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主題分類網頁

2016/11/21

材料硬度與機械性質(降伏強度)的關係

先前有客戶問過一個功能 :
Solidworks Simulation只需要有材質硬度就可以作模擬,
Inventor或Simulation Mechanical可不可以?

客戶這樣問是有道理的,
因為要進行硬度試驗只需要非常簡單的儀器工具跟很短的時間就可以知道結果,
所以如果可以從硬度值換算模擬分析所需要的機械性質就很方便。

第一次接觸到這個問題時,
坦白說有點難以理解,
在第一時間反應不過來,只能跟客戶說我查查看。

久沒用英文,查資料都會先用繁體中文關鍵字查資料,
很不幸,沒能找到我覺得有道理的資料,
接下來用英文查了一些資料,也沒看到滿意的,
深深覺得自己還有非常多不懂的東西,以前念書不知道在念什麼!?

但是那一段時間也不是全然沒有收穫,
至少強迫自己去思考了微觀的材料結構與機械性質的關係,
得到一個結論:
機械性質中的楊氏係數可以想像成材料結構中兩個原子鍵結的彈簧,
所以在一般的低 、中 、高碳鋼類的材料性質上,
因為是以鐵原子為主,其他合金成分比例都很低,
所以楊氏係數幾乎就可以視為相同,大概在200~210GPa左右,
很多教科書中的範例都是取200GPa以方便記憶跟計算;但是一直沒找到資料可以證明。

後來開始去上課以後,才看到原來書中早就寫出來了,
另外也有說明鐵材降伏現象與熱處理改質、冷作加工硬化的影響,
心情很興奮,幾年來不清楚的幾個觀念瞬間通了,真是感謝老師 !!!

後來再聽老師講硬度測試並延伸到與降伏強度的關係,
更是激動,原來Solidworks使用材質硬度對應機械性質是用在降伏強度上,
至於楊氏係數,只要是鋼就全部用200GPa就搞定了,瞬間有一種解脫的感覺。

以下圖片就是從書上擷取出來的硬度與降伏強度對照表 :

圖片來源:Michael F. Ashby, "Material Selection in Mechanical Design." 4th Ed., P.43

參考連結 :

另外有網頁將硬度換算成Tensile Strength : 

參考書籍:Michael F. Ashby, "Material Selection in Mechanical Design"。

8 則留言:

  1. 能否分享引用的書目?感謝!

    回覆刪除
    回覆
    1. 書一時沒找到,先在文末附上一個連結。

      刪除
    2. 找到參考書籍:Michael F. Ashby寫的"Material Selection in Mechanical Design", 第四版的第43頁。

      刪除
  2. 請教K大....小弟我機械系畢業多年路過這裡, 1.圖中可以發現硬度越高,降伏強度越大,所以含碳量或是冷作加工硬化也會影響硬度,故降伏強度也應有差,基於此論點,一般教科書只用200Gpa來代表鐵E值是否不精確? 2.圖中的數據是否對鐵才有參考意義,如不銹鋼SUS301也是能這樣子對照嗎? 3.圖中左邊數過來第4行硬度欄,感覺像是多出來的,不知道硬度的單位是甚麼? 3.硬度跟降伏強度有換算的公式嗎 還是只能看圖拉一條線看大概

    回覆刪除
  3. 降伏強度跟E值是不同的概念。
    硬度反應了材料表面的強度,因此跟降伏強度會有關連。
    至於硬度不同單位來自使用的測試方式不同(適合的硬度範圍與材料樣本大小),有些可以換算,如文章中的圖示。
    另外硬度測試是材料表面的局部範圍,對某些材料與測試方法會有取樣位置不同造成很大差異的可能性要注意。

    回覆刪除
    回覆
    1. 感謝大大的回覆,1.所以圖中的硬度VS降伏強度,其實是"受壓"的降伏強度對吧,跟拉伸試驗是反向的 2.假設有個板金經過冷間加工,硬度整體的提升了,故降伏強度也會變大,這時候,依照彈性限度的虎克定律,是楊氏模量變大了,還是降伏應變變大了? 還是都有變大?

      刪除
    2. 這個我自己漏看 抱歉,問題問錯了,我看懂你的文章了。不過既然調質h對楊氏係數沒有影響,實際上相同材質但硬度調質不同的金屬彈片,我去按壓他,懸臂樑結構,確實越硬就越難壓,很有感覺,所以我才會覺得應該是楊氏係數的差異

      刪除
  4. http://bloggerkevinyu.blogspot.com/2017/11/invfeamaterialpropertyEvD.html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