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ulus 出了新版的QUEST 2,延續QUEST一代不需要接電腦、感應器,改成白色風格,而且價格更便宜,只要329,要玩Beat Saber比以前又更便宜了。
買了一組,不用像Rift要搭電腦,使用上更方便,缺點是重,因為無線VR需自帶電源,要撐兩小時使用時間的內建電池重量不輕,但是不用搭電腦、感應器、不用接線還是比較方便。
透過推介方式購買Oculus,雙方可獲得各30美元的OCULUS商店購物金,可以用來折抵買Beat Saber(USD39.9)的部分金額,有興趣的可以問問看朋友。
2018/4 在 FB 上看到 Beat Saber 的影片就被煞到,
看了影片超想弄一個來玩玩看。
我是說 Beat Saber 這個遊戲…
沒想到當時 (2018/4) 還沒上市,
要等到 2018/5,
後來就忘了(年紀大的象徵)...
上禮拜 11/10 跟兒子要去三創逛,
突然間想起來這個遊戲在台灣不知道三創有沒有可以試玩?或付費體驗?
繞了一圈都沒看到。
所以就開始找資料,看兜一組要多少 $$$ ?
想玩 Beat Saber 這一種 VR 的動作遊戲有一點麻煩,
總共需要滿足三個需求條件:
軟體、硬體、空間。
軟體:
Beat Saber 遊戲本身並不貴,體驗版只要 USD 19.99,
有不同的難度可以玩。
可以自己加不同音樂 (要安裝 BeatSaberModManage),
使用 HTV Vive 可以在 Steam 商店上買,
使用 Oculus 可以在 Oculus 商店上買,
網上註冊帳號、刷卡付錢就可以,。
空間:
Beat Saber 需要一個空間讓玩家可以拿著遊戲控制器活動,
這個對在都會地區玩家是最困擾的,
去那找一個空間出來玩?
所以想買 Beat Saber 在家裡玩,
一定要先考慮清楚家裡有沒有空間,
不然屆時就會發生悲劇,
東西碰撞損毀就算了,
搞到人受傷就不好了,
不過實測基本上可以清出一個1.5m深*2m寬的空間就夠 Beat Saber 用了。
硬體:
分成遊戲主機跟 VR 裝置兩個部份:
VR 裝置從 Steam 商店上的 Beat Saber 網頁可以看到支援以下 3 個 VR 平台:
HTC Vive、Oculus Rift、Windows Mixed Reality。
其中 Vive 跟 Oculus Rift 的市占率比較高,
Windows Mixed Reality 比較少看到。
Vive 跟 Oculus 在網路論壇上各有擁護者,大概整理了一下網友的普遍反應如下:
HTC Vive 是台灣廠商宏達電開發的系統,
好處:
在台灣有實體店可以體驗,
外型設計跟質感、觸感佳,
空間感應器可以加 NTD 9988 擴充無線連接。
缺點:
空間需要有 2.5m x 2.5m 會比較好,
影像紗窗格紋感覺較嚴重,但是可以透過改裝鏡片改善,
比較重,
價格較高,NTD 16800
宏達電股價從上千跌到剩 50 不到,後續發展...
Oculus Rift
好處:
價格較便宜,USD449,
有時會有優惠價USD399,我買了不到一個禮拜剛好碰上 Black Friday,優惠價就是USD 399,
就算要加上第三組定位感應器,只要再多 USD 69,
影像顯示品質聽說比 Vive 好比較好,但是我沒有可以比較,無法確認,
而且玩 Beat Saber 對畫面品質相較較低;
附贈 7 個軟體,
有富爸爸撐腰,屬Facebook集團。
缺點:
定位據說比Hive差,
質感較差,
必需直接從國外買進來,
時間、程序、關稅、後續維修?。
其他平台:
已知從 2018/11/20 開始也會上 PS VR商店,
但是 PS VR 主機硬體舊,評價不好,所以放棄。
就我以前買過 HTC 手機的經驗跟預算考量,
決定放生 Vive,
那就剩下一個選擇 Oculus Rift。
問題在於很多網友反應需要增加一個定位感應器來增加定位精度,
但是也有說玩 Beat Saber 不需要。
實測兩個感應器就夠 Beat Saber 用了。
不管如何先定了一組 Oculus Rift + Touch (USD 449) 再說。
接下來是電腦,
這幾年在 CAx 產業的工作經驗讓我比較習慣用筆電,
攜帶方便,功能也越來接近桌機,
惟一的缺點就是價格較高!
但是想到一用就是 3、5年,差那 1、2 萬攤下來就覺得還好。
所以目標還是鎖定使用筆電,
萬一不玩 VR,就當作新買的筆電。
筆電的規格需要滿足我三個用途需求:
1. 跑得動 CAD/CAE 軟體
2. 支援 Oculus Rift
3. 支援 Beat Saber
參考 Oculus 官網上的規格建議跟論壇的反應規格上的重點,
決定軟體規格就是 i7 + GTX 1060 + 16~32GB DRAM。
筆電上 USB 數量普遍不足的問題其實可以透過擴充帶Power的 USB Hub 解決。
原本想用工作上的筆電試試看,
結果跑 Beat Saber 跟 Oculus 環境測試程式過不了 Windows 10 跟顯卡,
看說明是如果是 Quadro 卡,等級要到 5000,
但是多數 CAx 筆電通常都只配 M2000,
所以放棄 CAx 用的筆電。
Oculus 官網推薦的筆電是 Razer Blade (貴)...
我在台灣很少看到周邊的朋友在使用,
可能因為我不是電競族的關係。
我用過的筆電主要有三個牌子:
ASUS、Dell、MSI,
第一次帶ASUS NB去客戶端 Demo Algor 時,
客戶很驚訝的問:帶著筆電來玩CAE?!
別家都是帶工作站!!!
但是有跑完OK,讓客戶也嚇一跳。
跑 CAE 很操電腦,曾經把放在散熱出風口的塑膠水瓶加熱到變形扭曲,
那時候對 ASUS 的印象其實還蠻好的,
前後用了兩台跑作一些 CAD/CAE 技術支援都還OK。
後來老闆大氣表示工程師用的電腦可以好一點,
所以就改用 Dell M4600、M4700,
說真的,用過這兩台 Dell 都還蠻不錯的,
簡單俐落的外型,
狠操 CAE 跑 CPU 的情況下(多次超過48小時計算),表現都不錯,
後來很多工程師、客戶也跟著用,
雖然貴個 2、3 萬,但是用三年攤下來其實也還好,
也不用被工程師碎念爛電腦延誤工作…
今年第一次用 MSI,
規格好又輕薄也不錯,
但是因為有裝資安軟體效能表現多少受到影響,
設計作業還好,計算作業就不如預期的好,
也有可能還沒有調校好;
輕薄的缺點就是結構強度不佳,
聽說已經有三台螢幕樞紐跟外殼出問題…
備註:後來我用的MSI螢幕左下樞紐也掛了,看來是設計、製造不當,每一台都掛點在同一個位置,用超過一年不保固,看來下次換電腦,MSI應該會出局。
聯想有植入惡意程式的不良記錄不考慮。
對Acer筆電印象就是商業文書機。
對HP的感覺就是好野人用的電腦。
所以考慮荷包厚度後,放棄 Dell,決定還是 ASUS!
選擇2018/10上市的 ASUS FX505 GM
CPU : 8th i7 8750H(H代號是高效能、U是兼顧效能與耗電量)
GPU : GTX 1060 6GB
RAM : DDR4 2666 8GB 換 單條 16 GB,保留一個空插槽以後等RAM降價再擴充到 32 GB
基本上可以滿足需求,
價格也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缺點是只有兩個 USB 3.1 + 1 個 USB2.0,
實測 2 個USB3.1 給 Oculus Rift Sensor用,1 個 USB2.0給 VR面罩用剛剛好,
滑鼠就改用藍芽或者是暫時不接用觸控板也可以。
再來是買 VR!
Oculus 網站上已經有用來玩動作 VR Game 配套的 Oculus Rift,
而且台灣屬於 Oculus 產品可以直接出貨的地區,
所以在網站上可以直接下單,可以直接點選 Oculus Rift 介紹網頁下單購買;
把收件人資料填完,
跟國外交易習慣用英文地址,
可以使用中華郵政的中文地址英譯服務,連結網頁
把家裡地址轉成英文填入,
不過以 Oculus 有支援繁體中文網頁的情況來看,
我猜寫中文地址應該也可以;
信用卡付款後就可以等貨運公司把貨寄過來,
我看網站寫 2~3 天就可以出貨,
我在台灣時間週六下午下單,
週六晚上受到確認訂單的 mail 通知,
隔沒多久可能因為是國外交易,
信用卡銀行 (台新) 還特別來電話確認該筆交易。
週一傍晚收到出貨通知,出貨地點竟然是香港!
由 Fedex 負責運送,
查詢 Fedex 說明在週四傍晚前會送到,
也就是從訂到收到貨約 5 天。
Oculus會提供貨物追蹤單號,
我訂的 Oculus Rift 是由 Fedex負責運送,從11/19 香港赤鱲角出貨飛日本泉南、中國廣州、菲律賓後,
11/21早上到台灣桃園機場,
然後在海關擋下來要課稅,
記得要跟Fedex 聯繫,使用貨物追蹤單號,準備好身份證圖片,使用 Ezway 進行線上委託 Fedex 報稅,
Fedex 有直接跟我說稅金的部份會由 Oculus 負責出,11/21完成報稅清關提貨,
11/22 中午送到收件地址,如果少掉飛機在東亞南北轉,應該可以再早一天到。
下班迫不及待去警衛室帶回家,
安裝 Oculus Rift程式,
根據程式指定步驟接線,
擺放 Sensor,
設定 Touch Controler,
戴上 VR 眼罩開始調整鬆緊、配合眼睛位置的角度與兩眼間距,
成功完成後設定後,
戴上VR 眼罩開始進行簡單的教學操作,
如果看不懂英文,這些設定、操作說明其實會有點辛苦。
然後上網買 Beat Saber開始玩…
整個過程從下載 Oculus 軟體、安裝、設定、測試、到買 Beat Saber 開始玩,大概2個小時內搞定,
玩起來的感覺只有 "爽" 一個字可以形容,
家裡 4 個人輪流排隊玩,
每個人一玩幾乎都會玩到忘記時間,
聽音樂、砍方塊,玩的不亦樂乎!!!
=== 分隔線 ===
2019/6 更新 控制器故障
透過官網聯繫,客服人員回應很快,
讓我先拍控制器、控制器序號作確認,
再更換電池試試,
沒想到竟然真的又可以用了!
看來是重新配對失敗,控制器不斷增加輸出造成電池輸出過快、過熱,控制器有自己的過熱保護機制,
當放了兩天降溫後,更換新的電池就恢復正常可用,
看來這個控制器設計得還蠻勇的,
畢竟使用上很可能會撞到、摔到,
設計上必需考慮到這些暴力對控制器的可能傷害,
而且若造成使用者手部受傷,
在美國應該會被告到翻。
還好不用花時間、金錢送修或買新的。
--- 分隔 ---
左手的Touch 控制器掛了!
從買到現在約8個月,
從一開始,這個Touch控制器就有點怪怪的,Headset跟Sensor設定一次後,每次重新開機後就直接可以使用,但是這個Touch控制器每次都要重設;今天重設以後,還是找不到,把手還變熱,趕快拆下電池,然後就沒反應了。
聯繫Oculus看看能不能出保固維修或更換?
這一點HTC還是會比較方便,直接找台灣直營店就可以。
2019/6 更新 新支援硬體
玩Beat Saber在硬體上現在有更方便的選擇:
Oculus Quest !
不用接電腦,只需要頭戴裝置在雙手的控制器就可以玩!
很想買一套來試試!
看了影片超想弄一個來玩玩看。
沒想到當時 (2018/4) 還沒上市,
要等到 2018/5,
後來就忘了(年紀大的象徵)...
上禮拜 11/10 跟兒子要去三創逛,
突然間想起來這個遊戲在台灣不知道三創有沒有可以試玩?或付費體驗?
繞了一圈都沒看到。
所以就開始找資料,看兜一組要多少 $$$ ?
想玩 Beat Saber 這一種 VR 的動作遊戲有一點麻煩,
總共需要滿足三個需求條件:
軟體、硬體、空間。
軟體:
Beat Saber 遊戲本身並不貴,體驗版只要 USD 19.99,
有不同的難度可以玩。
可以自己加不同音樂 (要安裝 BeatSaberModManage),
使用 HTV Vive 可以在 Steam 商店上買,
使用 Oculus 可以在 Oculus 商店上買,
網上註冊帳號、刷卡付錢就可以,。
空間:
Beat Saber 需要一個空間讓玩家可以拿著遊戲控制器活動,
這個對在都會地區玩家是最困擾的,
去那找一個空間出來玩?
所以想買 Beat Saber 在家裡玩,
一定要先考慮清楚家裡有沒有空間,
不然屆時就會發生悲劇,
東西碰撞損毀就算了,
搞到人受傷就不好了,
不過實測基本上可以清出一個1.5m深*2m寬的空間就夠 Beat Saber 用了。
硬體:
分成遊戲主機跟 VR 裝置兩個部份:
VR 裝置從 Steam 商店上的 Beat Saber 網頁可以看到支援以下 3 個 VR 平台:
HTC Vive、Oculus Rift、Windows Mixed Reality。
其中 Vive 跟 Oculus Rift 的市占率比較高,
Windows Mixed Reality 比較少看到。
Vive 跟 Oculus 在網路論壇上各有擁護者,大概整理了一下網友的普遍反應如下:
HTC Vive 是台灣廠商宏達電開發的系統,
好處:
在台灣有實體店可以體驗,
外型設計跟質感、觸感佳,
空間感應器可以加 NTD 9988 擴充無線連接。
缺點:
空間需要有 2.5m x 2.5m 會比較好,
影像紗窗格紋感覺較嚴重,但是可以透過改裝鏡片改善,
比較重,
價格較高,NTD 16800
宏達電股價從上千跌到剩 50 不到,後續發展...
Oculus Rift
好處:
價格較便宜,USD449,
有時會有優惠價USD399,我買了不到一個禮拜剛好碰上 Black Friday,優惠價就是USD 399,
就算要加上第三組定位感應器,只要再多 USD 69,
影像顯示品質聽說比 Vive 好比較好,但是我沒有可以比較,無法確認,
而且玩 Beat Saber 對畫面品質相較較低;
附贈 7 個軟體,
有富爸爸撐腰,屬Facebook集團。
缺點:
定位據說比Hive差,
質感較差,
必需直接從國外買進來,
時間、程序、關稅、後續維修?。
其他平台:
已知從 2018/11/20 開始也會上 PS VR商店,
但是 PS VR 主機硬體舊,評價不好,所以放棄。
就我以前買過 HTC 手機的經驗跟預算考量,
決定放生 Vive,
那就剩下一個選擇 Oculus Rift。
問題在於很多網友反應需要增加一個定位感應器來增加定位精度,
但是也有說玩 Beat Saber 不需要。
實測兩個感應器就夠 Beat Saber 用了。
不管如何先定了一組 Oculus Rift + Touch (USD 449) 再說。
接下來是電腦,
這幾年在 CAx 產業的工作經驗讓我比較習慣用筆電,
攜帶方便,功能也越來接近桌機,
惟一的缺點就是價格較高!
但是想到一用就是 3、5年,差那 1、2 萬攤下來就覺得還好。
所以目標還是鎖定使用筆電,
萬一不玩 VR,就當作新買的筆電。
筆電的規格需要滿足我三個用途需求:
1. 跑得動 CAD/CAE 軟體
2. 支援 Oculus Rift
3. 支援 Beat Saber
參考 Oculus 官網上的規格建議跟論壇的反應規格上的重點,
決定軟體規格就是 i7 + GTX 1060 + 16~32GB DRAM。
筆電上 USB 數量普遍不足的問題其實可以透過擴充帶Power的 USB Hub 解決。
原本想用工作上的筆電試試看,
結果跑 Beat Saber 跟 Oculus 環境測試程式過不了 Windows 10 跟顯卡,
看說明是如果是 Quadro 卡,等級要到 5000,
但是多數 CAx 筆電通常都只配 M2000,
所以放棄 CAx 用的筆電。
Oculus 官網推薦的筆電是 Razer Blade (貴)...
我在台灣很少看到周邊的朋友在使用,
可能因為我不是電競族的關係。
我用過的筆電主要有三個牌子:
ASUS、Dell、MSI,
第一次帶ASUS NB去客戶端 Demo Algor 時,
客戶很驚訝的問:帶著筆電來玩CAE?!
別家都是帶工作站!!!
但是有跑完OK,讓客戶也嚇一跳。
跑 CAE 很操電腦,曾經把放在散熱出風口的塑膠水瓶加熱到變形扭曲,
那時候對 ASUS 的印象其實還蠻好的,
前後用了兩台跑作一些 CAD/CAE 技術支援都還OK。
後來老闆大氣表示工程師用的電腦可以好一點,
所以就改用 Dell M4600、M4700,
說真的,用過這兩台 Dell 都還蠻不錯的,
簡單俐落的外型,
狠操 CAE 跑 CPU 的情況下(多次超過48小時計算),表現都不錯,
後來很多工程師、客戶也跟著用,
雖然貴個 2、3 萬,但是用三年攤下來其實也還好,
也不用被工程師碎念爛電腦延誤工作…
今年第一次用 MSI,
規格好又輕薄也不錯,
但是因為有裝資安軟體效能表現多少受到影響,
設計作業還好,計算作業就不如預期的好,
也有可能還沒有調校好;
輕薄的缺點就是結構強度不佳,
聽說已經有三台螢幕樞紐跟外殼出問題…
備註:後來我用的MSI螢幕左下樞紐也掛了,看來是設計、製造不當,每一台都掛點在同一個位置,用超過一年不保固,看來下次換電腦,MSI應該會出局。
聯想有植入惡意程式的不良記錄不考慮。
對Acer筆電印象就是商業文書機。
對HP的感覺就是好野人用的電腦。
所以考慮荷包厚度後,放棄 Dell,決定還是 ASUS!
選擇2018/10上市的 ASUS FX505 GM
CPU : 8th i7 8750H(H代號是高效能、U是兼顧效能與耗電量)
GPU : GTX 1060 6GB
RAM : DDR4 2666 8GB 換 單條 16 GB,保留一個空插槽以後等RAM降價再擴充到 32 GB
基本上可以滿足需求,
價格也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缺點是只有兩個 USB 3.1 + 1 個 USB2.0,
實測 2 個USB3.1 給 Oculus Rift Sensor用,1 個 USB2.0給 VR面罩用剛剛好,
滑鼠就改用藍芽或者是暫時不接用觸控板也可以。
再來是買 VR!
Oculus 網站上已經有用來玩動作 VR Game 配套的 Oculus Rift,
而且台灣屬於 Oculus 產品可以直接出貨的地區,
所以在網站上可以直接下單,可以直接點選 Oculus Rift 介紹網頁下單購買;
把收件人資料填完,
跟國外交易習慣用英文地址,
可以使用中華郵政的中文地址英譯服務,連結網頁
把家裡地址轉成英文填入,
不過以 Oculus 有支援繁體中文網頁的情況來看,
我猜寫中文地址應該也可以;
信用卡付款後就可以等貨運公司把貨寄過來,
我看網站寫 2~3 天就可以出貨,
我在台灣時間週六下午下單,
週六晚上受到確認訂單的 mail 通知,
隔沒多久可能因為是國外交易,
信用卡銀行 (台新) 還特別來電話確認該筆交易。
週一傍晚收到出貨通知,出貨地點竟然是香港!
由 Fedex 負責運送,
查詢 Fedex 說明在週四傍晚前會送到,
也就是從訂到收到貨約 5 天。
Oculus會提供貨物追蹤單號,
我訂的 Oculus Rift 是由 Fedex負責運送,從11/19 香港赤鱲角出貨飛日本泉南、中國廣州、菲律賓後,
11/21早上到台灣桃園機場,
然後在海關擋下來要課稅,
記得要跟Fedex 聯繫,使用貨物追蹤單號,準備好身份證圖片,使用 Ezway 進行線上委託 Fedex 報稅,
Fedex 有直接跟我說稅金的部份會由 Oculus 負責出,11/21完成報稅清關提貨,
11/22 中午送到收件地址,如果少掉飛機在東亞南北轉,應該可以再早一天到。
下班迫不及待去警衛室帶回家,
安裝 Oculus Rift程式,
根據程式指定步驟接線,
擺放 Sensor,
設定 Touch Controler,
戴上 VR 眼罩開始調整鬆緊、配合眼睛位置的角度與兩眼間距,
成功完成後設定後,
戴上VR 眼罩開始進行簡單的教學操作,
如果看不懂英文,這些設定、操作說明其實會有點辛苦。
然後上網買 Beat Saber開始玩…
整個過程從下載 Oculus 軟體、安裝、設定、測試、到買 Beat Saber 開始玩,大概2個小時內搞定,
玩起來的感覺只有 "爽" 一個字可以形容,
家裡 4 個人輪流排隊玩,
每個人一玩幾乎都會玩到忘記時間,
聽音樂、砍方塊,玩的不亦樂乎!!!
=== 分隔線 ===
2019/6 更新 控制器故障
透過官網聯繫,客服人員回應很快,
讓我先拍控制器、控制器序號作確認,
再更換電池試試,
沒想到竟然真的又可以用了!
看來是重新配對失敗,控制器不斷增加輸出造成電池輸出過快、過熱,控制器有自己的過熱保護機制,
當放了兩天降溫後,更換新的電池就恢復正常可用,
看來這個控制器設計得還蠻勇的,
畢竟使用上很可能會撞到、摔到,
設計上必需考慮到這些暴力對控制器的可能傷害,
而且若造成使用者手部受傷,
在美國應該會被告到翻。
還好不用花時間、金錢送修或買新的。
--- 分隔 ---
左手的Touch 控制器掛了!
從買到現在約8個月,
從一開始,這個Touch控制器就有點怪怪的,Headset跟Sensor設定一次後,每次重新開機後就直接可以使用,但是這個Touch控制器每次都要重設;今天重設以後,還是找不到,把手還變熱,趕快拆下電池,然後就沒反應了。
聯繫Oculus看看能不能出保固維修或更換?
這一點HTC還是會比較方便,直接找台灣直營店就可以。
2019/6 更新 新支援硬體
玩Beat Saber在硬體上現在有更方便的選擇:
Oculus Quest !
不用接電腦,只需要頭戴裝置在雙手的控制器就可以玩!
很想買一套來試試!