上手排擋踩離合器的控制難度,
當職業駕駛是很不容易的、很專業的工作。

每個老司機都會有自己的私密路線,
像我在熟悉地區開車時,就不會照著導航建議路線走,會挑紅綠燈最少的路線,原因很簡單,快!
有些熟悉路線甚至會搶紅綠燈的週期加速或慢慢來,雖然偶而會碰上意外,例如車禍、臨停擋路反而慢,
但多數時候是快的。

但是開始用導航軟體時,
發現軟體建議的路線跟自己習慣的路線有時會不一樣,
有時距離較短較快,
有時是自己不知道的路,
尤其是開始用Google map後,
還加入交通路線行車狀況速度的因素後,
有的路線確實是從來沒想過的,
像這種交通路線上的慣性應該幾乎每個行車駕駛人都有。

另外就是思考的慣性,
人的感知、思考會以自己為中心去感受外界環境的狀況與訊息解讀,
之前曾跟一位同事聊到台海、東亞發生戰事的可能,
同事的直覺反應就是台海不可能有戰事發生。
這種認知來自於人的生命是短暫的,在開始有認知能力之後,
會將習慣的事物視為理所當然,就是慣性;
台海最後一次發生軍事衝突是在1958年的金門823砲戰,後續的持續零星砲擊一直到1978年中美建交後才完全停止砲擊,距今2024多久?不到50年…
1970年代後出生的人早就習慣沒有戰爭衝突的情況,也視之為理所當然;
但是當年發生衝突的原因現在有消除不會再發生?
其實很多戰爭的發生就在個人或團體的利益衝突上,
就看有沒有狂人出現下決定而已;
兩岸互信敵視部署的對戰武力在這幾十年之間可從來沒有停止更新與精進,
那天只要出現單方面想借戰事轉移權利喪失危機的情況發生,
戰爭可能突然就爆發了,
發生戰事的機率一直都是存在的。

電腦、手機使用搜尋、社群軟體的Cookies設定也助長了思考的慣性,
搜尋軟體或網頁瀏覽器會記錄使用者觀看影片、網頁的嗜好,
會自動挑選相關的影片、網頁給使用者,
以增加使用者對軟體的黏滯時間;
當一個人一直受到類似訊息的轟炸、洗腦後就會將其視為理所當然,
這種狀況尤其在一些特定議題上會特別明顯,
例如在Youtube、FB、IG等軟體上多點幾次有關黃國昌質詢官員的視頻,
很容易就會發現出現相關視頻的頻率大幅增加,
同時也會增加一些其他類似政治傾向的視頻,例如張啟楷、比特王、館長的影片,
相反的如果看個幾篇沈柏楊、苗博雅的影片,也會發現類似政治傾向的影片會增加,同時波特王、王定宇、三立、民視的影片會增加;
搜尋、社群軟體的這種特性會強化使用者對特定議題的認知,
我試過用兩組帳號登錄社群、影音軟體,固定選擇對立政治議題的影片,這種現象非常明顯而嚴重,
這其實會造成使用者思考的慣性,
有智慧的一定要注意避免讓自己陷入這種思考慣性,
因為這就是一種洗腦…

在公司、機關團體中有時會很容易聽到一句話,“長期以來就是這樣作的…”;
有專家說這是典型“組織的慣性”,需要突破…。

當年在作3D CAD導入跟ISO時,其實就會碰上有些老前輩抱怨:
“為什麼要改?”
這也是一種“慣性”思考,
這種慣性有好有壞,
好處是大家都熟悉舊的步驟、程序、表單,
壞處是對應新的技術跟工具可能效率是有改善空間的,
這種情況花了很多時間去溝通、說明跟闡述優缺點跟改的原因;
好在平時給人的印象不錯,
有耐心說明清楚,
也願意聽別人意見作調整,
最後改的還算順利,
算是職涯中很有成就感的一段過程。

從飲食、交通路線到思考的慣性,大家要省思自己中了幾個?
有好的有不好的;
隨著年齡變老,
要去改變其他人實在很累,
現在常常會無奈的說喜歡就好,
尊重個人的不同選擇。

我是比較喜歡嘗試新的事物,
願意接受不同思考跟嘗試新的交通路線,
有時在其中可以發現很多有趣的事物。

有“慣性”並沒有不好,就是個人的選擇而已^_^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