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5 中旬台灣的疫情突然爆發,
5/15的官方記者會宣布確診180例,
瞬間嚇壞全台灣所有人,
接下來這一週每天動輒2、300例,
到了週六 5/22 下午記者會,
更是驚聳的來了個321例+400例“校正回歸”案例,
等於一天多了721個確診總案例數,
其中新增的400例“校正回歸”到上一週,
使上週每天的2、300例修正變成2~400例
註:後續5/24、25校正回歸每天都是近300例。
瞬間全台灣民眾炸鍋!!!
不相信的民眾跟在野黨開始放砲,
包括故意蓋牌掩飾、刻意讓總統就職紀念的 520 不會太難看等等…
各種陰謀論在網站討論區跟社群體中滿天飛,
連台北市長都出面幫解釋檢驗量大,時間差難免,也提出建議,連結;
坦白說,政府掌握法令制定與人、錢資源調度的絕對權力,
面對民眾的質疑,政府出面解釋讓民眾放心本來就是應該的,連結;
執政黨支持者當然也會提出各種說詞幫政府跟心目中的抗疫英雄緩頰,
也有執政黨議員以快篩試劑檢驗結果複檢後僞陽性 100% 佐證地方主要採檢方式快篩跟中央確診方式的PCR檢驗方式結果不同來幫緩頰想甩鍋給地方,連結;
但是打口水戰要如何解決現有問題?
這就是台灣目前政治環境有趣的地方,
每次的意見衝突,有時就有讓專業知識出現普及的機會,
像前一陣的CT值,連結,
一下子,PCR檢驗、抗原快篩、抗體快篩的資訊也開始慢慢被傳遞,
如果大家因此願意多花時間去了解這些名詞的意義,
無形中生物、醫學檢驗專業資訊就有機會因此普及,這是好事。
唸過一年生物系,加上也有專業的內線消息,
試著以自身觀察到、比較平衡的角度來幫大家分享些個人想法。
早期採檢確診順序是:
1. 地方執行單位(醫院、衛生局)取得檢體,同時紀錄被檢者的基本資料
2. 送檢驗單位,一開始是將檢體透過專業物流統一送到CDC(疾病管制署)的“檢驗及疫苗研製中心”進行PCR檢驗,後來相關業務透過認證各地檢驗單位(主要是醫院醫檢部門或法人實驗室),把檢驗確認的工作分散到各地區,以增加並分散檢驗能量加快檢驗的速度
3. 檢驗陽性後通知地方衛生局進行疫情(傳染途徑)調查
簡單說PCR檢驗,
PCR 處理檢體跟檢驗時會比較麻煩一點,要打碎採檢樣本細胞讓病毒現身,以不斷複製基因片段,比對符合基因順序來驗證病毒濃度,最後以需要的複製次數(ct值)來表示檢驗到病毒基因的機率,ct值越低表示病毒濃度越高;
這時候就有一個麻煩,
每個人被採檢時的受感染病程不同,採檢檢體的取樣位置,剛喝過水、飲料等等,都會影響到採檢病毒量不同;
剛開始受感染跟身體產生抗體後,病毒濃度低,檢驗的ct值可能都很高,
如果剛好在一個模糊的數值地帶,例如35~40,
要負責檢驗的人說是陽性或陰性其實很難,
必須二次採檢或輔以被檢者身體反應症狀進行判斷,確診的時程就會被拉長,
所以“校正回歸”有沒有道理?
每天都要報數字,但是有些資料就是來不及確認完成,
確認後要不要補正“校正回歸”?
再來在疫情進入三期後,中央開放地方縣市政府採檢,
縣市政府對應疫情不比先前的狀況,
必須求快進行傳染途徑阻斷,
用PCR確診太慢、太花錢了,不可行!
理所當然就必須選擇所謂的“快篩”技術,
快篩的概念就類似像驗孕棒,
只要將檢體點在試紙上,看看是一條線還是兩條線來快速判斷是否有“被感染的可能”?
如果有,就先將人隔開,避免感染其他人,隔開後再採檢體作比較精準的 PCR 檢驗,
沒有就解除隔離,
有就繼續隔離,後續進行觀察與治療。
快篩其實也有分類,參考醫藥公司網站有分:
Anti-body試劑:身體受感染後會產生抗體消滅病毒,如果患者的抵抗力贏了,病毒消失不見,所以PCR會驗不到,此時就必須以抗體檢測來確認是否有被感染過,或者是打疫苗後有沒有效果。
Anti-gen跟Anti-gen ELISA試劑等:這是用在受病毒感染,病毒還有活性的階段,適合用在受感染未痊癒的狀況。
以現階段防堵傳染途徑優先階段來說,適合的快篩試劑以Anti-gen類型為主,
但是一樣會碰上檢體病毒量夠不夠的問題,所以很可能出現僞陰性;
另外是檢體有沒有受污染可能產生僞陽性?
更根本的是快篩試劑敏感性、專一性夠不夠?
會不會把一般的冠狀病毒(流感)當作COVID-19產生僞陽性?
這些不確定性會不會影響所謂的“確診”認定?
快篩後再作 PCR 檢驗確認要不要時間?
說實在相關檢驗人員都忙翻了,吃飯都是空檔隨便抓點東西填肚子,公務體系的加班費也不比勞工有加成,從去年到現在已經很多人受不了離職,還能怎樣?連結
因此從技術、PCR 檢驗能量來看,“校正回歸”坦白說其實是對的作法,
只是這幾年來政府文青、口號式說詞在這一次引起強烈的反感,
其實就講清楚困難,所以必須“修正”、“補正”、“更正”之前公布的數字,
或者就是歸入當天數字,但是註記延誤的數字與對應日期就好,
搞一個“校正回歸”讓人在疫情失控下剛好成為人民對政府疫情控制不滿的箭靶;
確診者的數量在檢驗時程的延誤或再次複檢後的修正是合理且應該的,
請大家務必體諒相關掩醫護、檢驗人員的辛苦,
“民”逼“官”,不良的“官”就只會出一張嘴逼基層作事的“員”,
其實阿中部長對下屬已經算不錯了,有一些官的嘴臉更是不堪。
至於阿中部長講的採檢、確診資料登錄、通報無效率、延誤的系統性問題,
我覺得唐鳳應該試著了解一下,
找關貿把系統優化一下,減輕基層人員處理資料的負擔,
聽說去年系統更新後比舊系統還難用、麻煩、又不穩定,
這個問題在傳染病通報系統上已經存在超過一年了,
趁這一次好好解決檢驗資料登錄、通報、彙整、分析效率差的陳年老問題,
包括有些儀器設備電腦甚至還在WinXP系統這類不可思議的狀況。
改善系統把數據修正的時間、數量比例更加精進改善,
修正好各類問題後可讓檢驗結果應用在疫情變化趨勢得到更即時的數據,以利於採取正確的判斷。
另外有人質疑過去一年的“嘉玲”是蓋牌、假的,
過去這一年多的時間“嘉玲”究竟是真還是假?
就我知道的訊息,
早期檢驗的樣本真的很少陽性,
現在樣本中檢驗到的抗體也真的很少,
以有採檢檢體的檢驗結果來看,
過去這一年多各階層的防疫努力成果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沒採就…
可惜從華航諾富特、Sexy Tea、Lion king開始,很明顯的破功了!!!
從 7+7 改 5+9 改 3+11 的行政措施改變有沒有影響?我覺得有!
為什麼要從 7+7 改 3+11 ?
目前政府的態度很明顯想冷處理這方面的關聯性。
感染到出現症狀平均 5 天,
若 3+11 未即時檢出的被感染者沒被隔離,又外出活動就成了防疫破口!
有些人還在扯長榮航也適用3+11沒事,肯定跟 3+11 沒關係…
Sexy tea 跟 Lion king 則代表人民在長期本土“嘉玲”下防疫意識降低,進一步使破口擴大!
但是現在浪費時間跟資源在爭執過去的錯誤已經沒有意義,
更重要的是要阻斷疫情擴大。
大家一起努力防疫,出門該帶口罩就戴口罩,該洗手、噴酒精就作,少出門,相信幾週內疫情應該就會降下來。
至於打疫苗建立群體免疫進而開放國境,就靠政府努力了,
疫情爆發至今已經一年多了,
台灣疫苗施打率全球最低,
政府的責任是完全無法迴避的,
一直甩鍋給對岸阻擋台灣取得疫苗,又不拿出有公信力的證據證明,打這種口水戰是沒有意義的事;
近年不斷強調跟歐盟(法、德)、美、日外交關係大幅改善,那疫苗取得的狀況那麼糟怎麼解釋?
然後對岸說要願意幫忙,
陸委會竟然直接回“不要假好心”???!!!
怎麼會有這種官員在檯面上講這種蠢話?
心裡面這樣想沒關係,民間人士這樣講也沒關係,
代表官方發言的這樣講話像地痞流氓對幹的方式一點幫助都沒有!!!
參考資料:
分生檢驗技術,台灣醫事檢驗學會
關於COVID-19的這半年前,關於檢驗的兩、三事,Case報導
COVID-19快篩檢驗試劑,尖端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