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主題分類網頁

2021/4/10

存股選擇參考:金融股

多數人一開始對金融相關的公司的認知主要就是一個一般存款(+貸款)、使用信用卡相關的銀行跟郵局,或者是農會、信用合作社等等,

出來上班後第一次自己買了一份終身壽險,多了壽險公司,

開始買股票後再多了證券公司,

這三大類的金融相關公司應該是一般大眾最為熟悉的金融公司,

這些金融公司很多也會在台灣上市、上櫃,

因此一般人也可以透過買賣這些公司的股票參與公司的經營獲利分配領取股息、股利,

或者是買賣股票賺取價差,

在股票市場上這些從事金融相關業務的公司會列在金融股的類別中。


金融股的相關業務對現代人來說就像基本的水電一樣,

已經變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份,

大部分的上班族薪水都是透過銀行從公司帳戶轉帳到自己的帳戶,

就算是自營的攤販為了安全也會選擇把賺來的現金存到銀行,現在應該很少人會把賺來的現金放到麻布袋裡塞到床下放著,

搭車刷悠遊卡、一卡通等電子票證,

購物用信用卡、行動支付方便又可累積紅利、點數優惠,也省去收受紙鈔、銅板的不方便或偽鈔、僞幣的風險,

買房子、買車貸款,

買賣股票投資,

買保險以防萬一兼投資。

對現代人來說,

想要完全避開所有的金融業務其實還真的不太容易,

所以金融股公司的業務在現代社會中會有一定基本上的需求存在,

也就是金融公司的業務是有持續存在性的,

不會像有些公司的產品可能會消失不見;

由於金融公司業務上的敏感性,

台灣政府也不會放任金融公司亂來跟倒閉,

特別設立金管會將金融監督功能從財政部的業務中獨立出來,

股票投資相對一般產業的公司因公司倒閉,股票變壁紙的風險會比較低,

因此金融股就適合成為進行長期投資、穩定的好選擇。

加上近幾年流行打造被動收入概念盛行,

存股投資選擇中,金融股可以算存股族的必備標的之一。

但是不同金融業務的公司獲利能力還是有所不同,

即使同樣是銀行也會有不同獲利能力的差別,

想投資金融股還是要看一些資料,好好研究一下。

金融股可以依據業務分為以下幾種:


由於市場規模經濟的概念也適用在金融相關公司的身上,

金融公司會透過整併不同業務的公司進化成為金控集團,

試圖涵蓋更大的業務範圍,以提供客戶更完整的金融服務。

部份大型金控甚至被政府(金管會)列入大到不能倒閉的大型金控,例如富邦、國泰、中信、兆豐、合庫,再加上第一,總共有 5+1 間規模大到倒閉會動搖國本的金控,

參考連結:四家金控提前達標政府資本適足率要求

這5+1大到不能倒的金控就被政府要求比一般金融公司更高的監理措施標準:

普通股、第一類資本、及資本適足率得最終各達到11%、12.5%及14.5%的水準,

雖然這些要求會增加金控的營運成本或影響發放股息、股利的能力,

但是也意味著這六家金控在長期運作上的穩定性,

相對的在投資該金控股票公司出問題的風險也會比較低,

所以相對很適合保守型、只求賺取高於定存之獲利的存股族;

如果有發生股票市場不合理下跌的情況發生,

這5+1間金控的股票應該就可以放心撿便宜買入存著,

例如有投資達人透過累計存500張兆豐金股票,市值約1400~1600萬,

每股每年若配1.5現金股息,

一年就可以領75萬股息,

平均每月超過6萬,贏過不少上班族的月薪。

目前台灣上市櫃的金控除了前述的 5+1 大到不能倒的富邦、國泰、中信、兆豐、合庫、第一以外,

還有華南金、開發金、玉山金、台新金、元大金、新光金、國票金、永豐金、日盛金等共15間金控,

其中富邦在2021/3成功購入日盛超過51%的股權,2023年3月完成合併,15家金控剩14間。

由於至今台灣仍少有金控完整平衡涵蓋五大類金融服務,

或多或少會偏重某類金融服務,

所以雖然名稱是綜合業務的金控,

但市場上還是會將其放在某類金融股中。

例如:

國泰金控旗下最大的國泰人壽,保險業務佔國泰金 47.82%@2019,

富邦金控旗下的富邦人壽(原安泰人壽),保險業務佔富邦金 55.37%@2019,

新光金控旗下的新光人壽,保險業務佔新光金 52.3%@2019,

這三間金控的保險業務營業額跟資產規模都大於銀行業務,

註. 開發金控2021併購中國人壽,保險業務佔整體比例提高,

分類上就被定位在偏壽險類型的金融業。

元大金跟日盛金則是以證券投資相關業務為主,分類上屬於證期類的金融公司,

尤其是元大金在投信ETF發行量跟期貨交易量上都是穩居龍頭領導地位,雖然也有銀行放貸跟人壽業務,但是相對證券、投信營業額的比例不高。

近年來富邦跟國泰、第一也致力發展 ETF 基金相關業務,

雖然基金規模不及元大的0050跟0056兩檔ETF,

但是也從2019年開始成功發行了幾個規模龐大的 ETF,例如00878跟00900等,

越來越接近綜合金控;

至於像其他的兆豐、第一、合庫、台新、玉山、華南、開發、國票等金控以存放款業務為主,

算是銀行類的金融公司,

比較特別的是國票金,以票券為主。

中信金應該是目前最接近綜合金控的,

中信金原本以中國信託銀銀行的存放款業務為主,

房貸放款排名前五大,參考連結:金管會房貸前五大排名

幾年前在好市多聯名卡加持下,

中信的信用卡也是第一名,因此來自消費金融業務的信用卡手續費、利息收入也不少,

後來被國泰世華搶走才掉下來,

但以發卡量來看還是名列前矛(第二,僅次於取得好市多聯名卡的國泰世華),

在併購台灣人壽以後,

壽險業務也大幅增加,

但是比例上又不像國泰、富邦那麼重,

再加上還有租賃類的龍頭中租(不過持股比例較低),

在現有各大金控中應該算是比較接近綜合型的金控集團,

可惜是中信金賺錢效率不高,而董監平均酬勞卻高局台灣第一,加上歷年配息不夠大方,在存股族中的形象其實不太好,

以5+1大金控來說,股價僅小贏受政府影響大的合庫金,小輸第一金。


金控之外的銀行業務類型偏重在地區性或工商業存放款,規模相對金控比較小,

例如彰化銀、京城銀、聯邦銀、上海商銀、台中銀、高雄銀、台企銀、王道、遠東、安泰等等,

比較特別的是華票銀屬於票券業。

除了金控跟銀行以外,

上市櫃金融股中數量比較多的就是證券期貨交易類的券商,

統一證、群益證、致和證、宏遠證、康和證、大展證、福邦證、大慶證,都是以股票交易經紀為主,

另外比較特別的還有以期貨交易經紀為主的元大期跟群益期兩家。


再來是保險類的股票,

有旺旺保、中壽、台產、新產、中再保、第一保、三商壽、台名等,

其實營運類型跟規模都跟人壽為主的國泰、富邦差了不少,甚至也遠比不上未上市櫃的南山。

再來是租賃業的上市櫃公司,

有和潤、裕融跟中租三間,

比起前述的金融公司,

租賃這一塊業務相較之下算是藍海,

利差大,且幾乎都一定有擔保品,例如汽車、設備等,

這三家的股價目前都遠勝前述的金控、銀行跟證期、保險類金融公司。

票券類的公司有國票金跟華票銀,

提供票券周轉融通,在台灣自然人客戶現在很少人用支票,主要對應客戶以開立支票作為支付工具的工商業為主。

不同金融股的主要盈利特性不同,

受政府金管會對資本充足性的要求也不同,

像保險比重高的金融股就算獲利高,盈餘也不能拿太多出來配股息給股東,必須保留給未來作為保費支出的“預備金”,所以像富邦金跟國泰金雖然在2020盈餘 EPS  8.54 跟5.41,但是配股息(2021配股利息為(3+1跟2.5)都不可能太多,盈餘配發比率很少超過50%;在2022碰上美國政府升息,持有債券評價現值下降,加上防疫險虧損,幾家壽險金控在2022的表現就很差。

存股族最愛的兆豐金、玉山金,EPS只有2出頭或不到,但是盈餘配發率(股利加股息)幾乎每年超過50%以上。





不過存股要注意時間點,畢竟金融股也會有循環週期,

像保險為主的國泰、富邦在股債市行情好交易損益就有很好,

反之碰上市場大空頭時也會變差,高低點價差甚至會超過一倍,

如富邦金在2018~2020之間,股價都在38~50出頭,2020EPS大賺超過8,2021EPS大賺超過12,股價最高到85.7,

在循環週期高點時就不適合存股,
甚至應該賣掉手中的存股,等下一波循環,
以免賺了股息卻賠了價差。


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本人無關。


特別提醒:網頁上的投資社團廣告都是詐騙,千萬不要點進去加社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